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立足科学发展 构建生态四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9日06:40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在首届九寨天堂国际环境论坛上的演讲

  (2005年10月28日)

  省委副书记、省长张中伟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地处长江上游,与黄河源头接壤。地势西高东低,境内江河纵横,号称“千河之省”。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是中国三大林区和五大牧区之一,动植物资源丰富,是中国国宝大熊猫的故乡。有国家和省级风景名胜区112处,森林公园、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5.7%,区内原始风貌保存完好。四川有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四处世界遗产,山川秀美,景点荟萃,可谓“天下山水之观在蜀”。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有古蜀文化瑰宝三星堆,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2处,泸沽湖摩梭人走婚风俗、康定跑马山转山会、凉山彝族火把节独具魅力。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四川各族人民千百年来不懈的追求。从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出土的文物,特别是金沙遗址出土并已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识的“太阳神鸟”表明,早在3000多年前,古蜀先民就已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近年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在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力度,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生态建设取得历史性进展。1998年率先在全国停止了天然林采伐,1999年又率先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相继又实施了退牧还草工程和川西北草原湿地保护工程。2066.7万公顷天然林得到有效管护,累计完成退耕还林87.3万公顷,退牧还草256万公顷,配套荒山造林166.7万公顷。二是环境保护和治理成效显著。深入实施以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为重点的水污染综合治理,关停并转了一批污染企业,出川水质明显改善。全面启动了府南河绿化环保工程,有效改善了成都市人居环境,该工程荣获联合国国际人居领域2000年最佳范例奖。三是生态经济方兴未艾。一系列生态工程的实施,不仅遏制了生态的恶化,而且促进了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生态农业、生态能源特别是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四川阿坝、甘孜、凉山三个民族自治州,过去主要靠采伐森林带动经济发展,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后,砍树人变成种树人,采伐区变成保护区,“木头财政”正向“生态经济”转变。2004年,三州旅游总收入60.6亿元,相当于生产总值的16%。特别是九寨沟坚持保护性开发,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原生古朴的水色奇观”给人们留下了“九寨归来不看水”的美好印象,促进了旅游经济的迅猛发展。2004年,九寨沟景区门票收入2.54亿元,比1998年增长12.8倍。

  我省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加快,我省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的矛盾越来越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任重道远。今年上半年,我们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四川”的宏伟目标,就是要通过20年的艰苦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经济发达、生态文化繁荣的生态经济强省。为此,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一,努力建设优美的生态环境。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我们将遵循自然与人类发展的规律,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并重的方针,巩固天然林保护成果,继续抓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湿地保护等重大工程,加快构建以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为主体的自然生态体系。坚持整治工业污染源、城市污染源和农村污染源,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重视人居环境的改善,加强生态城镇、生态乡村和环境基础建设,建立人口规模适度、人居环境优化、城镇分布合理、基础设施完善、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人居环境体系。通过加强环境保护与建设,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

  第二,努力建设发达的生态经济。生态效益也是经济效益。发展生态经济,就是要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统一。我们将着力推动传统增长模式向循环经济模式转变,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生态能源和生态旅游业,让群众共享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成果。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条件,抓好良壤、良种、良灌、良制、良法“五良配套”,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在确保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水电产业,搞好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围绕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两条主线,坚持保护性开发景区资源,做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节约型经济、循环经济、环保型经济,逐步使资源利用合理化、技术生态化、生产清洁化和产品优质化。

  第三,努力建设繁荣的生态文化。建设生态四川,生态是基础,文化是灵魂。生态文化建设是和谐精神的回归。我们将培育善待生命、尊重自然的伦理观,树立珍惜资源、珍爱环境、珍视资本的价值观,确立保护和改善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观。树立全民生态意识,倡导节约资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实施生态四川建设的全民教育计划,推进公益性生态文化工程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主题活动,形成个体自觉、家庭参与、社会共谋的良好生态环境保护氛围。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追求安宁、美好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当前,温室效应、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荒漠化和自然灾害等问题正越来越引起人类的广泛关注。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四川人民将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让我们广泛交流,扩大共识,加强合作,共创人类社会美好的明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