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山畔行人山下歌:忻州实施文化互动战略撷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2日04:17 山西日报

  忻州春秋时期大部分为晋地,战国属赵。相传汉高祖北上抗匈奴,兵困平城(今大同),脱围时大军南辙,到忻口方摆脱追兵。高祖破愁而笑,六军欣然如归,因“欣”通“忻”,忻州之名由此而生。

  在这片有着悠久历史的土地上,五台山、芦芽山、系舟山层峦叠嶂、群峰竞秀,黄河、汾河、桑干河、滹沱河蜿蜒纵横,奔流不息,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坚毅险峻、龙盘
虎踞。在千百年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碰撞融合下,忻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山水关文化,山的雄浑壮美、水的灵动亲和、关的忠勇坚贞在这里完美结合。

  今天,在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忻州市委、市政府扬起文化强市的大旗,向着更高目标奋进。以“忠贞诚信友善,务实创新自强”为基本文化内涵的时代先锋工程、经济灵魂工程、和谐社会工程、生态文明工程、文化繁荣工程等5大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忻州大地,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文化大院欢笑多东楼村富康巷有一座高门大院,门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牌子:“文化大院”、“爱心宣传队”、“农村青少年教育示范基地”、“校外辅导站”……。这是退休干部张林郁创办的文化大院。

  大院里的数千册图书吸引着放学后无处可去、结伴打闹的孩子们,张林郁把积攒的图书、资料拿出来,让孩子们在“夕阳红书屋”畅快地看个够。看到青少年中存在艰苦奋斗传统丢失的现象,张林郁把珍藏多年的1500余幅图片和文字资料拿出来,制作了千米宣传长卷和50多块宣传板面,谱写了“红色”跳皮筋儿歌,传统教育就这样在说说笑笑中不知不觉浸润到孩子们的心田。

  每周一、三、五,农闲时节的村民就集中在富康巷扭秧歌、说快板、打霸王鞭,“领队”张林郁说,我要用健康的文化占领他们的业余生活。

  今年8月,以文化大院为载体,“政策进家家家明、法制进家家家安、科技进家家家富、道德进家家家和、文艺进家家家乐”五进家活动在忻州全面展开。每个村按照主题分设5个大院,为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提供了坚实的舞台。

  忻州市委宣传部部长周如璧告诉记者,自古忻州人文鼎盛,名贤辈出。从西汉班婕妤,宋代杨业,金代元好问,元代白朴、萨都刺,清代徐继畲;到近现代高君宇、续范亭和徐向前、薄一波等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人才辈出,各领风骚。我们计划制作“忻州名人全家福”,每个大院贴一张,让青少年有地域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偶像观”。广场晚会歌声响革命战争年代,忻州是晋察冀、晋绥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腹地。忻口战役震惊中外,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曾在五台县创建了“模范病室”,聂荣臻、贺龙、肖克等革命前辈在此战斗生活多年,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国家领导人也曾在这里留下足迹。8月10日,以纪念

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为契机,忻州组织了大型文艺巡演,在全市巡演一个月。每个节目反映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或一名人物,平型关战役、夜袭阳明堡,徐向前、白求恩,在无声的舞蹈中,观众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

  忻州市区中心有3个广场,分别以文化、体育、施政为主题设计布置,文化广场的文化墙上,正面雕刻着忻州山水,背面是忻州名人图画、警句。体育广场的展板上,数十块展板无声地诉说着著名“跤乡”的悠久历史,展示着跤乡儿女的飒爽英姿。施政广场,施政纲领、近期规划,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一目了然。每逢周末,许多单位都自愿到广场演出节目,吹拉弹唱,各显神通,本土文化的魅力在这里淋漓尽致地张扬。

  文化需要在历史中继承,在创新中发展。现阶段年轻人热衷过洋节、甚至动辄对

传统文化说三道四的现象引起了忻州宣传部门的注意,要增强中华民族本土文化包括忻州优秀文化的竞争力,就要敢于彰显我们优秀的历史文化。

  8月17日,以“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祖国统一、世界和平”为主题的月满情圆联欢会在3个广场同时举行,大学生、中学生、工人、见义勇为代表、民主党派人士、老干部代表等一起联欢,体验传统佳节的魅力。

  行得春风,必有秋雨。在市委、市政府的扶持下,许多民间人士也积极投身到文化事业中来,退休干部栗首荣夫妇新创作的二人台小戏《老马泪》,用民间小戏的形式深刻教育人们要发扬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演员是身边的人,观众是熟识的街邻。台上吹拉弹唱,台下鼓掌呼应,台上台下融成一片,人与人、代与代之间的坚冰在悄悄融化。

  最近,

中央电视台“魅力12”栏目播出忻州选送的地方戏曲二人台之后,北京一些忻州籍的老同志立即给市委打电话,很激动地说,看到家乡的二人台,看到走西口,马上就想到了小时听的看的,就像回到家乡一样温暖。文化的历史认同感,就这样被唤醒了。摔跤场上鼓点酣忻州文化积淀深厚,传统艺术源远流长。“摔跤之乡”、“民歌海洋”等赞誉名闻遐迩。受习武健身、保家卫国的传统影响,忻州人世代酷爱摔跤,跤场上不畏强手,敢拼敢赢,永不服输,靠智慧,靠毅力,靠勇气,赢得荣耀,忻州也因此获得“摔跤之乡”的美誉。播明镇小檀村,正在进行的物资交流大会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客人,每到晚上摔跤赛时,村舞台前人山人海,大家喊着、叫着,摔跤已经成为忻州人生活的一部分。

  刚刚过去的“第二届中国忻州摔跤节”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客人,摔跤场上,擂响的是鼓点,拨动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杠杆。以摔跤节为亮点,忻州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吸引民营资本,强化市场运作,策划组织了“六大雄关感悟沧桑之旅”、“佛教四大名山朝圣之旅”等旅游活动,不断增强忻州旅游的市场号召力,今年,五台山游人增幅全国第一,游客总数、旅游经济总收入前8个月均同比增长8.1%,中央电视台连续多次对五台山旅游业的发展滚动播出。

  截至今年8月底,忻州市财政收入已完成7454万元,占市政府下达年度计划的95.95%,同期增长34.21%,增幅创历史最好水平。

  有人说,经济是城市的外形,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两者只有协调发展,城市才能形神兼备,在这一点上,忻州人达成了共识。

  本报记者孟银凤尚慧辉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网络编辑:张星秀)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