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激情读者 感动扬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31日06:58 扬子晚报

  昨天,苏州,温暖的阳光拨开前几天的阴霾,洒在古城的大街小巷上。这样的好天气仿佛是专门为扬子晚报读者节所准备。在观前和石路两大商圈,隆重开幕的读者节吸引了无数苏州读者参与。他们共同庆祝本报成立20周年,许多人始终坚守在读者节现场,陪伴本报记者们共同度过这个节日。

  清晨8点,读者自发做保安

  此前几天,通过报纸和其他媒体,许多市民早早得知苏州读者节的会场是在观前、石路举办。不少人拨打本报的热线电话,询问读者节相关事宜。有的读者甚至要求提前预订“座位”。

  这种急切的情绪很快得到验证。昨天上午8时,在观前玄妙观广场前,读者节演出的舞台刚刚搭好,不少市民就已经围在广场上,对着“扬子晚报第4届读者节”的广告墙议论纷纷。一位拄着拐杖的市民久久地看着正在忙碌的工作人员,脸上表情十分感慨。记者上前询问后得知,这位钱先生从小患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但当他得知本报读者节活动后,不顾身体不适,拄着拐杖赶到观前街。他激动地对记者说,扬子晚报是他每天必看的报纸,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一天不看就觉得缺了些什么。“扬子晚报办读者节,我一定要来看看,支持你们的工作。”钱先生的肺腑之言,让记者有些哽咽。同样早早赶来的市民孙银章,义务做起了保安工作,帮着本报工作人员一起维持秩序。孙银章听说当天读者节会有医生提供咨询,特地过来参加。他平时喜欢看扬子晚报的国际新闻和社会新闻版,每次读到扬子晚报上有关苏州的报道时更是格外关心。他认为扬子晚报的报道细腻而全面,“水平高”,希望借参与读者节的机会对扬子晚报的记者说声谢谢。

  上午8点半,在石路的读者节分会场,此时也聚满了来自各地的人群。一位老大爷告诉记者,他上个星期就知道扬子晚报要举办第四届读者节活动了,当天起了大早赶过来。“我退休后每天都看扬子晚报。过去扬子晚报的读者节没在苏州办过,今天终于赶上这个好机会,我一定不能错过。”

  

激情读者 感动扬子

  位于观前街上的苏州读者节会场。吴建平摄

  

激情读者 感动扬子

  卡通娃娃吸引了许多孩子。王晔摄

  上午11点,读者节迎接高潮

  上午9点15分,苏州百花洲舞龙队的两支队伍分别赶到观前、石路两处会场。随后,锣鼓声在广场上强有力响起,人们呼啦一下全部围到了舞台前,为台上的舞龙舞狮喝彩。读者节的开场表演将观众们的情绪提前调动起来,他们用有节奏的掌声,表达心中的激动情绪。

  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向群、副部长郦方等有关领导参加了本报读者节活动。在观前主会场,本报副总编辑刘守华做了简单的发言,他向苏州人民表达了扬子晚报对他们的感谢。当他提到扬子晚报目前的日发行量屡屡突破200万份时,人群中一阵惊叹声。经过20年的发展,扬子晚报目前在苏州的发行量已经超过20万份,在苏州读者中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成为当地社会主流媒体之一。

  读者节带给读者的首先是欢乐。苏州文化馆的歌唱演员周向红,用一曲《好日子》将读者的情绪迅速调动起来。人们全神贯注地欣赏着表演,此时的玄妙广场已是人山人海。85岁的张奶奶兴奋地对记者说,“我很喜欢看扬子晚报!”一个名叫王绣馥的小朋友开心地和会场的两位卡通人玩游戏。这位小女孩今年5岁,身边小车的车篓里还放着扬子晚报。“这是带给我妈妈看的”。可爱的表情叫人忍俊不禁。

  评弹《苏州好风光》、舞蹈《长绸舞》……具有苏州地方文化特色的文艺表演节目将气氛不断推向高潮。来自南京艺术学院的秋昊·艾峥组合,刚在本报OPPO杯苏皖高校歌手大赛中获奖,两位小伙子来到苏州表演还是第一次。当他们站到舞台上,面对无数观众表演时,热情迅速被观众激发出来。下台后不住感谢扬子晚报给他们这样的机会,可以与苏州观众接触。11点,当军旅歌手周志刚登台演出时,现场气氛达到了最高潮。这位身着军服的实力派歌手,《红旗飘飘》的歌声刚一送出,立刻引起台下的强烈回应。时近中午,正是观前街最热闹的时刻,读者节也迎来了上午的最高潮。歌声在整条街上回荡,更多读者从四面八方继续涌来。

  此时的石路分会场,则迎来征订报纸的高潮。大批新老读者迫不及待地在报纸征订台前排队订报。气氛十分热烈。

  下午1点,读者鞠躬谢专家

  整个上午,两处会场的专家咨询台前都坐满了人。本报读者服务团阵容强大,包括苏州、南京两地的医生和律师。人们向专家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得到了令他们满意的答复。

  在石路分会场,为读者测量血压的苏州市中医院的医师们忙得不可开交。为读者检查骨髓的专家,亲自挽起袖子指导读者。前来测量血压的不光是老年人,不少年轻小伙子也跑来测量。他们笑着说,“老年人爱看扬子晚报,我们也同样喜欢看,老年人来查查血压,我们索性也查查吧!”有些读者怀里揣着病历卡、X光片以及处方等病情资料,向医生咨询。一位老人坐在轮椅上,由儿子推着来到会场。他告诉记者,他得了类风湿关节炎,看到扬子晚报读者节的预告,赶紧让儿子把他送来。他带着病历卡,想让专家们好好看看自己的病腿。当这位老人离开会场时,记者看到他的脸上挂满笑容。来自苏州华恒律师事务所的几名律师,则忙着解答人们的法律提问,房产纠纷、财产继承、民工维权问题成了热点。

  在观前会场,省人民医院的几位专家坐在咨询台前,整个上午都没休息过。由于时间关系,下午1点,几位南京专家动身赶往下一站。一位读者赶到这里看到医生们已经离开,非常遗憾。他告诉记者,上午他向医生咨询后就赶到药店去买药。中午想着无论如何要来感谢医生,没想到扑了空。这位读者随后向着会场鞠了一躬,向扬子晚报组织的医疗专家表达内心的感激。

  下午2点,观众让演员动情

  下午2点20分。来自苏州大学的一支校园乐队在舞台上表演了4首歌后在后台稍作休憩。主唱看到记者,忍不住夸奖起来:“你们扬子晚报真是太厉害了。我们平时跑过不少场子,从来没有今天这样的气氛。台下的人围了一圈又一圈,黑压压的一片,这种表演太过瘾了!”由于太兴奋,原来只表演4首歌曲的乐队,连续加唱,总共唱过10支歌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读者节的舞台。

  仓桥社区“夕阳红”腰鼓队的演员,都是年过60的老人。她们刚刚表演了腰鼓,又忙着准备表演“大头娃娃”。老人们说,她们都是扬子晚报的忠实读者,几周前得知扬子晚报在组织读者节,积极报名参加。老人们个个身手矫健,表演完气都不喘。她们说,在这种场合表演,特别有劲,一位老人甚至在询问下一届读者节什么时候办了,“到时候我们一定再来表演”。

  下午4点,老报迷祝福本报

  下午4点,读者节临近尾声。表演都已经结束,和观众的互动提问也告一段落。当记者们开始收拾行装时,发现几位老人还留在现场不愿离开。一问才知道,他们都是本报的老报迷。

  75岁的徐久春老先生昨天凌晨5点多便从苏州齐门赶到活动现场。他激动地拿出两本小册子,里面都是扬子晚报刊登的长篇故事连载,有《亭长小武》和《最后一批人》。徐老说,这是他最爱看的历史小说,所以每天都收集剪报,把每篇都装订成册。他还感慨地告诉记者,自从订阅扬子晚报以来,读报成了他每天晚饭后的必修课,一张报看下来快要10点钟了,“上床睡觉时心里才感到踏实”。徐老认为,扬子晚报改版后内容丰富充实,最近阶段给他印象比较深的就是“金牌十运”和“神六飞天”的系列报道,这两组报道反应非常及时,版面也做得好看。他已经全部收集起来,准备珍藏。

  家住苏苑新村的周金华老人,向记者递上他自己的一份建议书,给扬子晚报带来更深的关怀。周伯伯也是扬子的老读者,每天读报之外,他还要研究报纸。他认为扬子晚报好就好在关心百姓,了解百姓。他希望借助20周年庆的机会,向报社提些自己的意见。翻开建议书,多些文史、地理方面的知识;多些文化娱乐的栏目;增加“每周一诗”、“每月一歌”等互娱性栏目……一条条建议满载着周伯伯对本报的深厚感情,寄托着他对本报的祝福和希望,这份化不开的浓情,令记者动容。实习生建波元彬曹亮刘雷卞佳本报记者印恬陈晔袁霆毕荣晓青王晔

  

激情读者 感动扬子

  观众争相抢答关于本报常识的提问。吴建平摄

  

激情读者 感动扬子

  具有江南特色的苏州评弹。吴建平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