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人从容应对来袭禽流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08:05 东方网-文汇报

  ■文/新华社记者董峻姚润丰

  2005年秋冬,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再度袭来。许多人还没有忘记去年初开春那场禽流感疫情。这一次,事态更严重、情况更紧急。从东南亚到欧洲再到非洲,禽流感带给人们莫大的恐慌。

  我国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养禽大国,又在全球候鸟迁徙8条通道中占有3条。全世界的目光,再次投向中国。

  上一次禽流感来袭,中国打了一场漂亮的阻击战。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这一次中国更显从容应对。

  以人为本建立科学防控机制

  疫情来势汹汹。今秋以来,内蒙古、安徽和湖南先后各发生一起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部迅速派出工作组,分赴疫区进行调查处理。目前这三起疫情已得到扑灭,没有扩散蔓延。

  中国国家首席兽医官、农业部兽医局局长贾幼陵在对这三起禽流感疫情应对情况作总结时说,禽流感的防治首先在于家禽的防疫、防治、防控,如果家禽禽流感防控不好,传染人是早晚的事情。一些国际组织曾经多次在中国进行考察,肯定了我们的防控经验:

  ——中国对疫点周边3公里之内的家禽进行彻底扑杀。

  ——中国进行了大面积免疫,而且免疫政策和扑杀政策同时进行。

  ——农业部、卫生部和国家林业局都有一个庞大的监测网络。每年取的样本都超过200万份。

  “此外,中央政府采取了扑杀的补贴政策。补贴政策能够得到完全的落实,这是使农民能够上报疫情的很重要的一项措施。”贾幼陵表示,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全国开展了群防群控,采取了一系列的综合措施,使我们的疫情能够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平。

  数字可以为他的观点提供佐证:中国家禽存栏量有52亿多只,占全世界存栏量的29%。但是,中国禽流感发病的疫点比例只占全世界1.5%。

  中国卫生部长高强也曾表示,中国的禽流感疫情没有出现大的威胁,得益于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健全了应对禽流感的领导机制,去年中国内地有16个省的一些局部乡村发生了疫情。国务院组成了应对禽流感的总指挥部,由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直接领导。

  时隔18个月后,11月3日,全国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重新启动。与此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都成立了相应的应对机制。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防控禽流感,中国加强了与其它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使得疫情控制更透明、更科学和更具有合作精神。

  禽流感的传播扩散,与候鸟迁徙有密切关系。为此,各地密切加强监控,严防候鸟带来新的疫情。据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曹清尧介绍,当前正值候鸟迁徙季节,可能带来禽流感疫情的传播和交叉感染。国家林业局已经全面启动了疫情疫病监测体系,初步形成了野生动物疫情疫病监测网络。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疫病监测总站目前已收到各地上报的各种信息480多份。

  形势严峻疫情防控丝毫不容懈怠

  据有关部门判断,高致病性禽流感大暴发、大流行的可能性仍然很大。而且,从全球范围来看,禽流感仍有蔓延之势。世界卫生组织早先已发出警告:全球大规模蔓延流行禽流感将不可避免,世界各地必须做好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和药物医疗准备。

  资料显示,1918年,“西班牙流感”肆虐欧洲,几千万人死亡。最近《自然》杂志载文称,“西班牙流感”病毒很可能源自鸟类,因为他们已经找到1918年病毒与现在亚洲出现的禽流感病毒H5N1的共同基因变异。

  尽管中国在防控禽流感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绩,积累了一定经验,到目前为止有效阻断了对人传播渠道,但一些地方对禽流感危害的严重性和防控工作的紧迫性仍然认识不到位。贾幼陵认为,当前禽流感防控主要存在三方面困难:

  一是候鸟迁徙给中国防控工作带来严重隐患。候鸟迁徙路经省份多,涉及范围广,迁徙途中与禽类接触频繁,可能造成家禽感染,引发疫情。

  二是中国家禽饲养量大。家禽饲养量占世界总量的20.83%。发生和传播禽流感的几率较高。

  三是中国家禽饲养以散养为主,饲养条件差,管理粗放,防疫难度较大。

  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11月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必须看到防控禽流感疫情面临形势的严峻性和紧迫性,保持高度警惕,绝不可掉以轻心。

  针对下一阶段防控禽流感工作,会议确定了十二条措施,中央财政从今年预算总预备费中安排20亿元,设立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基金。

  中国应对禽流感疫情威胁的实践显示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禽流感防控工作的各项措施目前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人们很难看到过去那种依靠运动和战斗方式对疫情进行阻击。中国将在战胜禽流感疫魔方面为世界做出表率。

  (据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