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民企当自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3日10:25 人民政协报

  ●在国内国外市场都敞开在企业面前时,商机不是少了而是大大增加了。我国民营企业在机制上灵活,决策过程集中 统一、方便迅速,这样正好可以发挥民企的优势,以更快的速度去获取商机,抢占市场。

  ●企业战略必须扎根于本企业实际。没有任何两个企业的具体战略会完全相同。因此你照抄照搬别人成功的战略,用 到你企业就不见得能成功,因为各企业的具体情况不会完
全一样。

  ●企业文化不是去捡别人的口号,而是靠本企业在自己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优良的思想作风、道德风范、行为准则和价 值观念等,这是企业的一份最珍贵的精神财富,是需要加以不断完善弘扬,代代相传的。

  编者按

  诞生于改革开放之初的我国民营企业,至今已走过了或平坦或坎坷、或喜悦或痛苦的二十多年风雨历程。在这个发展 过程中,有的民营企业曾经如昙花一现已永远成为过客,有的则已成长为今天的参天大树。

  当前,我国已然入世,跨国公司也已遍布国内,在面对国内国际双重市场竞争的大背景下,现实对民营企业的各方面 要求均已更高,其中包括生产技术、产品质量上,更重要的是经营与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必须要跟上国际潮流,与时俱进。

  民企当自强,如何自强?

  文章给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涉及经营管理理念,企业文化建设,长期发展战略,如何选才用人等方面,很有见地, 适逢其时。尤其是“36条”的出台,民营企业面对又一次大发展契机,此文对于民营企业家及其他业内人士,将不无有益的 启示。

  发展民营企业的重大政策举措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在此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已明文载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长期实践中,人们越来越 认识到,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民营企业有了长足的增长,其生产总值、上缴利税、出口创汇、创 造就业等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需要等许多方面,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与所占比重正日益提高,作用日益明显。

  但是非公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相比,在体制上还存在着许多制约、限制,并束缚了民营企业更顺利、更自如地发展。这 也正是无数民企长期以来不断期盼、呼吁和争取的目标和要求。

  2005年初,国务院颁发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发展民营经 济的36条意见(简称“36条”),从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完善对其社会服务、维护其合法权 益、引导企业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政府对其监管和加强指导和政策协调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改 革措施和要求。

  “36条”意见的出台,将大大改善发展非公经济的宏观环境,对促进民营企业更加公平有力地发展,将会起到重大 的推进作用并将产生深远影响。

  主导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从总体来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对具体 的民营企业来说却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甚至是生存危机。人们往往对此归咎于政策上对非公经济的不公,使非公经济发展受 到种种限制,没有能与公有制经济一视同仁。

  现在“36条”意见的出台将在一定程度上使这种状况有所改善。企业有了更为宽松的客观环境作为其创业和发展的 有利条件。

  从以往二十多年民企发展的历程来看,民企在数量上和涉及的行业上都有了很大的增加。这首先应归功于改革开放的 大环境,以及随着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推出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没有这些客观因素作为前提条件,非公经济和民企就不可能有 今天这样一片繁荣兴旺的景象。

  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同时也看到,在同样客观的环境下,许多民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了,也同样有许多 民企兴旺一时,却昙花一现地消失了。在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生生灭灭本来就是竞争的客观规律。

  在同样客观条件下,企业生存发展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使我们看到,外界环境与政策的外部因素固然十分重要,但 主导企业兴衰命运的还是在于企业自身。

  因为,外因毕竟是变化的条件,而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

  要是我们仔细分析“36条”的七个方面意见,其中市场准入、加大财税支持、完善社会服务、维护合法权益、改进 政府监管、加强指导和政策协调等六个方面都是在为民企营造一个更便于发展壮大的客观环境。至于有了这样一个更有利的外 部条件,民企是不是一定都能大展宏图,这就不再取决于外因,而是《意见》中提出的:“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提高自身素质” 这个内因就是主导今后民企前途命运的关键因素了。

  民营企业提高自身素质的要点

  市场竞争中的企业,不论其所有制如何,其前途命运归根到底都掌握在企业自己手中,自己负担盈亏,承担风险。对 民营企业来说,这点尤为明显,因为自其诞生之日起,民企就一直是在相关政策指引下,靠赤手空拳打出来的天下,没有任何 依托、依靠。因此企业自身素质对决定企业生存发展具有关键作用。“36条”意见的出台,宏观上为民企提供了更宽松有利 的政策环境,民企能否借这次《意见》的东风,得到更好的施展才能的机会,就更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素质了。

  在主要依靠自身奋斗拼搏中走过来的民营企业,在国内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需要有意识地加强对提高自身 素质重要性的认识,而不能再满足于以往成绩和就事论事地应付日常事务的习惯思路。

  根据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素质的共性要求,结合我国民营企业当前的特点,下面对提高民企素质的若干要点加以分析。

  1、清醒地明确自身定位存在于新世纪的我国民营企业,与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期初创阶段相比,客观 环境已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还处于供不应求的短缺经济之下,市场潜力留有巨大空间可供企业发展,因 此能选择的经营领域较广,只要运营得法,效绩也较容易取得。

  但现在,在全球化推动下,我国又已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内国际市场的界线已日益淡化,我国企业已直接面对整个 世界,面对全球竞争。这与以往只要认认真真做好企业内部每一环节的工作就能出成果大为不同了。也就是说,外部因素对企 业的成功产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

  此外,企业的经营目标也与过去有了很多差别,经营的主要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但现在只追求企业自身利润已 远远不够了。企业作为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层组织,更要重视它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的存在当然是为了给社会创造财 富,所以讲求利润是天经地义的。但问题在于追求利润的过程应该是造福一方,而不是损害社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因此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们国家和整个国际趋势,都把保护环境放到突出位置。“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已成为全世界 人民的共识。此外,经济发展需要靠资源,我国的资源,尤其能源利用率很低,为此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和节约资源,节约能源 是保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当前我国的民营企业需要从以往只关注企业内部,眼睛向内转为把注意力更多投向如何更好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如何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方面下更大功夫。哪个企业在这些问题上认识得深,行动得早,在今后更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能争 取到更大的竞争优势。

  民企要把以往那种只专注于做好自己工作,以自我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定位,转向指导自己处于更大市场背景下开展活 动的定位,从而看到自己所面临的新的挑战与新的机遇。这是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谋生存、谋发展的第一步。

  2、商机无处不在我国在入世之后,企业的竞争对手已由国内延伸到国外。面对的是比国内更强大、更咄咄逼人的对 手。不少企业认为市场机遇似乎早已被人抢走,自己的回旋余地越来越小,人们只感到挑战越来越严峻,压力越来越大。现在 要经营好一个企业,其难度已和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了。

  但事情的另一方面却是,随着全球化与我国入世的形势,挑战与压力固然加大了,但同时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商机。 现在国内国际市场都摆到了我们企业面前。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物质文化的需求正向企业提出许多新的需要有待满足 。面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以及像2008年举办奥运等,也在大的方面提供新的商机。而网络营销则更把商机扩大到全世 界。所以不能认为竞争的加剧只会使商机越来越少。

  重要的是:客观上存在的商机,就看企业能否加以识破,尤其是能否及时扑捉到并加以利用。

  这就取决于企业家有没有“慧眼”,有没有这方面的素质了。

  在把企业定位于全国和世界市场大背景下的一个经营单位,企业首先要放眼世界,把视野扩大到全球范围,注意国内 国外随时发生的经济、技术、社会、政治、金融等方面出现的新的迹象和动态,而不能再“两耳不闻天下事”。当你用全球化 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全球化的耳朵去倾听世界,用全球化的思路去剖析世界,那么你从这些信息中就可以筛选、研究出有哪 些信息与自己企业的发展有关,可以为我所用。但是,外来信息决不可能为你提供适合你企业商机的现成答案。重要的是要学 会对外来信息通过结合企业实际进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深入思考,然后得出有助于实际操作的现实方案。

  这样就会发现对看来已经饱和的某一市场仍能抓住尚未被人察觉的新商机。例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早就饱和了的洗 衣机市场,海尔推出“小小神童”小型洗衣机却能独树一帜取得数以百万计的销量,就是因为那时饱和的都是一次洗衣量5公 斤的大洗衣机,而一次洗衣量1公斤左右的轻便小洗衣机尚属空白。海尔凭其敏锐的目光识破并扑获了这一商机,就是一个生 动的例证。

  在国内国外市场都敞开在企业面前时,商机不是少了而是大大增加了。我国民营企业在机制上灵活,决策过程集中统 一、方便迅速,这样正好可以发挥民企的优势,以更快的速度去获取商机,抢占市场。

  商机无处不在,重要的不是去重复或追随别人已经在做的,而要不同于同行或竞争对手。这正如《孙子兵法》所说: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孙子兵法·势篇》)。

  在得到更为宽松环境下的我国民营企业,对新世纪的商机,也应该是“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关键在于你能否 “出奇”。

  商机固然无处不在,但对一个企业来说也并不是任何商机都能带来效益和发展,只有符合本企业发展方向并使企业的 有限资源能用到“刀刃”上发挥最大作用的商机,才是真正可取的商机。

  3、要有符合时代潮流和企业实际的发展战略民营企业一般都是靠创业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创业者往 往依靠他自身的经验、判断和魄力使企业逐步成长壮大。

  但在新形势下,企业面对的是比以往复杂得多的环境,企业要想生存发展,仅靠创业领导人个人意志和聪明才智已远 远不够了,必须在一个具有前瞻性、符合企业实际而又遵循时代前进方向的发展战略作为其经营的指导。

  回顾这二十多年来大量企业的兴衰成败,其原由各异,但如果从深层次来分析,则无不与其战略的是否正确或失误有 关,即使有些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发展战略的重要性,但这却已是客观存在。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也不会有无缘无故的失败。

  而战略带有全局性,它指导着、影响着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战略一旦失误则在市场竞争中没有回旋余地,往往 会形成“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企业战略必须扎根于本企业实际。没有任何两个企业的具体战略会完全相同。因此你照抄照搬别人成功的战略,用到 你企业就不见得能成功,因为各企业的具体情况不会完全一样。

  如果过去有些民营企业凭着走一步看一步也一样能发展,似乎不需要什么战略,那进入新世纪就不同了,客观环境已 复杂得多,而这种变化也越益迅速,要是仍满足于只看到今天,不仔细研究如何适应明天,就只能越来越处于穷于应付的被动 局面。

  现在,一个不考虑明天的企业,就不会有企业的明天。

  但是明天又不会是今天的简单重复。有些企业在规划未来时,认为只要照以往成功做法如法炮制,过去怎么干,今后 也只要这么干,或只要干得比过去更好便可以了。其实这是不了解以往之所以成功,是抓住了产品、技术、市场等生命周期中 的上升阶段。但它们不可能一成不变,在其由盛到衰,生命周期处于下降阶段时,要取得同样的经济效益和增长速度便难以为 继了。

  企业的发展战略无一雷同,但构成一个科学的、符合企业实际与发展趋向的战略它所应具备的某些基本要素还是存在 的。如果把这些要素结合本企业实际加以详细分析研究,则还是可以构成指导企业前进战略的。

  这些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中央和地方,以及本企业所属行业的有关方针政策;企业客户对本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需要, 尤其是随着客户的发展所产生的潜在需求;

  本企业自身的优势劣势,长处短处,以便使企业的有限资源最有效地发挥作用;

  对企业竞争对手的详细分析,并与自己对比,以明确哪些是我比人强,哪些是人强于我,以便“以己之长,攻人之短 ”;

  及时地、全面地收集分析国内国际宏观上发生的各种社会经济动态与信息,从中及早把握它对引导市场变化的走向, 以便于早做准备,取得竞争的主动权。

  如果把以上五个构成科学战略的要素结合到企业实际加以融会贯通地研究思考,就能得出一个具有一定指导作用的企 业发展战略。

  4、惟才是举,惟贤是用历史和现实生活都深刻地表明,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单位或企业,其兴衰成败,都在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从实践中人们也对人是最宝贵的资源早已形成共识。现在中央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对企业来说,同样人 才强企在当前更有现实意义。

  这些年来,我国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都有力地证明创业者所具有的企业家素质所起的关键作用。他 们能审时度势,通过改革开放的契机,因势利导,为自己抓住机遇不断发展壮大。而其中才能不济的则在竞争中被逐步淘汰出 局。

  对创业的民营企业家来说,经过二十年上下的艰苦奋斗,事业有成,很多企业现在已到了新老交替的时候了。如何把 自己一辈子辛勤创立的事业交到可靠的接班人手中,已成为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是最令人关注的问题。

  不少民营企业家为了自己创办的事业后继有人,都已经或者希望把自己的这一摊事业交给自己的亲人,交给儿子。这 种亲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我国

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映。

  为了做好交接班工作,一些民企领导把自己下一代送去学习,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有的派到国外去学习先进 的管理理论、方法,有的则让下一代去本厂或外厂的基层锻炼,熟悉企业经营的实际工作,然后由上一代帮扶逐步走上企业的 领导岗位。

  这样做,有些企业能沿着前人的业绩继续发展,收到很好的效果。

  但这也不能绝对化。不能认为民企要后继有人就只能靠父传子这惟一模式。

  企业要生存发展,主要靠领导人必要的企业家素质。这一点经过系统的学习培训和实际锻炼是重要的,但也并不是通 过后天的这些训练就一定能把任何人培养成为合格的企业领导人。

  一个人的发展并不完全只决定于人为的后天因素,此外还应考虑到个人的一些特定素质,只有顺其自然发展,再加以 有意识的培养,才能成为有用之才。

  经营企业不是任何人都能够干并能干好的,正如一个没有音乐天赋的人,训练不能使其成为好的音乐家,没有数学天 赋的人也成不了好的数学家一样。

  因此,父辈创建的一番事业,要想继往开来,是否只能传给儿子一代,还要看接班的有没有经营企业的一些基本素质 ,如只凭血缘关系一味强求,也许事与愿违,形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美籍华人王安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建的王安电脑从零开始发展为有名的跨国公司,后来因指望其子王列继承父业, 而王列没有其父王安那样几十年奋斗中积累的经验,也没有其父的开拓精神与魄力,在市场竞争中显得那么幼稚和脆弱,风雨 袭来时茫然不知所措。王列于1986年接手公司,经过短短6年,于1992年就把王安电脑宣告了破产。

  这个教训是值得我们民营企业引起深思的。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看法认为家族企业已是落后的组织形式,其实这也并不尽然。国际上很多企业仍是家族企业性质, 上百年一直久盛不衰,但在现在的新情况下,靠一两个人说了算肯定已不行了,需要进行股份制改造才是出路,要靠集体智慧 来经营和决策。在一定意义上,仍可用广泛范围的“家族”实行控股。

  市场竞争说到底实质上是人才竞争。为了事业的发展或至少不致中断,民企领导在后继有人问题上首先要有求贤若渴 的真诚愿望,而不是拘泥于血缘关系。关键是要从思想到体制形成一套惟才是举、惟贤是用的风气。这是对民企能否后继有人 的重大考验。

  5、培育发扬企业自己的优良风气我国传统中有“富不过三代”一说。外国也有学者提出企业的平均寿命约为30年 。我国民企的寿命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平均也许还不到30年。然而我国也不乏百年老店、百年老厂。其区别何在呢?

  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不会只是就经营论经营,而必须扎根于更深的文化层次之中。

  创业者作为人,按照自然规律总是要衰老,退出人生舞台的,需要有人“传种接代”。但从延续一个企业寿命来说, 需要“传种接代”的不仅是接班人,更需要有能“传种接代”的风气。

  只有在创业者创业奋斗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和形成有助于企业久盛不衰的厂风、店风,才能使一个好的风气代代 相传,成为凝聚职工人心的共同语言和精神动力。即使领导更迭,企业的优良风气依然能延续和发展,使企业沿着前人开辟的 道路继续前进。

  民营企业尤其需要重视和培育自己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不是去捡别人的口号,而是靠本企业在自己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优良的思想作风、道德风范、行为准则和价值 观念等,这是企业的一份最珍贵的精神财富,是需要加以不断完善弘扬,代代相传的。

  这也是企业的核心

竞争力,不是别的企业能加以模仿,照搬和抄袭的。

  例如,三百多年的同仁堂老店,始终以忠诚于客户,决不弄虚作假,决不偷工减料,用料和加工精益求精,为其不变 准则。江南的胡庆余堂老店,店堂内高悬“戒欺”的大匾。正是这一代代相传的企业文化,成为这些百年老店长葆青春的最大 奥秘。

  好的厂风、店风,或叫企业文化,不是靠口头提倡宣传就能实现得了的。某种意义上,好的风气是靠好的领导人,尤 其是创业者言传身教带出来的。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领导人自身立身处世的投影。兢兢业业,艰苦奋斗的精神;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的风格;不固步自封,勇于探索创新的胆识等,不但能感染和影响自己一代职工,还将影响企业的后来人。

  企业的竞争已不仅是经济实力的物质层面的竞争,实质上这已反映到精神层面、文化层面上的竞争。例如现在的市场 竞争中,诚信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对于民营企业这个问题更引人注意。如果你能高举诚信的大旗,时时处处能体现出 你对顾客、对社会的诚信,体现到细微处,那么在人弱我强的对比之下,你就能争取到竞争中的“加码”,赢得竞争优势。

  6、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核心民营企业兴起于改革开放之初,当时的客观环境已不同于历年不变的计 划经济时代。因此民营企业在其诞生的第一天起便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之中成长的。正是这一客观环境为民营企业的出现与发 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但是在进入新世纪前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全球化推动着国内国际市场的融合,使不断变化中的环境出 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与趋势。企业的经营范围、传统的经营理念与管理方法,以及企业经营的目标,都产生了与以往有很多不同 的根本性变化,不意识到这些变化对企业所带来的新的影响而做出深入的思考与相应的对策,那么这将成为企业前景最大的危 机。

  民营企业这些年来历经坎坷走到今天,使领导人从自身经历中积累了很多如何经营好一个企业的实践经验,这当然是 很宝贵的。但这些经验也不能不加分析地把它当作不变之道去看待。当然有些经验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那自 然应加以遵循。然而也有些经验是在特定的客观条件与当时政策环境下行之有效的,但时过境迁已不能继续发挥作用,那就不 能仍一切照搬了。

  许多企业的经验和教训都告诉我们,要是把以往取得成功的经验视做永恒的东西,那就是埋下了失败的种子。过去我 们常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事实上,要是你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思想方式僵化,倒确实会成为“成功是失败之母”了。

  提高企业自身素质是“36条”针对企业内因的重要要求。而提高自身素质的核心问题之一,恰恰是要改变一切不适 应新形势要求的思维方式,要使企业和企业领导人的思路能不断跟上变化着的环境,要“与时俱进”。企业要适应变化中的环 境需要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而关键在于企业领导人在自己思维方面要灵活,善于吸收外来信息“为我所用”。要是思维方法 固步自封,不愿或不能随环境之变而变,那就既看不到面前新的机遇,也经受不住新的挑战。

  “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其核心归根到底还在思路上,即在思想方法上要真正适应时代变化,“与时俱进”。

  “36条”的出台为民营企业今后在国内国际新形势下能有更大作为提供了有利条件。每个民营企业能否抓住机遇谋 发展,就看企业自身,看企业和企业家的素质了。潘承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