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安平桥引桥段今起考古发掘”追踪(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9日15:11 海峡都市报

  

“安平桥引桥段今起考古发掘”追踪(图)

  发掘现场

  本报讯“土块太硬了,首日发掘工程才缓慢地往下挖掘了十多厘米。”昨日,众人瞩目的安平桥引桥段考古发掘正式动土。

  泉州市博物馆副馆长林德民说,由于担心采用现代机械可能会伤及地下的文物,且发掘地处于海滩淤积地带,因此整个发掘全部采用人工,预计至少要往下挖四五米深,才能有所收获,且整个发掘可能需要一个月,是否有所收获还难以预计。

  发掘期间车辆慢行

  由于此次安平桥水头段引桥部分紧挨着安水公路,车水马龙。昨日上午10时许,考古人员在考古地点做了各种醒目的提示标志(如图),提醒过往车辆即日起近一个月时间内,途经安平桥水头段时务必减速慢行。10时50分,开始了艰难的安平桥引桥段考古发掘工程。

  经现场专家达成的初步意见认为,引桥部分发掘过程中,先发掘引桥部分,再视情况往两边延伸扩展,注意引桥下有没有延伸的石头结构,保护长桥不受伤,同时研究其构造,发掘过程中,注意拍照、画图与记录。

  重点找残碑“安平”

  “此次发掘主要是看看公路下面是否存在安平桥的相关石碑,特别是‘安平桥’残碑‘安平’二字的断毁部分。”泉州市博物馆副馆长林德民指着一块矗立在桥旁的巨大石刻“桥”字残碑,上面的两字“安平”早已失踪多年。这“安平”二字究竟是被埋在地底下,还是掉进了大海中,或是早已被盗走,至今无人知晓。

  此外,这次发掘还将首次弄清引桥的分布情况、结构形制,并收集与之有关的旧桥建筑构件,意义重大。

  七旬老人做向导

  由于安平桥引桥段已被埋在地下数十年,其具体分布情况、结构形制,与之有关的旧桥建筑构件,考古人员可以说是一知半解,仅能从历史记载作出判断。不过,水头当地一位七旬老人吕良深凭借着童年的记忆,为此次考古发掘起了重要的“顾问”作用。

  据老吕回忆,当时整个引桥是由巨大的石板块砌成,引桥从现在的桥西桥头堡(即“水国安澜”处)向水头镇区延伸30米至岸边有一个隘门,隘门后则是旧的海潮庵,再往陆地则建有佛祖宫。不过,60多年前当地军阀在进行城镇建设及修建公路时,把海潮庵及隘门拆除了,除了少数物件被搬到现在的佛祖宫,其余多数被埋在地下或丢失。

  老吕还告诉考古人员,小时候水头段桥头堡上的“水国安澜”石碑是朝向安海方向的,不过上世纪80年代初,重修安平桥时,变成朝向水头镇区。他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尊重历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