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安徽池州25名教师职称评定弄虚作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3日00:05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安徽省池州市教育局对近期查出的25名涉嫌抄袭论文的教师采取严厉惩处措施,违规者被通报批评、禁止参加今年职称评定。这些教师所在的十多所学校也同时被通报。针对屡屡出现的论文抄袭事件,知名学者认为有关部门应该反思评价机制。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池州市在举办中学语文研讨会期间,市教育局教研室共收到论文200多篇,作者大多为全市各高、初中的语文骨干教师。在论文评选过程中,评委们发现
,部分论文或东拼西凑或移花接木,有的甚至原封不动从网上或报刊上照搬过来,影响十分恶劣。

  

池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在近些年该市的教师职称评定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能严格按照有关细则,精心准备,但也有少部分教师为达到晋升职称的目的,公然弄虚作假,特别是在上交或发表论文时,明目张胆地剽窃他人劳动成果,这种做法与“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准则背道而驰;一些学校甚至帮助或默许教师作假,严重地干扰了教师职称评定的公平性和有序性。

  据介绍,在前两年的教师职称评定过程中,池州市也发生过类似的弄虚作假事件,部分教师也曾受到过惩处,但像今年这样作弊范围之广、涉及的学校数量之多,实属罕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教师认为当前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存在种种弊端。由于职称评定有名额指标,各学校便根据指标让教师们“对号入座”,有的根本达不到要求也滥竽充数。有的编造教学质量,弄假证件,甚至有的教师不上课,也弄出教学成绩来,有的高价请人写论文发表等等,这样取得的高职称教师,不仅教不出好学生,还对那些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教书育人的教师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为凑足论文数量,抄袭、请人代写、贿赂编辑、买论文的现象已经很普遍。不少学者对此深感忧虑:如此下去,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优秀教师难以脱颖而出,最后造成恶性循环,误人子弟。

  知名学者、安徽大学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学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陈宏光教授从深层次分析了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陈教授告诉记者,从现象上说,上面有规定,要求你去提高自己,发表论文,这是对的,你必须遵守这个规则,抄袭当然应该坚决杜绝,应该受到批评和惩罚。但反过来,一个小学教师,对学生很好,课授得很成功,方方面面反映都很不错,但恰恰评价机制里面一味地把发多少篇论文作为评价一个人学术水平、工作福利的标准,我们现在的评价机制是不是出现了偏差,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发生?

  眼下,职称和福利待遇是完全挂钩的:你没有这个水平但是你评上这个职称了,上面就给你这个待遇,职称的利益化导致人们不断去追求,甚至不惜去造假。陈教授建议,职称是水平的一种表达,应该和利益脱钩。比如,一个中教二级比中教一级甚至高级教师工作能力强,人们聘用的时候可能聘请中教二级而不聘请一级或高级,这是完全可以的。

  陈教授认为,这种现象的发生是迟早的,教育部门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评价机制是不是有问题,我们的职称评定工作是不是有问题。看一件事情应该是多方面的,这次池州25名教师涉嫌抄袭论文被发现了,是个重大问题,但不是偶然的;第二,这种现象的发生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管理,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用什么去鼓励支持甚至评价我们的教师;第三,对于基层教育工作管理在制定规则的时候,特别是基层院校进行职称评定的过程中,不能整齐划一,这个标准就是这个标准,达不到标准怎么办?花钱买。造假是最明显的,而花钱买论文的现象就更多了,做的也更直接。

  陈教授认为,这次池州25名教师涉嫌抄袭论文被发现了,也许还有大量没有被发现的。前段时间,人事部门的计算机考试和职称外语考试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不能因为出现了这些问题就说职称考试不对。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这些现象的不断产生?这些现象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反思?假使没有任何思考的话,这种现象以后还是个现象,这种现象以后依然会发生。(孙玉春 宾语)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