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关注第17次药品降价]一名医药销售代表 自曝“中标”手段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9日07:00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我们今天就在筹备一场医院的招投标会,是心脑血管和抗生素类药品。”10月27日,在北京某制药厂下属药品经销公司做了三年药品销售代表的夏红(化名)对记者说。

  在她看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与卫生部本月10日出台的两个配套措施——限制医院药品的实际加价率和暂停招标采购,对药厂没有约束力。为了防止22种降价药一上目录就消失,才出台了这两条措施。但它们显然是针对医院的。医院在招标采购中所暴露出的“
黑洞”,使患者难以享受到降价带来的实惠。

  暂停医院招标,对药厂来说积极意义在于,可以减除他们参加招投标的费用,降低药品成本,以便继续生产和供应降价药。但是,“停止招投标对药厂也可能没有太大的好处。”夏红说:“因为医院会因此而不愿意进货了,这会要我们的命。所以,以前怎么办现在还得怎么办。”

  他们公司参加的心脑血管和抗生素类药品招投标会每年或一年半就有一次。夏红说,他们的公司并不直接参加医院的招投标工作,而是有专门的代理公司,每次支付一定的劳务费,一般是采购金额的0.5%。

  “如果公司直接参加招投标的话,根本就跑不过来。有的药厂每年要参加100多个招标会!”

  据她透露,目前全国县级以上的医疗机构都要进行药品招标采购。各地招标情况五花八门,有的是省里统一招,有的是地级市统一招,有的是医疗系统招。药厂参加每次招标时,必须递交营业执照、药品经营许可证、产品说明、GMP认证证书复印件等材料,每年都用坏企业几台打印机和复印机。

  她抱怨说,各地巧立名目乱收费,诸如会费、评审费、“公关”费等,每次都要几万元,一年下来,企业不堪承受。

  由于招标会数量很多,代理机构中间抽成,会进一步增加药品成本——“这些费用最终都转嫁到老百姓身上。”

  记者问道:“27日你参加招投标的药品中,是否有22种降价药?”她没有正面回应,而是说了两种让医院进货的手段:

  ——“如果一盒8片药的价格降了,我们就把药变成一盒16片,这样就不在降价之列了。有了利润空间,医院就感兴趣。”

  ——“暂停招投标的药品也只是这22种药品,我们可以把降价药变成新药,当然就能让它再进入招投标药品的行列,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显而易见,让降价药再入招投标行列对药厂来说易如反掌。

  

  药价联合监管流于形式

  本报讯(记者程莉莉)对于药品一上降价目录就从药商供货单上消失的“见光死”现象,人们开始把追究的目光转移到监管环节。最近比较集中的问题是:为何监管部门允许企业自由定价?采访中得到的解释是:“我们确实难以有效监控,因为无法确切掌握药品的生产成本,只能由药厂自由定价。”

  药品从出厂到卖给患者,要经过审批、税务、药品监督、物价等多个政府部门。本周,北京市物价局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仅从药品的价格方面考虑,企业的销售价格只要在政府的最高定价范围之内变动,无论怎样都不算违规。“政府部门根本不懂医药的成本,药品主要成分的材料价格是多少?研发成本多少?制造成本多少?广告费用多少?都不了解。药品的生产过程十分复杂,技术性强,而且国内有7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政府部门不可能全面掌握药品信息,药厂凭借信息优势虚报成本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据悉,在通常情况下,药品销售代表请请客,给个红包,事情就摆平了。“这方面不会有太多周折。”

  记者还获悉,北京有专门的公司负责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批新药,每种新药收50万到100万元费用不等。国家审批后将出具国家批文,再由地方物价部门审批具体价格,按常理说,物价部门更加清楚药品在地方市场上的真实定价,但问题是实现真实定价相当困难,因为在国家部门出具某种药品权威证明文件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否定其审批也是不合逻辑的。

  此外,某些地方政府对药价虚高的“庇护”也是一股重要的力量,如果药企的利润大些,那么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就会大些,相关部门审批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通过了,使联合监管流于形式。

  而对药厂而言,药还是原来的药,但报批时称“合资药”、“品牌药”或“新药”、“特药”,可能轻松绕过发改委的降价令。于是,地方政府、制药、批发、零售、医院都有了利润空间,皆大欢喜。

  药价虚高问题已经进一步引起国家发改委的重视,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宣布正式成立药品价格评审中心,将对药品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实际购销价格进行调查,监测国内外药品市场成本变化情况。对于降价药“见光死”现象是否会得到其有效监管,记者多次致电国家发改委均无人接听,多方求证仍然不得而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