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农业部贾幼陵:中国完全有能力防控禽流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9日10:10 河北日报

  综合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记者董峻、姚润丰)国家首席兽医官、农业部兽医局局长贾幼陵28日下午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今秋以来发生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安徽省、湖南省的三起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目前这三起疫情均已扑灭,没有发现新的疫点。

  贾幼陵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中国在高致病性禽流感的
防控工作中,所实行的免疫和扑杀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政策已经被相关国际组织和大多数国家认为是行之有效的。中国在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得到了联合国和有关国际组织的好评。有关国际组织代表认为中国的有关研究成果、防控经验可以为有关国家提供很好的借鉴,中国在全球禽流感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贾幼陵表示,由于候鸟迁徙、我国家禽饲养量、家禽饲养条件差等因素,当前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还存在一些困难,因此我国完全阻止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发生是不现实的,一些省份仍有发生疫情的可能。但是目前我国完全有能力在发生疫情后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

  农业部:七大措施全力防控禽流感

  贾幼陵在会上表示,农业部目前全力抓好禽流感防控措施的落实。这些措施包括:

  完善禽流感疫情应急机制。制定下发了《2005年秋冬季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以及实施方案和应急工作程序,指导各地进一步完善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管理机制,做好应对疫情发生和流行的各项准备工作。保证一旦发生疫情,坚决把疫情控制在疫点上。

  组织各地兽医部门开展秋冬季禽流感防控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免疫工作力度,对所有水禽和散养禽开展集中免疫,免疫密度要求达到100%。广西、云南、新疆以及东北各地继续加大边境地区免疫力度,建立免疫隔离带。同时开展检疫监督执法专项整治,规范禽类流通和交易秩序,避免市民和活禽接触。

  开展禽流感疫情监测。突出加强对边境地区、发生过疫情地区、养殖密集区的监测。加强对鄱阳湖、洞庭湖等大型湖泊周围,以及水库、湿地、自然保护区周围的监测。

  加强科技攻关和关键技术的储备研究。重点开展禽流感诊断试剂、新型高效疫苗的研制和推广工作,加强对禽流感流行病学规律的研究。组织开展禽流感防控新技术的普及工作,做好群众防控科普知识宣传。

  积极推进家禽饲养方式转变。专门召开全国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会议,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目前家禽饲养现状,改变落后饲养方式,提倡标准化养殖、清洁养殖、集约化养殖,改善饲养环境。

  与卫生等部门开展联防联控。特别是与卫生部建立了防控禽流感联合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实行例会制度。进一步完善疫情通报制度,在禽流感等重大人畜共患病确诊后,24小时之内互相通报疫情。共同开展疫情监测,相互提供所需相关样本及诊断试剂标准品。共享专家资源,加强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与卫生部流感实验室之间的合作研究。

  积极开展禽流感防控国际合作。会同卫生部与FAO、WHO建立了四方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向有关国际组织通报我国禽流感防控政策及疫情状况;积极参加有关国际和区域禽流感防控会议;对越南、泰国、朝鲜、蒙古、印尼等国家开展禽流感防控技术和物资援助。

  卫生部:我国未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

  卫生部28日确认,目前,我国个别省的一些乡村发生的禽流感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出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此前湖南两名怀疑感染人禽流感的病例均已被排除。

  卫生部表示,为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严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传播到人,卫生部成立了防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领导小组,与农业部、质检总局等部门建立了合作机制。同时,内地、香港、澳门三地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合作机制,及时通报疫情信息,采取联防联控措施。

  最近,卫生部还对禽流感重点地区的防控工作进行了检查,并提出明确要求: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完善与农业、质检等部门的合作机制;完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及有关防治方案,并组织培训、演练;做好应急防控物质的储备;加强禽流感疫情监测,及早发现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及时通报信息,确保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有关省份发生禽流感疫情后,卫生部及时派出专家组,帮助和指导有关省份开展人禽流感的防控工作。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卫生部门积极配合当地农业部门,开展对疫区的消毒、处理;对密切接触人员进行严格医学观察;加强发热呼吸道病例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严格实行发热呼吸道病例的预检分诊制度,以早期发现和预警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