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代课教师20年每月工资40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02:53 东南快报

  “代课教师”先前被称作民办教师,随着政府对义务教育的发力,东中部地区的民办教师几乎已不复存在。但在旷远的西部地区,记者发现,还有一个庞大的“民办教师”群体存在,尽管他们的名称已改。

  采访中,记者和那位动情上书教育部的县委副书记一样,“一次又一次地被代课教师的贫困所震惊、执著所感动,为西部义务教育的普遍困境深深发愁。”这些代课教师,无
愧是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脊梁,也堪称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师资之困只是西部义务教育之困的一个缩影。“图自强,舍教育别无他途。”一百年前,满清重臣张之洞就做过这样的断言。现如今,大兴教育正愈来愈得到举国上下的认同。西部乃至整个中国的义务教育之局,相信不久即有大的改观。

  

代课教师20年每月工资40元

  (图)■甘肃渭源县张家堡小学代课教师王政明教出了76个大学生,村里三代人都是他的学生。每天,王老师都要护送小学生回家。

  

代课教师20年每月工资40元

  (图)■甘肃渭源县委副书记李迎新含泪写下了《渭源县代课教师状况调研》。

  

代课教师20年每月工资40元

  (图)■张家堡小学代课教师刘秉章32岁了还是单身,他每天的午餐就是一碗面条。

  报告摘要——在他们(代课教师)中间,有一大批人是教学中的骨干,正是他们支撑着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他们无愧是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脊梁。

  报告摘要——代课教师大都说着这样一句话:发工资的那天是他们最难受的一天。看到公办教师千儿八百地领工资,属于他们的那份,仅仅是人家的零头,谁也不想去领,直等到会计把钱送到手里。他们说,那种滋味简直叫人难以忍受。

  报告摘要——对于他(一位代课教师)的坦率和真诚,我无言以对,即便是他说现在就走,又有什么理由留人呢?然而,如果没有他们,谁来支撑落后地区农村的基础教育呢?

  县委副书记含泪上书教育部

  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甘肃省渭源县委副书记李迎新每天一到办公室,都会在一堆来信中看一下地址,看有没有国家教育部的回信。

  三个多月前,他把含泪写下的《渭源县代课教师状况调研》寄给了甘肃省委与教育部。尽管至今还没有省委与教育部的直接反馈,但7月28日《甘肃日报》全文刊发了这一报告。

  这个报告的事实令人震惊:渭源县有600余名乡村代课教师每月仅拿着40元到80元不等的工资。每月拿40元工资的又占了代课教师的70%,部分代课教师这样的工资已拿了20年!

  李迎新说:“好多次从学校或代课教师家里出来,我都要偷偷擦去泪水。”

  “最老”的代课教师

  那次调查,李迎新最先碰上北寨镇张家堡小学代课教师王政明。张家堡小学的七八个老师中有一半是代课老师。而王政明是这些代课教师中最老的一位,62岁,一脸皱纹,背也驼了,朴实得像个老农民。

  那天王政明很自豪地告诉李迎新:“村里孙子辈的人是我的学生,父母辈的人是我的学生,连爷爷辈的人也是我的学生。”他1958年从教,那时张家堡小学就他一名老师。

  王政明刚从教时,学校四周常有狼群出没。他白天教书,晚上守校,闲时务农,公办老师来了又去,唯有他二十年多如一日。直到1984年学校又分来了几个公办教师,作为民办教师的王政明被辞退。1985年教师不够时又被召回,他的工龄也只能从这一年重新算起,这就是他后来没有被转正的原因。这一干又是20年,这20年他一直拿着40元/月的工资。

  这点工资使他在八九十年代供两个儿子上大学时变得很艰难,只有靠家里的农地收入。20多亩地都交给了老婆,“我因为要教书,许多应该男人干的活只能让这个苦命女人来干,女儿为了帮忙也辍学了。”王政明说起这些热泪盈眶。但他认为这一生的坚持是对的,因为这辈子他教出了76个大学生。他认为教书已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寒暑假时,不用来学校我心里就会空空的,非要来学校转几圈才踏实。”

  李迎新继续问:“这么多年来,你图个啥?”王政明很平静地回答:“我啥也不图,钱不重要了,就是为了孩子。我年轻时辍了学,所以一辈子的愿望就是为了让孩子们有书读。”

  李迎新再也忍不住泪水,他掉头看向窗外,那些下课的孩子们正在小小的操场上欢快地奔跑与尖叫……

  梦想每月拿到300元

  李迎新在报告中沉痛地写道:“走进任何一个村子,假如村子里有代课教师,那他准是村子里最穷的人。”

  年近四十的李建新是渭源县会川镇罗家磨村福和希望小学的代课教师,该校的代课教师也占了全校教师的近半。李建新1984年9月成为罗家磨村的民办教师,但因故未被转正。因此,尽管渭源县有20年教龄的公办教师已能拿到1200元/月以上,但他这个代课教师的工资仍一直是40元/月。直到前两年他考取了大专文凭,工资才被升到80元/月。

  李建新多次获得县、镇两级优秀教师称号。每年他都会参加一些考上了大学的学生的谢师宴。“今年我们村的学生朱艳霞考上了大学,我举杯祝福她,她深深地鞠了一躬,那时我看到她泪流满面。我很感动,觉得过去所有的受苦都值了。”

  但这些精神上的成就感丝毫不能缓解他的现实窘迫。现在他正在上中学的一对儿女,年学费共达3000元,而他80元/月的工资即使不吃不喝,一年也只能攒960元,因此学费主要靠12亩地勉强供养。“已经十多年没有给两个孩子买过哪怕是一件新衣了。”李建新含着泪说。他记得只在女儿5岁时花5元给她买过一条裙子,在儿子6岁时花3元给他买过一顶军帽,此后他们的衣服都是希望工程捐助的旧衣服,现在住校的儿子生活费每星期只有6元。

  李迎新问,如果转不了正怎么办,他嘴唇嚅动了一阵说:“实话告诉你,我真有点坚持不住了。”李迎新就把这些实情写进了报告。李建新得知这个报告在《甘肃日报》上发表了,就在邮局里买了一份,坐在邮局外的台阶上一边看一边流泪。带回家后,家人、亲戚、邻居都抢着看,奔走相告,说渭源来了“青天大老爷”了,代课教师有救了。

  看到这一报告后,华南师大附中的退休教师郑千一老太太流着泪给李迎新打电话,并捐助渭源的希望小学数万元经典教育读本,而长期支援西部教育的上海同济大学教授张佩英联系热心人士寄了3000元给李建新。

  当记者问李建新,给多少一个月工资就会觉得满足,他说是三四百元。这和大多数受调研的代课教师告诉李迎新的答案一致。

  中青年代课教师意欲出走

  刘福荣告诉记者,他当时之所以讨得起老婆生得起孩子,是因为当时父母积蓄了一笔钱,而不少青年代课教师,连老婆也讨不起。

  和老代课教师王政明同在张家堡小学的代课教师刘秉章已经32岁了,也因付不起聘金至今单身。几次相亲中,他颇受刺激,他告诉记者:“几乎每相亲一次,女方得知我是代课教师,甩头就走。还有的抛下一句话,你40元一月的工资,是你养女人还是女人养你?”所以他想努力转正,贷了3000元款考取了大专文凭,并成为了学区的教育骨干。“但现在还是不能转正,不要说讨老婆,就是这3000元债,十年都还不完。”他叹了口气,“我们在学校不如公办教师,在农村不如农民,我们到底是什么人,我们也说不清楚。”

  北寨镇的代课教师王维宏今年已经39岁了,也是北寨学区的教育骨干,他颇为伤感地告诉前来调研的县委副书记李迎新,人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自己却每况愈下。并说下一学期自己也想外出,去新疆摘棉花或受聘私立学校。

  这种现象让北寨镇的学区校长于建邦很不安。北寨公办教师有101人,代课教师54人。于建邦告诉记者,他们一走,北寨学区就会崩溃。

  但对于这些坚持下来的代课老师,于建邦校长的感觉和接受记者调查的其他校长一样心情矛盾:“我一个公办老师每天40元,而他们一个月才40元,严重的同工不同酬。从工作上我当然希望他们留下来,但从内心上又觉得太亏待他们了,很愧疚……”

  13年,1人撑起1所学校

  柿园子小学,秦岭深处的一所学校,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九间房乡,全部家当是一间漏雨的教室和一栋三间平房。13年来,李小峰是学校唯一的老师,也是学校的“校长”、“后勤主任”。

  13年里,他一共送出134名学生,其中4个考上了大学——他没有实现的大学梦,在孩子们身上延续。

  13年教师生涯留给他的,还有一贫如洗的家境和每况愈瘦的身体。13年间,他的体重从128斤降到103斤,使32岁的他看起来像是40多岁的人。但每月103元的工资从2004年起就一直未发。至今他仍是代课教师。

  可是,李小峰仍然在坚持,这对他而言或许已经成了习惯。他只想把手中的教鞭继续拿下去——教书塑造了他的人生。

  学校如此之小:五个年级才24个学生,比不上城里小学的一个班。李小峰用的是“复式教学”,所有年级的孩子在仅有的一间教室里上课,对于城里孩子而言,这间小教室又是一个闻所未闻的大课堂。

  不光孩子们离不开李小峰,李小峰也越来越离不开学校了。13年来,他已经习惯一个人呆在学校,过着困苦、简单的生活。离开学校和学生,他“已经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对自己13年来的教学成就,李小峰十分自豪:柿园子村的孩子没有失学,送出去的134个学生,4个考上大学。

  □新闻评论

  谁给60万代课教师一个未来?

  代课教师的低工资与贫困令人震惊。在甘肃渭源等贫困地区,代课教师仍然是贫困农村的教育支柱,如果失去这根支柱,这些地方的义务教育就将崩塌。

  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嘉毅教授告诉记者,目前中国西部12省区市有逾60万的代课教师。他们的去留,直接关系到1200万孩子的命运。

  王嘉毅认为,当务之急是解决代课教师的眼前之困,提高他们的待遇。但这并不是治本方略。

  事实上,义务教育的城乡失衡、东西失衡已越来越明显。教育部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今年5月25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要“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校际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如果这样的制度安排能最终达成,那将不只是对60万代课教师与1200万农村孩子的福祉,而将是对整个中国农村、对整个中国社会的福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