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电脑普及算盘失宠 永嘉“算盘村”面临生死抉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3日10:41 温州新闻网

  

电脑普及算盘失宠永嘉“算盘村”面临生死抉择

  陈继夏用尺测量算盘的尺寸

  温州网讯 上个世纪90年代,永嘉县应坑乡的算盘制造业发展达到顶峰,仅在该乡的应坑村就集聚了近40家算盘作坊,一到村头就能闻到油漆味,堪称“算盘村”。据说,该乡
一带的农民几乎家家有制作算盘的好手。

  如今,当我们辗转来到应坑村,已看不见昔日繁忙的生产景象。据了解,村里仍然坚守着老行当的只有3户人家。

  50岁的陈继夏是村里最早办起算盘作坊的人,迄今已有14个年头。在他家门外挂着一块招牌———“永嘉华南文化用品公司”。说是公司,其实就是设在家里的小作坊,两间落地房打通就是生产车间,车间里4名女工手工装搭算盘。“竞争压力大,生意难做了!”坐在一堆散落的算盘间,陈继夏颇为无奈地摇了摇头。

  一批村民因算盘致富

  1991年夏天,陈继夏带着在算盘厂务工时建立起的顾客群,回到村里办起了第一家算盘作坊,生意甚是红火。这时,一些村民纷纷效仿,一家家算盘作坊相继出现。该怎样形容当时的盛况呢?应坑村委会主任陈建龙给出了这样一组数字:全村的算盘作坊近40家,当时的工人有400多人,连瓯北等经济发达乡镇的农民也跑到应坑打工,仅1998年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就高达120多万元。

  陈继夏的生意非常红火,使他成为村里同行中的佼佼者:30多个工人忙得连轴转,产品不仅销往山东、河北等地,还有部分成为抢手的外贸商品。也因为算盘,陈继夏成为村里先富起来的一批人。1998年,他花费20余万元率先在村里盖起了两幢四层半高的砖瓦房。

  电脑普及算盘失宠

  近年来,随着电脑的普及,古老的算盘渐渐受到冷落。以往一年利润可达10万元的算盘作坊,现在一年赢利只有一两万元,村里的大部分人开始转行,外出打工。

  “我也不知道还能坚持多长时间呢!”陈继夏随手拿起脚边的算盘摇了摇,珠子便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算盘是标准的中国算盘,上排两个子儿,下排五个。其实,这种用于计算的标准算盘早已没了市场。目前陈继夏生产的算盘多是用作教具,市场需求量也不太大。

  推陈出新才有出路

  传统算盘作坊该何去何从?应坑乡乡长吴理俊也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如何让传统工艺不失传断代,又能适应市场变化,我们也在想两全的办法。”

  市场不景气并不意味着传统工艺行将就木。我们了解到国内一些生产商正在想方设法研发新样式的算盘,据说一种酷似计算机键盘的算盘,在新加坡和日本市场非常畅销。而在一些旅游城市,袖珍型算盘作为一种小饰品很受顾客青睐,算盘的材质也越来越多样,从传统的木质发展到象牙、骨质、玛瑙、核桃等,这些工艺上的变化都让人受到启发。

  时移事易,传统工艺只要适应市场,抓住了消费者的需求,老算盘也能做出“新账”。

  不仅是小有名气的算盘作坊,应坑乡应界坑村的麦芽糖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如今也面临着同样的境遇。传统的麦芽糖易软化,且裸露在外没有包装,目前市场上包装华丽、口感多变的巧克力等让它相形见绌。为此,应坑乡打算引进资金和技术,让其生产规模化。目前,应坑乡正向省科技厅寻求防止麦芽糖软化的方法。叶慧媛徐越陈侄辉

  ■相关链接:

  应坑乡位于永嘉县西北部,总面积43.1平方公里。下辖8个行政村、25个自然村,总人口6900人。2004年人均收入1942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