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岛外新跨越 城乡同繁荣(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9日09:53 海峡网-厦门日报

  辉煌十五之岛外倾斜篇

  核心提示

  审视“十五”期间厦门的发展,人们深切感受到厦门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已勾勒出清晰的架构,而在这一富有历史性意义的进程中
,倾斜岛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如果要问,“十五”期间岛外获得了怎样的发展?最简约地说,岛外打响了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第一炮”。如果要体味,“十五”期间岛外获得了怎样的发展速度,那就请到火炬(翔安)产业区看一看,到同安工业集中区看一看,到集美文教区看一看,到海沧港区建设工地看一看……

  和当年创办厦门经济特区一样,如今特区人在岛外广阔天地继续创造着“特区速度”。五年来,一批批大手笔基础设施、一座座充满现代气息的工业区和新城区、一个个脱胎换骨的特区新农村,矗立在岛外;五年来,数十万岛外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8%以上,岛外住房、医疗、教育、交通、通讯、水电、旅游等日趋完善,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五年来,岛外发展昭示着厦门经济特区再创辉煌,续写着狂飙突进的“特区精神”。

  话说“十五”实践

  决策者说

  

  大项目向岛外倾斜

  在谈及岛外发展时,市计委负责人开门见山地说:屈指一数,火炬(翔安)产业区狂飙突进,同安工业集中区扬鞭奋进,厦门汽车工业城(集美)铁流勇进,海沧港区建设紧锣密鼓,还有福厦铁路、翔安隧道、海湾大道等等区域性交通枢纽的建设。一言以蔽之,如今的岛外迎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

  早在“十五”初期,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岛外发展的战略。根据厦门实际,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道路,扩大城市框架,树立大厦门意识,推动城市向岛外发展。

  2003年,是厦门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一年。我市统筹了城乡发展规划,组织修编了厦门城市总体规划,把规划范围覆盖到广大岛外地区;完成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区划调整,优化统筹了区域资源;着手制定了农业产业化空间布局规划,到2010年现有40余万亩耕地将减少到20万亩;当年全市确定的79个重点建设项目中,有51个项目分布在岛外。

  2004年,厦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0亿元,其中152亿元投放在岛外,岛外固定资产投资历史上首次超过岛内,投资建设重心明显向岛外转移。今年,全市全年将完成400亿以上的投资,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高新技术、工业产业、社会事业、农业、服务业等项目相继在岛外铺开,投资建设岛外的倾斜程度前所未有。

  厦门改革开放20多年来,城市综合实力不断飙升,但在占全市90%的岛外农村土地上,经济社会发展却不够协调。为彻底改变这一状况,市委、市政府提出经济建设重心从岛内向岛外转移、由城市向农村转移。正如市委政策研究室一位负责人所说,实施岛外发展战略,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统筹岛内岛外发展,破除城乡二元藩篱,实现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不少权威部门的决策层人士认为,岛外发展后劲十足、前景远大,未来厦门最适宜居住的社区将在岛外,最吸引人的休闲度假地将在岛外,最现代的工业制造业将在岛外,最繁华的物流港口将在岛外。从很大程度上说,“十一五”期间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究竟如何“跨越”,取决于岛外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

  受益者说

  

  岛外土地沸腾起来啦

  前不久,总投资达2220万元的同安城南同发展通用厂房主体工程正式通过验收,并与厦门福立鞋业签订租赁合同,其每年140万元的租金收入将全部用于增强该区30个经济薄弱村的造血功能,促进脱贫致富。

  这只是市委、市政府实施“同发展、共富裕”工程的一个典型。为了倾斜岛外农村发展,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十五”期间开始在岛外实施农村“同发展、共富裕”工程。以同安为例,至今已建设项目42个,总投资达2亿多元,这些项目每年可为146村带来数百万元的收入,带动数千农民就业,极大地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据悉,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815元,同比增长9.72%,创下5年来同期农民收入最高增幅。农民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工资性现金收入的增长,达到1498元,同比增长24.9%,这又得益于岛外大开发、大发展给农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十五”以来,一方面岛外发展给当地人们创造了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政府又不遗余力地在教育整合、合作医疗、通自来水、硬质化道路等对岛外给予“反哺”。对政府的种种关爱,不少农民感慨地说:看来,幸福生活从此开始啦!

  其实,岛外广大农民对这场金戈铁马、狂飙突进式的发展是主动融入、积极支持的。记得在翔安隧道的开动典礼主席台上,一位穿着朴素、老实忠厚的农民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他就是隧道工程征地拆迁农民代表、翔安新店镇浦园村村民王为,这是我市第一个坐在主席台上参加政府工程动工典礼的村民代表。

  50多岁了,在王为的记忆中,翔安从来没有像动工典礼这样沸腾过。“不说别的,原来2个小时的路程,以后十几分钟就能到岛内。”话语中,王为情不自禁地流露着对美好明天的期待。

  为了翔安隧道的建设,王为家里的5亩地被征用了3亩半,但是他说:为了翔安今后的发展,为了造福子孙后代,牺牲点个人利益,值!翔安隧道也让像王为这样的村民充满了期待,就像翔安隧道吉祥物“翔翔”的寓意一样,王为相信今后的日子一定会过得更加殷实红火。“现在一年的收入是2万多元,等到翔安隧道建成通车后,肯定不止这个数”。

  在谈到订购的同安工业集中区2万多平方米通用厂房时,厦门蒙特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永红连说了几个“我满意”。这家在同安经营8年的企业一口气投资6000万准备在工业区内打造一个规模翻倍的新厂。“主要是太满意了,配套、服务、价格都很到位,很短时间内就签了合同。”郭永红说。

  郭永红告诉记者,建好的厂房可直接入驻,像搬家一样方便,她省却了很多麻烦,就可以专心搞好企业;每平方米1000元的价格也很合理,因为根据测算,企业自己买地建厂房的成本价约为1100元/平方米,算起来还享受了一点小优惠呢!届时他们准备再招收1000名工人,让外来员工也有个好工作、好收入。

  专家点评

  

  岛外发展了,厦门更有活力

  在专家学者们看来,“十五”期间实施岛外发展战略,实际上就是厦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体行动,就是做大做强经济特区、增创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领先优势的生动注解。

  一份新近资料显示,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厦门经济总量最小;在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市、区)和全国百强县(市、区)排行榜上,厦门各区榜上无名。

  再看,目前岛内城市化水平为92.5%,而岛外各区城市化水平仅为24%,其中同安区城市化水平只有14%,翔安区甚至只有9%,大大低于全市57%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全省的42%和全国的38%水平。

  这就形成两种反差:一方面岛内城市已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另一方面岛外农村仍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

  一位潜心研究岛外发展的专家认为:在“十五”期间实施岛外发展战略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性变革,为我市实现高平台上的新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倾斜岛外,有利于合理有效配置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统筹城乡发展;有利于做大做强区级经济,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作用;有利于完善市、区行政管理体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从长远战略上为厦门注入新鲜活力。

  岛外开发是一种趋势,更成为一种行动。海沧区内辖有海沧台商投资区,进一步凸显对台区位优势,正在积极构筑海峡西岸工业重镇、现代化枢纽港口和对台交流合作前沿。集美区,一个生态型的文教旅游区和环保型的高新技术区正逐步形成,厦门汽车工业城、国内第一个水上园博园落户这里。

  而翔安区是区划调整后岛外发展的最大关注点,也是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点、第一炮;轻装上阵的同安区,抢抓先机、你追我赶的势头令人瞩目,同安工业集中区开发建设被誉为“同安速度”。

  跨越两桥,岛外天地广阔。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奏响了腾飞序曲!从更高层面来看,不管是区划调整,还是产业转移,抑或城市建设,都只是倾斜岛外发展的部分内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城市空间的扩充、产业布局的调整、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总量的扩张,协调城乡发展,增强厦门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更好地发挥经济特区的龙头、辐射和带动作用。

  数字“十五”

  农民纯收入年均递增8%以上

  2005年上半年我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815元,同比增长9.72%,创下5年来同期农民收入最高增幅。其中工资性收入1498元,同比增长24.9%,家庭经营收入1982元,同比增长10.8%。而“十五”期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8%以上。

  工资性收入增长是农民“腰包”渐鼓的一个主要原因。五年来,企业招收本地劳动力得到政府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提供给本地劳动力的就业机会明显增加。农村整、半劳动力中,有50.3%的人员在非农产业务工,龙头企业“聚宝盆”的效应日益明显。种菜、种花、养猪也为农民赚上了一把。

  2.3亿元财政扶持208个村

  被视为农村集体经济“造血源”的“同发展、共富裕”工程,到2004年已经进行四年了,市财政先后投入2.3亿元,扶持208个经济薄弱的村,每年可为这些村集体增收1300多万元。

  农民也在“同发展、共富裕”工程中得到了实惠。四年来通过项目实施,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1万多个就业岗位,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达7000万元,而且,通过一批农村水、电、路的建设,农民的生活环境改善了、生存状态优化了。

  自2004年起,我市新确定了31个重点帮扶贫困村,在市委、市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帮扶下,更加理清了发展思路,落实了一批扶贫项目,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

  每年支持农村社会事业1亿元

  对岛外农村的倾注,我市已深入到关系农民长远利益的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上了。从2004年起连续4年,我市每年集中1亿元资金专项用于农村教育、卫生投入,进一步整合、优化农村教育、卫生布局和资源。同时《厦门市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已出台,集美已有数千农民领到了养老金,大量被征地农民养老将不用犯愁。

  去年岛外固定资产投资占51%

  “十五”期间,市计委的注意力更多转移到了岛外。从2004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的安排侧重岛外,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投入岛外152亿元,占51%。从此,投资重点向岛外转移的格局已经形成,长期以来岛内与岛外发展不平衡、不对称的格局打破。

  2005年,我市将确保完成全年400亿以上投资目标,是建设力度最大,项目最密集的一年,投资任务也是较重的一年。今年我市项目投资集中在农业基础设施、交通邮电基础设施、市政环保基础设施、工业、社会发展事业、现代服务业、房地产、农村等八大领域,岛外依然是“重头戏”。

  回读“十五”计划

  龙头企业挑起大梁

  要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速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扶持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发展订单农业。重点发展水果、蔬菜、畜牧、水产、花卉五大主导产业。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一批现代化农业示范点(片)和高科技农业示范基地。努力把厦门培育成为区域性的果蔬产业中心和绿色食品中心。

  围绕重点工业区的开发建设,推进农村工业化。重点支持办好东孚工业小区、集美北部工业区和同安城南、城北、马巷工业区等,主动接受大企业的辐射和岛内工业的转移。鼓励当地农民兴办工业和为工业区配套的服务业。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的农村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劳务输出等方面转移。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

  建设岛外魅力城区

  岛外要加快工业化步伐,按照“二、三、一”的产业发展序列,重点建设同集经济带和海沧、集美、杏林三个台商投资区。海沧重点发展石化、电力、机械、汽车等,南部要围绕出口加工区和海沧港区建设,发展航运业、出口加工工业和港口综合服务业;杏林要重点发展机械、化工、建材、纺织、环保产业和现代农业;同集经济带南部要以集美北部工业区和集美文教区为核心,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械、纺织服装等轻型工业和文教、旅游等第三产业,北部要建好同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把同安建成厦门岛内产业外移基地。

  加快环西海域城市建设步伐,使海沧新城区和杏林城区共同构成厦门西海域的新城区。把马銮湾建设成为现代化、生态型新城区。规划建设环同安湾沿岸,继续开展东通道和环同安湾滨海大道的前期工作,为今后厦门市东部开发建设奠定基础。(编者注:由于我市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本栏出现的一些地方的行政隶属关系有所变化。)

  ——摘自《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岛外新跨越城乡同繁荣(图)

  听说再过几天,咱村就和城里一样通上自来水了!村里的新路也要开工啦!

  

岛外新跨越城乡同繁荣(图)

  固定资产投资终于超过岛内啦,投资建设岛外的倾斜程度前所未有!

  

岛外新跨越城乡同繁荣(图)

  我们厂从岛内迁到岛外,规模才得以扩大好几倍,现代化程度也达到了国际水平!

  

岛外新跨越城乡同繁荣(图)

  等这片地上的通用厂房建成后,咱村的富余劳力可有地方去啦!

  撰文/本报记者 樊亮轩 漫画/小牛

  (来源:厦门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