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代人物周报专题 > 正文

“鬼子” 矢野浩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1日17:13 时代人物周报

  日本人矢野浩二因为演“鬼子”而成了“红人”,连百度都有专门的“浩二吧”,他的中国“粉丝”还真不少

  -实习记者 马芳芳

  今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浩二因为演“鬼子”出了名。他先后扮演了《小兵张嘎》
中的斋滕、《烈火金刚》中的毛利大队长、《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多田、《铁道游击队》中的冈村和《逐日英雄》中的阿部健雄,浩二变成了“鬼子专业户”,同时也成为观众关注的对象,一个日本人为什么会去演这么多的“鬼子形象”?

  从《午夜凶铃》到《走向共和》

  浩二出生在日本的大阪,19岁高中毕业之后,就在大阪的一个酒吧里做调酒师。一次,一个熟识的客人忽然对他说:“浩二,你窝在大阪这个城市有什么出息呢?去东京当演员吧。”浩二就把这句话当真了,觉得当演员应该很不错,不如到东京试一试吧,接着就辞掉了工作,离开了故乡大阪,加盟了东京的太阳音乐公司。

  在《午夜凶铃》的第三部中,浩二扮演了一个小角色,出来之后不久,就被贞子给杀害了。这也是浩二在东京所扮演的众多配角中的一个。浩二回忆起东京的那段生活,最大的感受是紧张、压力很大。“那个时候挣得特别少,公司给我租的房子特别小,就只有这么一小块,只能躺在地上睡觉,没有办法做饭,也不能洗澡,用的都是公用厕所。每个月工资是3万日元(约合2000元人民币),日本的平均工资一般是20多万日元。每天一睁开眼睛,我就想,今天要怎么活下去。”

  一次偶然的机会,浩二经人介绍来中国拍华谊兄弟投资的《永恒的恋人》。五个主要演员,浩二是其中惟一的日本演员。那是浩二第一次来到中国,那时的他一句中文也听不懂,对于中国的了解仅仅是看过动画片《大闹天宫》。演完之后,浩二又回到了日本。但这次演戏的经历却给浩二留下了“很舒服”的回忆。“在中国拍戏,感觉很随意,气氛很轻松,我对那次拍戏念念不忘。回去之后,我开始跟日本进行比较,在东京,人与人之间并不是那么密切,感觉压力比较大。工作上的伙伴很难成为真正的好朋友。但在中国却不是这样,工作的伙伴也可以成为很好的朋友。”

  2001年,浩二只身来到北京,怀揣自己的全部家当——90万日元,约合6万人民币。来中国的日子并不容易,先是长达半年多的“无工作状态”。“基本没有拍戏的机会,朋友也不多,中文水平非常差。”当时浩二就选择到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学习汉语,“那会儿基本每天就是学习,我住在朝阳公园附近的六里屯,每天早上坐一个小时的公共汽车到达五道口,上半天的课。中午下课就直接回家,然后复习功课、看电视,想通过看电视学习汉语,但那时电视是完全看不懂的。”

  浩二在中国的第一个“鬼子形象”是在《走向共和》扮演明治天皇。“来中国8个月之后,《走向共和》的摄影师池小宁,也是当时我在中国仅有的三个朋友之一,给我打电话,说他们正在大观园里拍一部戏,里面需要几个日本人的角色,让我去试一试。我马上赶到那里,池小宁就把我介绍给导演张黎,张黎一见到我,就大喊‘天皇’。我当时还听不懂‘天皇’是什么意思,旁边的翻译讲给我听的时候,我马上高兴得想跳起来,这对我来说就是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

  成了“鬼子专业户”

  在浩二的眼中,自己人生的转折和杨阳导演的发掘是分不开的。2003年,浩二的一位朋友把他介绍给了杨阳导演,当时杨阳正在拍《记忆的证明》,需要一个日本演员作为主角,第一次见到浩二,杨阳导演并没有说什么,只是让浩二过两天来试试戏。浩二看了《记忆的证明》的剧本之后,非常喜欢这部戏,甚至跟杨阳导演说,“不给我报酬我也愿意拍。” 几次试戏后,杨导演让浩二在剧中一人扮演两个角色,即劳工营冈田总监和他的孙子青山洋平。这是浩二第一次拍摄战争片,也是第一次扮演日本军官。“拍戏时由于过于投入,手被笔扎出了血我都不知道。杨导演发现桌上、地板上都滴着我的鲜血,她一叫停,我才感到疼痛。这是我最难忘的一部戏,由此我与杨阳签约,成了北京金色池塘影视公司的演员。”

  在山东枣庄拍摄连续剧《铁道游击队》时,山里、湖上、铁道上的镜头多,夜戏也多,条件又很艰苦,他饱尝了“饥寒交迫”的滋味。有一天刚巧碰上浩二过生日,剧组特意给他送上了生日蛋糕。蛋糕上有火车头的图案,下面还写着一行中国字“大阪——枣庄”,象征着他从故乡大阪到北京,又从北京到枣庄的传奇经历。那天,他手上脖子上挂满了大家送的礼物,感动得他热泪盈眶,频频鞠躬。

  浩二已经在中国定居,打算以后长期在中国发展。他想在北京买房子,在北京找对象。浩二说他的下一个生活目标也很明确:找个中国姑娘做媳妇,过上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现在浩二已经开始学习做家务了,西红柿炒鸡蛋、凉拌黄瓜、下面条等很多中国饭菜也都会做了,浩二说他以后更想做个“家庭妇男”。

  矢野浩二在中国的主要作品

  2001年

  中国20集电视连续剧《永恒的恋人》饰演川岛

  2001年

  中央电视台60集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饰演明治天皇

  2002年

  中央电视台29集电视连续剧《记忆的证明》饰演冈田总监和青山洋平

  2002年

  中国30集电视连续剧《烈火金刚》饰演日军毛利大队长

  2003年

  中国30集电视连续剧《小兵张嘎》饰演日军间谍斋藤

  2004年

  中国电视剧《危情24小时》饰演老藏

  2004年7月

  中国电视剧《张伯苓》饰演梅津次郎

  2004年9月

  中国电视剧《野火春风斗古城》饰演多田

  2004年11月

  中国电视剧《铁道游击队》饰演冈村

  2005年8月

  中国电视剧《逐日英雄》饰阿部健雄

  “只要观众能认识我,演鬼子也没什么”

  第一次给矢野浩二打电话约采访时间的时候,不足一分钟的谈话,浩二竟然用了5个“麻烦您了”。真正的见面采访是在两天之后,仅交谈了几句话,记者就很惊讶浩二的中文水平,不仅说得很流利,而且还带着京腔。

  当问及浩二何时开始学汉语的,浩二说,“2001年,我单枪匹马来到中国,就开始学习中文。”“单枪匹马”这个词,在以后的谈话中,浩二不断提及,“这是我刚刚学到的一个成语。”

  时代人物:接戏之前,对抗战的那段历史了解吗?

  矢野浩二:不太了解。

  时代人物:那之后是怎么了解的呢?

  矢野浩二:大部分都是通过中国的朋友讲给我听的,也看以前拍的红色经典影片。

  时代人物:看了以前的红色经典之后,觉得自己扮演的角色和以前戏中的角色有什么不一样?

  矢野浩二:性格方面比原来的红色经典要丰满多了。以前日本人的角色简单粗暴,“八嘎八嘎,莫西莫西”。现在虽然还遗留以前的风格,但人物都有各自的性格,人性化的成分更强,所以对于演员来说,即使演坏蛋,在表演上也会有很大的进步。

  时代人物:演这样的戏,会有心理障碍吗?

  矢野浩二:当然会有,在《记忆的证明》里,虽然我演一个很聪明、有教养的人物。但看到别的演员演日本坏人的时候,我的心里还是很不舒服的。而我自己演坏蛋的时候,就能够投入到人物中去,没有什么障碍。作为演员,拍戏的时候如果感到不舒服,或者有什么障碍,就不会演好这个角色了。

  时代人物:《烈火金刚》的编辑徐兵肯定了你的演出,认为你摆脱脸谱化的表演让鬼子的形象更丰满。但同时他说你对这段历史有自己独立的看法?

  矢野浩二:我通过在中国的拍戏、生活了解了中国和日本以前的历史,这是以前在日本不能了解到的,所以,对我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好多日本人不愿意说这样的话题,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对我自己来说是能接受这个话题的。但我也不能那么深入地谈这个话题,这毕竟是我们前辈的事情。作为一个日本人来说,我有我自己的看法,那是一定的。

  时代人物:那是什么样的看法呢?

  矢野浩二:我希望更多的日本人通过我拍的戏能了解那段历史。最近越来越多的日本媒体开始注意到我,所以我也想通过这些媒体,给日本观众介绍中国人对日本的看法,特别是中国年轻人的看法,这样对中日交流会有一定的帮助,为了和平,也为了中国和日本的友好吧。这也就是我能够做的一点事情了。

  时代人物:你演了11部电视剧,而且大部分是抗战题材的“日本鬼子”,你怎么看这些角色?

  矢野浩二:演了那么多“日本鬼子”,我觉得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对于我们演员来说,让更多的观众认识自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我通过演“鬼子”这样的角色,让好多中国观众认识我了,这是很难得的事情,我很感谢,没有觉得很严重或者怎么样。

  时代人物周报:你在剧中经常演凶狠的“坏人”,中国人有没有为难过你?

  矢野浩二:有啊,经常有。比如我在外边吃饭的时候,旁边的客人认出我了,哦,你是日本鬼子。我说,是呀,我是日本鬼子。总之我不会生气,我会走过去主动跟他们握个手,合个影,有时候还一起喝喝酒,大家就是朋友了。

  “回国我也不怕威胁”

  时代人物:听说你演的一些戏已经在日本播出了?

  矢野浩二:对,《记忆的证明》在日本早就播出了,日本有很多专门播放中国作品的频道,所以我的很多戏已经在日本播过了。

  时代人物:他们对你所演的这些角色有什么反应?

  矢野浩二:有些人支持我,也有些人批评我。《记忆的证明》刚刚开始播出的时候,有一些日本人在我的个人网站上捣乱,留言,骂脏话什么的,有的甚至威胁我:“浩二,你不要再回日本了”,当然现在已经稳定下来了。日本的很多媒体包括《读卖新闻》、《东京新闻》都报道了我,但也是有好有坏吧。《记忆的证明》播出之前,我们开了记者招待会,日本的很多媒体来到现场,我当时说希望通过这部戏,能够促进中日交流,希望这部戏在日本播出。但《读卖新闻》他们夸张地写了出来。

  时代人物:他们写了什么?

  矢野浩二:总之是一些日本人听了会生气,会反感的内容。他们说了一些比较有偏见的观点。

  但是《东京新闻》,日本的四大新闻媒体之一,在今年5月3号,中国黄金周的时候,登出来的是特别友好的内容,他们给我做了一个版的采访,题名是《为了友好,我演下去》,写了许多我对中国的看法,是比较客观的。

  时代人物:家人怎么看待你扮演的这些角色?

  矢野浩二:他们都很支持我,我现在能在中国演戏,他们感到很骄傲。有时候给他们寄我演戏的录像,他们看了之后对我演的角色并不介意,反而很高兴,鼓励我不管怎么样,都要坚持下去。

  时代人物:有多长时间没有回家了?

  矢野浩二:两年多了,是应该回家看看了。

  时代人物:看一些报道说你回去会有一些担心?

  矢野浩二:没有担心过,我也没有对媒体说过这样的话。我不在乎有什么威胁,要是有人打我,我也可以打他们呀(笑)。

  触摸真实的历史

  -实习记者 马芳芳

  在红色经典的抗日电影中,鬼子是千篇一律的卡通形象:满脸横肉,敞露着胸毛,两眼眯成一条缝,额头上流着油汗,络腮胡子刮得铁青,眼睛瞪得像铜铃,鹰视狼顾,讲一口怪腔怪调令人反感的汉语,一拳砸破一大块玻璃,把正在附庸风雅的琴猛地摔成碎片。他们一定都喜怒无常,笑是狰狞的笑,凄厉的笑,皮笑肉不笑,骨子里不怀好意的笑,总之要笑得你心里发毛、发怵。这些都还是鬼子军官,如果是鬼子兵,则形同白痴厉鬼,除了杀人放火抢花姑娘翻得到处鸡飞狗跳抽一个大耳光什么都不会。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恐怕是老电影《地雷战》中的鬼子形象:那个骑着毛驴头戴白毛巾扮成小媳妇模样的小鬼子。

  这些脸谱化的鬼子伴着我们长大,当我们回忆抗战的这段历史时,我们的记忆往往会和影视重合,历史中的鬼子就是影片中的鬼子:粗鲁粗暴、丑陋凶恶。

  当矢野浩二饰演的鬼子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令人眼前一亮,因为我们的记忆中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英俊帅气的日本鬼子,而这个鬼子的扮演者恰恰又是一个日本人。很多网友在评论矢野浩二扮演的鬼子时说:“这小子演得挺有当年小日本的那股劲儿,和咱们中国扮的不同。中国人演不出原汁原味的日军的那股劲儿。”

  “原汁原味”不仅是对鬼子外形和身份的评价,在重新拍摄的抗战影片当中,包括新拍的《记忆的证明》,剧中的鬼子开始变得聪明、狡猾、复杂,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具有了“人”的特质。在《记忆的证明》中,日本军官冈田在开始就承诺俘虏,战争结束放他们回去,当上级下命令要杀俘虏的时候,他也表现出了犹疑和矛盾,仅仅是这一点,我们看到的鬼子虽然坏,但具有了一个普通人的复杂性。

  实际上,日本人演日本鬼子,矢野浩二并不是第一人。在姜文拍摄的《鬼子来了》中,其中的鬼子“花屋小三郎”也是由日本人出演。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鬼子,不见了鬼子习见的丑态,也不见了鬼子的贪生怕死,花屋小三郎从头到脚,都充满着一种暴戾的气质。作了村民的俘虏后,他没有一副求饶的软骨头相,而是凶焰十足,视死如归。这个鬼子当时无论是从气质还是从承载的内涵上,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震撼感。但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姜文后来解释说:“正是为了改变中国抗日电影对日军形象及心理塑造粗糙的弱点,我采用日本演员演一个真实的日本人,因为只有真实具有压倒性的说服力量。”

  和他持相同意见的还有《历史的天空》原小说的作者徐贵祥,他说:“写战争文学尤其是

抗日战争文学,不能不了解作战双方。过去出现在文艺作品中的日本鬼子形象,往往是一撇仁丹胡子一把指挥刀外加几句‘八格牙鲁’之类。我们对自己的敌人太不了解了,所以写出来的敌人似是而非,不清楚日本人的本质是什么,不清楚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日本就能打开我们的国门、长驱直入,并且一打就是很多年。”

  其实这些问题越来越受到现在拍摄战争题材的编剧导演的重视,他们在重拍这些经典的时候,开始抛弃以往导演的做法,鬼子不再卡通,而英雄也不再高大全,这些导演和编剧都试图在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让观众去了解和触摸真实的历史。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