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贫困地区教育的脊梁 农村代课教师艰辛撼人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08:21 荆楚网-楚天金报

  甘肃省渭源县委副书记李迎新每天一到办公室,都会在一堆来信中看一下地址,找找有没有国家教育部的回信,这似乎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

  3个多月前,他把含泪写下的《渭源县代课教师状况调研》寄给了甘肃省委与教育部。7月28日,《甘肃日报》全文刊发了这一报告。

  这个报告的事实令人震惊:渭源县有600余名乡村代课教师,每月仅拿着40元到80元不等的工资。每月拿40元工资的又占了代课教师的70%,部分代课教师这样的工资已拿了20年!

  李迎新目睹代课教师的现状时深为震惊:“我在调研中一次又一次地被代课教师的贫困所震惊、执著所感动,为西部义务教育的普遍困境深深发愁。好多次从学校或代课教师家里出来,我都要偷偷擦去泪水。”李迎新望着飘着雪花的窗外回忆。

  “这一生的坚持是对的”

  报告摘要———在他们\(代课教师\中间,有一大批人是教学中的骨干,他们无愧是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脊梁。

  在调查中,李迎新最先碰上北寨镇张家堡小学代课教师王政明。张家堡小学的七八个老师中有一半是代课老教师,而王政明是其中最老的一位,62岁,一脸皱纹,背也驼了,朴实得像个老农民。

  那天王政明很自豪地告诉李迎新:“村里孙子辈的人是我的学生,父母辈的是我的学生,连爷爷辈的人也是我的学生。”他1958年从教,那时张家堡小学就他一名教师。李迎新很惊奇:“按国家政策,你在1984年前参加工作,早该转正了?”王政明憨笑:“我错过了机会。”

  王政明刚从教时,学校四周常有狼群出没。他白天教书,晚上守校,闲时务农,公办教师来了又去,唯有他几十年如一日。直到1984年学校又分来了几个公办教师,作为民办教师的王政明被辞退。1985年教师不够时又被召回,他的工龄也只能从这一年重新算起,这就是他后来没有被转正的原因。这一干又是20年,这20年他一直拿着每月40元的工资。

  这点工资使他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供两个儿子上大学变得很艰难,只有靠家里的农地收入。20多亩地都交给了老婆,“我因为要教书,许多应该男人干的活只能让这个苦命女人来干,女儿为了帮忙也辍学了。”王政明说起这些热泪盈眶。但他认为这一生的坚持是对的,因为这辈子他教出了76个大学生,他认为教书已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这种情况尽管在渭源县已属少数,但李迎新的眼圈还是红了:“这么多年来,你图个啥?”王政明很平静地回答:“我啥也不图,钱不重要了,就是为了孩子。我年轻时辍了学,所以一辈子的愿望就是为了让孩子们有书读。”

  李迎新再也忍不住泪水,他掉头看向窗外,那些下课的孩子们正在小小的操场上欢快地奔跑与尖叫……精神上的巨大成就感

  报告摘要———我们村的学生朱艳霞考上了大学,我举杯祝福她,她深深地鞠了一躬,那时我看到她泪流满面。我很感动,觉得过去受的所有的苦都值了。

  对那些正需供养孩子上高中与大学的中年代课教师,微薄的工资几乎使他们陷入了困境。李迎新因此在报告中沉痛地写道:“走进任何一个村子,假如村子里有代课教师,那他准是村子里最穷的人。”

  年近四十的代课教师李建新是渭源县会川镇罗家磨村福和希望小学的代课教师。每年他都会参加考上了大学的学生的谢师宴。他缺钱,但每次仍会送学生5元钱表示心意。“今年我们村的学生朱艳霞考上了大学,我举杯祝福她,她深深地鞠了一躬,那时我看到她泪流满面。我很感动,觉得过去受的所有的苦都值了。”

  但这些精神上的成就感丝毫不能缓解他生活的窘迫。现在他正在上中学的一对儿女,一年学费共达3000元,而他每月80元的工资即使不吃不喝,一年也只能攒960元,因此学费主要靠12亩地勉强供养。“已经十多年没有给两个孩子买过哪怕是一件新衣了。”他们的衣服都是希望工程捐助的旧衣服。但儿子非常给李建新争气,李建新对此却又高兴又悲伤:“儿子一定能考上清华北大的,但如果考上了,钱从哪儿来?”

  13年来,作为柿园子小学唯一的老师,李小峰一直无可替代———不要说他走了,就是他病了、有事情了,课就没人上了。

  一次,李小峰上山砍柴,不小心砍到脚,被扶下山后缝了5针。第二天,他让家人用架子车将他推到学校,躺在床上看着孩子们自习。

  冬天的山区冰天雪地。常常在上午放学后,一年级的孩子太小回家不便,李小峰便在学校煮玉米糊给他们吃,碗不够,大家就轮流吃。教室里太冷,他让孩子们呆在他房间里,生起柴火,最小的孩子则坐到床上盖起被子,大家围成一圈上课。

  如今,不光孩子们离不开李小峰,李小峰也越来越离不开学校了。

  县委副书记李迎新曾问他:“你凭什么坚持下来?你为什么没有出去打工?”

  “出去打工,13年不就白教了吗?”李小峰质朴地答道。(据《南方周末》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