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每月定价可上下浮动 “气价联动”烧个明明白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2日06:31 龙虎网

  【龙虎网讯】昨天,南京市民用液化气价格再次上涨,这已经是今年第四次调价了。实行多年的中准价制度已不能解决液化气的价格矛盾:企业并不满足90元的历史高价,仍在喊亏;百姓面对昂贵的气价直喊吃不消;政府调控压力进一步加大。为此,有人呼吁取消中准价,但南京拥有70多万瓶装液化气用户,一旦价格失控,将给老百姓造成巨大损失。在此情形下,一种过渡方案———“气价联动”呼之欲出。

  电磁炉俏销煤炉重新上岗

  液化气价格一涨再涨,逼得市民“剑走偏锋”,为了缓解涨价带来的压力,南京市民纷纷转用其它能源。带来的结果是电磁炉、电炒锅等热销,在城南门东门西地区,煤基又吃香了。

  电磁炉电水壶俏销

  一瓶液化气卖到90元,气价近期持续上涨让市民惊呼吃不消,纷纷打起了用电的主意。记者从几家电器大卖场获悉,电磁炉、电炒锅、电水壶、微波炉、电饭煲等产品的销量均有较明显的上涨,甚至电热水器都卖得比以前好。五星电器大卖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销量来分析,这两个月电磁炉、电饭煲、电水壶、电炒锅等均很好卖,销量上升了15%,特别是电磁炉最明显,由于价格低、功能多、热效率高,最受市民欢迎,10月24日-30日这周与10月17日-23日这周相比,电磁炉销量上涨了17%。在新街口苏宁电器,记者看到不少市民围着选购电饭煲、电水壶,营业员告诉记者:“电水壶今天卖得比昨天好。”记者注意到,液化气热水器销售量下跌,倒是电热水器销量回升。一位液化气公司老总坦言,这种气价,他家里也用电炒锅、电饭煲,用气不划算。

  煤炉“再就业”

  用气用不起,迫使一些市民动起了改烧煤的脑筋。记者在城南地区看到,小巷里又出现拉着板车沿街吆喝的卖煤人。“一只煤基0.28元,质量还不怎么好,以前就卖0.2元,但就这样也比用液化气强。一天用6只煤基,一个月下来用煤比用气费用省了一半。”三条营居民李大爷告诉记者。记者路上也看到有位大爷拎着新买煤炉回家,但用煤也不是人人能够适应的,一般来说,年纪大的人更容易接受,年轻人没空生火、管理。到了冬天,会有更多人用煤炉,烧饭兼取暖。朱女士告诉记者,家里备1瓶液化气,平时还是烧煤为主,孩子来了烧气,1瓶气烧半年,其他人家只烧1个月。大井巷2号陈女士称,年轻人一般都买电炒锅、电磁炉来替代用气,她晚上就准备去买个电炒锅。

  取消中准价充分市场化

  南京市液化气中准价刚动,被压抑已久的零售价立即上涨,各企业调价动作都有点急吼吼。对此,液化气零售商们认为,谁也不愿意看到这种现象,应该给中准价松绑,充分进行市场化探索。

  南京液化气龙头企业南京百江负责人表示,他认为目前这种中准价管理模式不是最先进的,开放成熟的市场要看物流链,目前气源价已经与国际接轨了,零售价老按计划经济模式来,企业有点像绑着一条腿走路。

  一位市民认为,现行的中准价加浮动,实际上只起到了一个最高限价的作用。他建议取消中准价,由政府承担市场监督规范的职能,并建立有效的价格听证制度,而企业根据气源现价和消费需求自主定价,这样市场才能实现充分竞争,市场充分竞争了,百姓才能真正受益。

  是否放开要看政府新定价目录

  既然现行中准价制度不能解决现有矛盾,那么何不全面放开液化气价格的监管?物价部门表示,如果新的政府定价目录删除了民用液化气价格,则南京的民用气价也将逐步实行全面市场化定价,由企业直接根据气源价格或成本需求来制定各自的零售价格,不受中准价和浮动幅度的制约。目前,江苏的苏州、无锡,以及外省的南宁、长沙等地已经全面放开液化气价格管理,直接由企业定价。不过,所不同的是,南京拥有70多万户民用瓶装液化气用户,而苏州、无锡分别只有一万多户,瓶装液化气价格变动的影响范围要小得多。所以,南京能否轻言放开,目前尚未可知。

  气价联动:每月定价可上下浮动

  虽然完全放开液化气价格暂时不能实施,但一种“气价联动”方案正酝酿推出。

  新价执行首日,记者了解到此次调价的一个幕后背景:本来,这次调价准备伴随着液化气价格改革一并进行,推出酝酿多时的“气价联动”方案。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行。

  物价部门表示,鉴于江苏省正在制定新的政府定价目录,民用气价是否继续纳入政府定价管理尚未确定,如果届时对气价实行市场定价即放开管理的话,则没有必要再实施政府指导价管理,“气价联动”方案也就没有必要实行;其次,如果此次调价同时出台改革措施,则落实对特困人群的补贴问题存在困难。

  不过,尽管如此,“气价联动”方案都已成为近期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民用液化气价格改革的首选方向。

  中准价每月实时公布

  何谓“气价联动”呢?其实是进一步完善政府指导价管理机制,即液化气零售价格的变化与气源价格的变化联系更加紧密,当气源价格上涨或下降到一定幅度时,液化气零售价按照相应的系数或比例进行调整。实行“气价联动”后,物价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对液化气气源价格的监测,并综合气源价格、企业经营成本、百姓承受能力等多重因素确定一个基准价,每月公布一次液化气市场零售中准价,同时保留现行的给予企业的浮动自主权。比如说,如果气源价格基准价确定为每吨4000元,相应的液化气零售中准价为每公斤3.50元,则下个月如果气源价格涨到了4100元,零售中准价可能相应上调到3.70元;如果下个月气源价格下降到了3900元,则零售中准价可能相应下调到3.30元。中准价调整后,液化气经营企业仍然可以按照一定的浮动幅度上下调整,自主确定最终零售价格。当然,如果气源价格没有变化,则零售中准价也可能不做调整。

  有上有下更灵活快捷

  目前,南京的民用气价虽然也是以气源价格为主要参照依据,但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接轨”,价格变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且往往上调的多、下调的少。“气价联动”的模式有望使得现行政府指导价的定价模式更加灵活、市场反应机制更加快捷,同时价格变动幅度又在政府可控范围之内。此前,全国已有部分城市实行了不同类型的“气价联动”或“油价联动”,例如江西南昌规定液化气出厂价格为汽油出厂价格的0.83-0.92比价系数,假如说汽油出厂价是1000元每吨,则液化气出厂价格为每吨830元-920元。

  气价改革有赖于打破垄断

  不管是气价联动还是完全放开,都对政府部门的进一步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因为定价机制更加灵活、快捷,监管的难度也就更大。再加上目前的市场环境,有关人士认为,如果现在就放开液化气价格,效果很难判断。

  一方面,放开液化气价格管理后,企业可以自主定价了,当气源价格上涨时,零售价格也可以随之上涨,就不会再出现所谓的“价格倒挂”、“亏本销售”,更不会出现曾经的“减产限供”现象;而另一方面,自主权完全交给了企业,很可能造成液化气市场的价格混乱,零售价格一再攀升,百姓利益受损。现阶段,南京的液化气市场竞争仍不够充分,华润、百江垄断了50多万用户,其他60多家企业共分剩余的20万户,平均每家才3000户左右,在市场仍处于“相对垄断”的情况下,放开气价也存在一定的负效应。例如,南昌在实行气价联动后,液化气零售价涨势凶猛,今年10月份遂再度出台一项措施,规定液化气销售毛利率禁止超过10%;外省某市在放开气价管理后,一度因为市场涨势过猛,更是重新将民用气价纳入政府管理范畴。

  现有中准价三大“不适症”

  目前,中准价已经造就了液化气市场涨易跌难的怪圈。气源价上涨时,企业嫌政府调中准价太滞后,心存怨言,以至于往往中准价一调,各家急吼吼地大幅涨价,生怕不能将前段时间的亏空补回来,而气源价下跌时,企业又会以政府定价为由,拒绝降价。其中的症结何在?

  症结一:气价涨时企业亏损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准价可以遏制在气源价上涨时零售商无序涨价的行为,从而保证老百姓的利益。但南京华润的总经理助理秦绪文认为,由于中准价滞后于市场,一旦气源上涨,而中准价又难以及时上调,企业就会出现亏损,如果资金链断裂,保供就会成问题,最终也将损害用户利益。

  症结二:气价跌时企业暴利

  2002年时,南京液化气市场的气源价一直在1900~2500元/吨间徘徊,直到2003年底气源价才开始上升到3000元/吨附近,然而,由于中准价从2002年11月起一直长时间不动,导致市场零售价一直徘徊在60元/瓶附近,企业每卖1瓶气竟有10多元的暴利。

  症结三:限制市场竞争

  同样在2002年,气源价一路下滑,华润愿意低价进入市场,却遭到中准价浮动下限的限制,错失市场重新洗牌的最好时机,这也直接导致了目前液化气零售市场一家独大的局面无法改变。当时华润的葛斌总经理叹息道:“我就搞不懂,中准价怎么能变成束缚企业降价的绑绳?走市场化的道路,加大充分竞争的力度怎么那么难?”

  到了2004年底,气源价与调整中准价的最高时相比跌了整整1000元/吨,然而,气源价回落的一个半月以来,众多零售商经历了埋怨(中准价涨幅不够)-松口气(气源价开始一路下滑)-窃喜(零售利润丰厚)的过程。市民疑惑的是,液化气零售价凭啥涨易跌难?记者当时询问了百江、华润等诸多零售商,没有一家愿意降价。就连号称要以最低价挑战百江的南炼华雄也偃旗息鼓。燃气管理部门分析,这是由于南京液化气市场竞争太不充分造成的,市场高度垄断在两三家零售商的手里,很多小气商跟随巨头们而动,大家不愿做恶人,如果有小企业敢跳出来挑战,势必受到同行巨大的压力。在这种氛围下,大伙乐得闷声发财,受苦的只能是用户百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