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热揭示就业形势和社会保障等三大问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31日09:02 南方日报 | |||||||||
昨日《工人日报》报道,2006年公务员报名工作已于日前结束。有关统计显示,报考总人数为38.3万人,他们将竞争一万多个职位,录取比例为38∶1,不论是报考总人数还是报考比例都再创历史新高。 有关专家称,“公务员热”是折射当前社会心态的一面生动的镜子。那么,我们能从这面“镜子”中看到什么呢?
首先,我们从“公务员热”中能看到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38人竞争1个职位,这样的比例在公务员考试中虽“再创历史新高”,但在其他事业单位的招考中,并不算什么新鲜事。至于报考某国家机关的公务员考试队伍中“博士生一走廊,硕士生一礼堂,本科生一操场”一类景观,据我所知,在北京一家新闻媒体的招考中就曾出现过。就业乃民生之本。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就业竞争尚如此激烈,其他人就业之难可想而知。缓解就业压力,可谓任重而道远。 其次,我们从“公务员热”中能看到公务员机制建设的缺陷。国家机关之所以诱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公务员这个饭碗目前还比较“铁”。客观地说,不少地方和部门的公务员队伍,既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又存在约束不力的问题;既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进口”把关不严(“凡进必考”并未得到严格执行)的问题,更存在“出口”渠道不畅的问题。而竞争机制、淘汰机制的缺失或形同虚设,很可能使一些无所用心、无所作为且无饭碗风险的人在公务员队伍中沉淀下来,损害工作效率,造成财政虚耗。而上述弊端,在择业者,则很可能“反面文章正面看”,从而成为“优点”,并进而成为自己“首选”的因素。不能强求每个考生都从公共利益来考虑问题,但构建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应是公务员队伍建设中不可轻忽、不可懈怠的一个命题。 第三,我们从“公务员热”中能看到社会保障体系的不足。公务员成为考生眼中的“香饽饽”,除了“铁饭碗”的诱惑,还有“铁保障”的诱惑。公务员各种各样的“明补”及“暗补”且不说,单是培训、医疗、退休养老等方面的保障,就是其他职业群体无法望其项背的。为什么“国家人”、“单位人”很难向“社会人”转变?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社会保障畸轻畸重,发展不均衡。公务员的工作当然很重要,但公务员并不比其他公民更“高贵”,应当使社会保障体系朝着更公正公平的方向前进。 大量的人才涌向国家机关,若是出于为公众服务、最大限度地实现公众利益,那么,这是一件好事;如果只是因为做了公务员就能获得种种他人无法比拟的“好处”,所谓“公务员热”,就值得人们特别是公务员选拔者、公务员管理者和相关制度设计者的深思和反思。 (作者 滕朝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