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自主创新需要科学中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3日07:55 东方网-文汇报

  沈文庆(中科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副主任)

  如何尽快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我以为从抓问题入手逐一应对和解决现有的不利于自主创新的思维或做法,不失为一种可取的方法。譬如国外先进的大学产生新兴学科的速度比我们国家的大学快,本世纪初开始,由于基因组科学、纳米科学和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纷纷组建健康科学中心,通过多学科交叉,围绕生命和健康的
核心问题攻关,不少新学科、新发现和发明专利在此过程中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我们国家有些高校近年来也在推动学科交叉,但整体而言还有很大差距,不仅大学内部学科之间鲜有交叉,大学里的研究人员和产业界的研究开发人员也很少交流,这样我们的专家就变得非常专,国外的专家也是专一方向的,但是他们经常会去听其他专业的讨论,所以他们就可能有很多超出自己研究领域的新想法。

  此外,我们国家的实验设备,无论是高校的、研究院所的还是企业的,基本上都是各管各对外封闭的,这种研究仪器、信息资源的互不融通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自主创新,而且也与当今国际科学界集中资源完成有限目标的做法相悖。我举个英国的例子。上世纪下半叶,英国也面临着科技竞争力下降的问题,他们迅速采取了调整措施,其中之一是组建若干国家研究中心。如著名的卢瑟福实验室就被调整为这样的中心,该中心集中了同步辐射光源、强激光、空间科学等优势力量,英国其他地方的同步辐射光源要么关掉,要么做研究中心做不了的事情。美国也是这样,美国的十大国立实验室都是非常强的。

  相比较,我们国内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实验室基本上都是部门所有,外人很难进入。中国目前还没有类似卢瑟福中心这样的真正的大科学中心。

  值得指出的是,无论在学科交叉,还是在科学实验设备的共享方面,上海这些年已经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上海正在实施的“一网两库”工程在全国带了头。现在的问题是,按照自主创新的要求来衡量,我们必须在知识生产的源头方面有实质性的改进举措,而大力推进学科之间的互通交流,真正形成若干国家层面上的科学中心,应是可考虑采取的对策。上海在这些方面理应有更大的作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