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奢侈手机:惊人浪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07:28 大众网-齐鲁晚报

  50%的用户在一年到两年之间更换手机,近20%的用户不到一年就更换一部手机

  平均每年淘汰近7000万部手机,与之相伴的是巨大的资源浪费和恼人的电子垃圾

  当忘带手机的都市人产生被世界遗忘的恐惧;当三四个月就换一部手机的“瘾君子”频频出现;当铂金做壳,宝石磨屏的手机卖出21万元天价,我们都清楚地看到,手机消费
日益从需求走向欲望,我国的手机消费已走进奢侈时代。

  据信息产业部统计,截至2004年上半年,我国平均每年淘汰近7000万部手机,与之相伴的是巨大的资源浪费和恼人的电子垃圾。我们期待我国的电子消费最终能够回归理性,让似乎渐行渐远的“艰苦朴素”重植于市场和消费者的心里。

  工具变成身份象征

  “中国式奢侈”消费

  “我刚买了房子,每月要还2000多元的房贷,虽然手头不宽裕,但我还是买了那款手机,虽然贵点,但功能一流,为了它我攒了大半年的钱,几乎要没钱吃饭了。”

  小余,银行职员,每月不到四千元的工资加上房贷在北京生活绝不能称得上宽裕。“我也不是没手机,家里还有两部不用的,加上这次换下来的就3部了,可是这款确实很棒,同事们都说好。”小余不失时机地拿出他用“血汗钱”换来的华贵手机,四处摄了一下像,然后向记者展示较清晰的图像。

  重庆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研究员孙元明认为,从现状看,手机早已不只是通话工具,它已经具有了很强的象征性,比如地位、身份、品位和格调。

  有人把独具特色的穷慷慨、穷大方戏称为“中国式奢侈”,这是一个令人汗颜、叫人警醒的概括。“澳大利亚当地的学生,用的手机看起来比较像国内三四年前的,有的手机笨重得像‘大哥大’似的。”谭悦刚从墨尔本大学毕业回国,他告诉记者,澳洲学生都很惊讶中国留学生怎么那么有钱。在很大一部分有钱的华人学生眼里,手机算是很小的奢侈品,最夸张的学生,一个月就要换一部。“不过很悲哀,这种做法没得到当地人的尊敬,反而破坏了学生应有的朴素、踏实的形象。”

  为没用的功能买单

  “用进废退”失灵了

  “客人买手机,问的最多的是:有MP3吗、能摄像吗、有什么游戏?一般看重的是这些附加功能。”北京手机通讯业人士刘先生告诉记者,从2002年第一款摄像头手机面市到今天,仅3年时间,我国的手机市场品牌、机型、功能更新迅猛。

  当奢侈的消费理念遇上唯利的市场定位,结果可想而知。赛迪网的调查显示中国近六成的用户有换机需求。高收入或对手机时尚比较敏感的客户半年左右换一次,半年至一年换手机的用户比例为12.8%,一年至两年换手机的用户比例为24.4%。从彩屏、和弦、无线上网、数码拍照到MP3,每一个噱头十足的新功能都带来一个新“换机时代”。

  “用进废退”是进化论的重要观点,显然它在手机市场上失灵了。在四通公司工作同样从事通讯行业的徐峰,比较抵制频繁换手机的行为。他认为,这种不成熟的消费理念已经造成了手机市场严重的功能浪费。

  “试想一下,你在买手机时曾那么在意的“特殊”功能,有多少从未使用过?有段时间,手机上网功能作为最引人的卖点帮手机卖出了很高的价码,但许多用户直到手机报废也没用过一次,还有相当多的用户担心费钱像躲‘雷区’似的躲上网键,这不是很可笑吗!”徐峰认为,消费者不成熟的消费理念催生了手机市场附加功能的研发热,其结果是所有的消费者都必须为很多没用的功能买单。

  惊人的资源浪费

  “一夫一妻制”当休矣

  资料显示,我国已成为全球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手机用户数量直逼3亿户;50%的用户在一年到两年之间更换手机,而有近20%的用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更换一部手机;加上由于规格不统一,充电器、电池等手机零配件很少能重复使用的市场现状,造成资源惊人的浪费。

  目前只有少数几款机型的充电器可以通用,此外绝大多数的手机和充电器都是实行“一夫一妻制”。换句话说,换一部手机,就意味着抛弃一套电池和充电器,即使是同一品牌不同型号的手机之间也是如此。

  若按平均每个用户每3年更换一次手机的保守频率,每部手机一般都配有两块电池和一个充电器来算,我国每年就有2亿块手机电池和1亿个手机充电器变为垃圾。

  “从技术角度说,把现有充电器接口统一起来并非难事,从环保的角度讲则更应该努力实施,但实际操作起来恐怕很困难。”业内人士刘先生坦言,站在任何厂商的角度,盈利都是第一位的,这无可非议。在没有任何利益的驱动下,甚至还对利益有损,那为什么要考虑兼容别的厂家的产品?

  有关部门做过一个“人们如何处理淘汰的手机”的在线调查,主办方共收到有效问卷11491份。调查结果显示,低价卖出、闲置、当废品扔掉是三种主要的处理方式。孙元明认为,只有当中国手机市场的消费者真正将环保意识内化为自身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也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手机市场的“非理性”定位。另外,在疏通回收渠道上,政府应该为民众参与循环利用和循环经济提供切实的渠道和载体。像英国和东盟一些国家,政府将电子产品的回收当作慈善事业,把再利用的二手手机给予穷人和有需要的人,我们是否可以学学呢?

  (新华社北京11月3日专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