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闽三甲医院试水“圈地扩张”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9日13:57 东南快报

  昨日,原有的福建炼油厂医院改换“婆家”,并正式更名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闽南分院。据悉,这种模式在我省尚属首次,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我省国有大型公立三甲医院规模扩张已露出“小荷尖尖角”,医院集团化运作正初露端倪。

  

闽三甲医院试水“圈地扩张”

  附一医院接管福建炼油厂医院后,将对医院部分设施进行更新,对人员进行培训,目前医院已筹备派出医疗专家进驻新成立的闽南医院。(上图为附一医院医疗设备,下图为附一医院专家)。

  

闽三甲医院试水“圈地扩张”

  试水医改现象

  三甲医院扩张迈第一步

  昨天上午,省炼油厂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签订移交协议,原有的福建炼油厂医院成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闽南分院,根据移交协议,福建炼油厂的人员、设备以及相关资产全部由附属第一医院接收。

  双方的主要领导都出席了会议,省经贸委、省卫生厅、福建医科大学和泉州市有关领导等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据到会的有关人员介绍,把企业医院移交给大型公立医院管理在我省尚属首次。

  业内人士认为:在北京、上海等地早就出现三甲医院规模扩张,而我省今日也迈出了第一步。

  做强

  专家进驻医院设施更新

  “这个项目从讨论到正式签订我们花了一年时间。”

  在签约会场上附一医院的林建华院长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笑容,他告诉记者,这次移交成功主要依赖“国有卫生体制改革和国有大型企业主辅分离、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的时代背景。签订协议一方面可以利用我们的优势方便当地群众看病,也可以使医院规模得到扩张,新成立的分院将实行两院统一管理,一体化经营。

  林院长介绍说,附一医院接管福建炼油厂医院后,将对医院部分设施进行更新,对人员进行培训,目前医院已筹备派出医疗专家进驻新成立的闽南医院,原有的福建炼油厂医务人员将分期到附一医院进行培训,将以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标准为目标,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发展、做大、做强、做好,为福建炼油厂一体化项目的建设和周边群众就医提供有力的医疗保障。

  “今后是否会利用这个方式继续扩张地盘做成集团化医院?”对于记者的提问,林建华院长的回答十分保守,他告诉记者,主要还是看情况和时机,他们目前只能做一些探索。不过他的微笑,让记者似乎看到了附一医院更宏伟的计划。

  模式

  依托附一医院提升技术

  “作为医务人员,我们都十分欢迎这个模式。”福建炼油厂医院院长黄美聪介绍说,医院是1989年建立的,当时设定的病床是250张。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这个医院是当地最好的医院,是老大,随着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技术力量成了医院发展的最大瓶颈,原有的老大位置已被其他医疗机构所替代。因此,通过这次改革,医院的医务人员将依托附属第一医院的资源进行技术提升。

  据了解,福炼医院的很多医生都非常欢迎这种新模式,他们一致认为这有助于提高业务水平。有医生认为,假如都按照过去的那种模式发展下去,好医生肯定留不住,差的医生可以混日子,医生在旧模式中将退化,现在好了,附一医院将带来一个好平台。

  轻装深度分析

  把辅助机构剥离出企业

  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炼)是由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和福建省石油化学工业公司各出资50%合资建设的石化企业,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泉州市泉港区内,占地面积2.74平方公里,有职工2842人。

  “这是我们首次尝试把职工医院交给强势医院管理。”福建省炼油厂的孙明荣总会计师介绍说,这次移交得到了省政府和中石化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协调,遵照顺利移交、平稳过渡、稳定发展的原则,交接双方就移交相关事宜达成了共识。“我们希望医院能依托强势品牌和资源为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重点工程的建设做出贡献。”

  出席昨日签约仪式的省经贸委副主任郑李亭介绍说,随着企业生产经营项目的增多,把一些辅助机构剥离出去,可以让企业轻松上阵。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原有医院的综合医疗水平和市场适应能力。医大附属第一医院是省内最大的综合性医院之一,他们的介入将给福建炼油厂医院注入新的力量,不仅可以发挥医院的技术和管理优势,还可以向我省重点项目和周边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展望

  大型公立医院将扩张

  其实,国有公立医院通过资产重组的方式把企业医院划到门下,实现规模扩张在其他省市早就有了。而我省一些三甲医院也有所动作,省妇幼保健院近期就把邻居福州卫校的地盘收入门下并准备建成医疗用地。

  “我们不应该把这次附属第一医院的扩张看成是医院的自我行为。”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国家《关于城镇医药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鼓励各类医疗机构合作、合并,共建医疗服务集团,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几年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出现了国有公立医院兼并、托管、收购企业医院和中小医院的扩张浪潮。在今年的全国卫生会议上,也明确指出了要快速放大优质资源供给,无疑给强势医院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表明了在全国卫生资源短缺的状况下,政府希望大型公立医院能够将没有充分利用的优势卫生资源迅速向全国扩张。

  条件

  医疗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在政府不断提供政策导向和支持的情况下,医疗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也给大型公立医院扩张提供了趋于成熟的市场条件。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中国医疗市场的状况是,未形成病人转诊制度;保险制度不完善;资源配置不合理;大医院和区域性大医院病人爆满。在这种状况下,大型公立医院的扩张是顺应市场需求的。毫无疑问,医院的规模扩张、集团化不仅整合了优势资源,节约成本,同时推动了主体医院快速发展,增强了对病人的吸引力,扩大了医疗市场份额,增强了医院的竞争力,这种模式是我国医院管理者不断探索的方向。

  □支持观点

  医院集团管理

  将是大势所趋

  孙玉安(青岛市立医院院长):

  医院集团化管理是大的趋势,这不是盲目地追求规模效应,而是根据医疗市场的需求发展。随着规模不断扩张,我们一直在加强内涵建设,力争做到内涵建设与硬件发展同步。

  患者涌大医院

  局面很难改变

  章友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

  将来,大型医院是否会因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以及医保覆盖人群增加,业务量受到大幅度影响?我认为除非在未来3~5年内,中国的社区卫生服务有大的起色,才有可能影响到大医院。

  目前我们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多是过去地段医院的水平,难以满足患者的需要。中国的患者流动性太强了,我遇到一个患者,他看遍了北京的各大医院,找遍了著名的医生。要改变这种流动性太强的现状,只能提升社区医生的医疗水平,否则,患者都涌向大医院的这种局面很难改变。

  □理性声音

  医院扩张多大

  要有宏观调控

  饶克勤(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

  国外曾有个研究,从投入产出效益看,800~1200张床位的综合性医院规模最适宜。在中国,多大规模的医院投入产出效益最合适?我没有看到深入的研究。

  中国医疗市场目前的状况是,未形成病人转诊制度,保险制度不完善,资源配置不合理,大医院和区域性的大医院病人爆满,人才过剩,所以就想做大、扩张。

  而我们对院长的政绩的考核指标,主要是治了多少病人,业务收入多少,有没有添核磁,有没有盖新楼,而且医院要想得到国家投入,只能通过增加床位,搞建筑项目,得到补助。这种管理方式也诱导医院扩张。

  扩张到多大,要有宏观调控。

  医院在扩张时

  充分考虑风险

  刘燕翌(北京朝阳医院研究室主任):

  在许多医院的扩张中,要充分考虑到风险。从投资商角度看,如何确定一家医院的规模?

  首先,必须确定经营目标,这家医院到底为谁服务,综合还是专科,辐射半径有多大,可利用资源有多少;下面要考虑,是单独经营、旗舰式经营还是连锁经营;然后才是考虑医院规模的问题。医院起码要达到60%~80%的床位使用率,才可能运转起来,这关系到病人的信任程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