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吃“空饷”是对大众的掠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07:37 大众网-齐鲁晚报

  当前,许多地方基层财政收支困难,将有限的工资发给了吃“空饷”者,不仅增加了财政负担,还可能滋生腐败,引发分配不公———

  11月3日《文汇报》报道,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监督检查司副司长李世春近日表示,今年年底,中编办将在各省区市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不在岗的吃“空饷”者。

  所谓吃“空饷”,是指干部职工擅自离岗或单位批准干部职工停薪留职后,没有办理相关手续,当事人继续拿工资;离退休人员死亡后仍在吃“财政饭”;干部调动后不到任,继续在原单位领“逍遥钱”等现象。有报道称,前不久,江西某县清查出462名在编不在岗、工资照常领的吃“空饷”者,虚报冒领工资360多万元。想想看,仅仅一个县吃“空饷”就吃出几百万元,全国各地被虚支冒领的工资加起来恐怕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因此,中编办在各省区市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者,无疑十分必要。但笔者认为,与此同时,我们更应对吃“空饷”现象泛滥的原因进行剖析,弄清楚吃“空饷”的背后是什么,或许比查处几百个吃“空饷”者重要。

  笔者认为,“吃空饷”现象在一些地方之所以普遍存在,首先说明某些机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失序。这些单位的工资一般靠财政拨款,可以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人不在岗,“俸禄”照拿,足见在某些官员眼里,财务制度近乎一纸空文。

  其次,长期以来,我们的人事体制偏重于对“入口”的管理和对单位编制总量的监督,但人进来后究竟干不干事、干什么事,却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同时,一个单位究竟需要设多少岗位,主观随意性很大,也就导致了因人设岗、人员混岗、人浮于事现象的普遍存在。

  再者,吃“空饷”现象还暴露出财政、干部管理等制度方面的不完善。在某些单位,有多少人在领工资,全凭领导掌握,群众不知情,更谈不上监督。试想,如果能按时把人员、岗位、工资名单予以公布,并发动群众监督举报,发现吃“空饷”者应该不是难事。

  将有限的工资发给吃“空饷”者,不仅增加了财政负担,还可能滋生腐败引发分配不公。从这个角度说,吃“空饷”本质上是对他人的掠夺。因此,堵住制度建设中的漏洞,加强监督机制的落实,从而堵住吃“空饷”者,已是刻不容缓。

  胡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