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古典诗词“昆歌”来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9日03:36 现代快报

  

古典诗词“昆歌”来唱

  图片说明:下课了,几个小学生热情不减,拉着徐老师学唱昆歌。 徐兢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伴随着阵阵丝竹和锣鼓声,茶花里小学的学生们把原来只能朗诵的《静夜思》,用昆曲的调子“唱”了出来!坐在教室后排的北圩路社区
刘桂兰主任和居民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既是给同学们,也是给授课的56岁的徐立梅老师的。

  用昆曲的唱腔唱古典诗词,徐立梅称之为“昆歌”,从今年暑假至今,每周三下午放学后,就是学生们学唱“昆歌”的时间,这支学习的队伍正在日渐壮大。

  社区、学校“共搭戏台”

  社区刘主任告诉记者,今年6月,社区居民、钟山昆曲社的徐立梅找到社区,她想通过社区找一些孩子,教他们唱昆曲,以此来推广昆曲。恰好茶花里小学的黄正宏校长也想组建一个小学生合唱团,于是徐立梅和茶花里小学“一拍即合”,学校当即聘请徐立梅做指导老师,还准备不定期组织学生去江苏省昆剧院观摩表演、组织昆曲讲座等,消息一传出,就有100多名学生报名。

  记者见到徐立梅时,身着一套蓝色唐装的她正在黑板上悬挂自制的歌谱。“很多人都说,昆曲难唱,歌词生涩,节奏慢,又听不懂,中老年人唱唱还差不多,小学生愿意学吗?怕是根本坐不住吧!但我认为,小学生不喜欢昆曲,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是昆曲,如果我能让他们接触一些具体的东西,他们就完全有可能爱上昆曲。”

  口口相传耐心施教

  “床前明月光———唱!”虽然大多数小学生认识五线谱,但昆曲的音调拐弯的地方特别多,徐立梅决定采用最古老的“口口相传”的方式教课。“同学们,唱的时候跟我一起打拍子,手抬起来时你们就要绕音。”于是,师生们一起边打拍子边唱。跟唱几次,对音乐稍微敏感些的学生20分钟就学会了,一般一节课教一首歌。

  徐立梅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讲故事、介绍昆曲常识、讲解古典诗词,所有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方法她都用上了。“因剧情美,唱段动听,《牡丹亭》被誉为昆曲的代表作,今天我就给大家讲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故事......”小家伙们听得如痴如醉,故事讲完了,一个叫唐田甜的女同学提问:“这跟牡丹亭有什么关系呢?”“问得好!因为梦中他们就是相遇在牡丹亭!”徐立梅答道。

  “我外婆喜欢听昆曲,我学了新歌,回家后就唱给她听,她对我的评价是‘唱得还可以’!”四年级的孙倩得意地说。爸爸是几内亚人的爱莎和法提玛两姐妹说:“接触昆曲后,我们就喜欢上了,我们要唱给爸爸听,让他也了解中国的昆曲!”记者了解到孩子们学唱昆曲的劲头很足,从没一个人缺课。

  唱“昆歌”是“曲线救国”

  “我现在教小学生唱的是改良后的昆曲,也称‘昆歌’,考虑到传统昆曲歌词生涩难懂,我就把中小学课本里的必读古典诗词请专家编好曲子,昆歌歌词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诗词,容易学。”徐立梅谦虚地说这不能算是她的发明,诗歌诗歌,“诗”本来就是能“歌”的,昆曲起源时就是通俗的民间艺术,可惜“诗而不歌久矣”,现在唱昆歌,可以说是一种“回归”。

  徐立梅回忆说:“萌生这个灵感,是在2000年的中秋节,我和曲友们一起参加一个聚会,看着满月当空,我突然想,如果能用昆曲唱起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该多好啊!我把这个想法告诉曲友们,大家都觉得非常好。”

  昆曲是先有词,后有曲子。从2002年起,徐立梅就跑到上海、杭州、北京,利用社会关系,向全国的昆曲专家们征集到了1000多首昆曲唱腔的古典诗词和毛泽东诗词。目前,她正积极向教育部门提议,将中小学课本里的诗词写成的昆曲编一本教材出版,做语文课辅导教材和音乐课单元教材,并向全国推广。

  专家:此做法全省首创

  昆曲国家一级作曲、原江苏省昆剧院副院长徐学法说,徐立梅倡导的昆歌在江苏省绝对是首创,通过这种大胆的尝试昆曲才有可能“飞入寻常百姓家”,可以说,从事高雅音乐的学者、专家也都希望音乐能够被广大老百姓所喜欢,传统昆曲变为群众艺术后,更容易普及。昆曲是人类伟大的创造,发源之初和鼎盛时期,就广泛吸取其他乐曲的精华,虽有南曲、北曲之别,但从来不排斥两种迥然不同风格的曲调交替、组套,昆曲从来不拒绝创新,所以昆歌让昆曲的生命力更强了,群众基础更广泛了。他认为,徐立梅能够想到教小学生学唱昆曲,是一个非常好的做法,因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如果从小就接触这种短小、耳熟能详形式的昆歌,在成长过程中,他们才有可能爱上昆曲,长大后才有可能致力于研究昆曲,将昆曲发扬光大。快报社区记者徐兢文/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