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考古40载探寻苦与乐:记黑龙江省文博专家魏正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09:15 黑龙江日报

  

考古40载探寻苦与乐:记黑龙江省文博专家魏正一

  

考古40载探寻苦与乐:记黑龙江省文博专家魏正一

  年轻时的魏正一在考古工作中。

  本报记者杜怀宇翻拍

  魏正一:1936年出生,黑龙江省文博专家组成员,研究员。1961年兰州大学毕业,分配到博物馆工作。曾负责发掘和修复、装架

恐龙、猛犸象、披毛犀、王氏水牛等大型古动物化石骨架13具,现分别陈列在武汉、长春、哈尔滨等地的博物馆,曾填补了我国东北地区博物馆中这类展品的空白。曾获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并获“哈尔滨优秀科普作家”称号。

  3日上午,深秋的暖阳透过窗户斜照在文博专家魏正一的身上,年近70岁的文博老专家在专心地翻看着有关恐龙的资料书籍,高至天棚的书架上摆满了有关恐龙、古生物内容的书籍。听说记者来采访他,把他作为本报社庆六十年里的六十个人物之一,他谦虚地说,我做得还很不够啊!

  1961年,年轻的湖南小伙子魏正一在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毕业后,随着自己“志愿到边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豪言壮语被分配到了黑龙江。从那一刻起,他的一生便与黑龙江省的文物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魏老上班后第一项任务就是到黑龙江里去寻找一条大鳇鱼拿到博物馆里当标本。在冰天雪地的逊克县,几经周折找寻到了这条至今还展出在博物馆里的大鳇鱼,同时听到了逊克附近曾发现过恐龙化石的消息。从那时起,魏正一的名字只要见诸报端,就与化石、恐龙连在一起。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第一块恐龙化石就是由他采集回来的,成为黑龙江有“龙”的有力证据。

  早在1977年以前,黑龙江省博物馆中生代古动物陈列部分关于恐龙的陈列,还只有一张巨大的恐龙照片,没有完整的恐龙化石骨架可供展出。魏正一和他的同事们改变了黑龙江出土“龙”却没有“龙”的窘境,装架了我省第一架巨大恐龙化石。直到现在,回忆起当时在嘉荫龙骨山发掘恐龙化石的情形,魏正一仍十分兴奋。他说,当年从太平林场到渔亮子踏查时,在江畔沙滩上就拣到许多破碎的恐龙化石,发现了好几个化石层。遗憾的是,接连几天的涨水,这些化石失踪了。后来在他负责的二号地点又挖到了化石层,发现了两颗如拇指大小的奇特牙齿,这便是凶猛的霸王龙的牙齿。那段时日,魏正一在极度的亢奋与繁忙中度过。

  随后,魏正一和同事们随着发掘的进行,又有重大发现。他们共挖出恐龙椎体54节,最令人兴奋的是,就连椎体上一些伸出的细长骨骼化石都保存十分完好。发掘工作结束后,魏正一在地下室中一蹲就是两个月,硬是将破碎的耻骨复原。后来,这一架完整的骨骼受到了许多古生物专家的赞赏。

  考古的快乐是瞬间的,而期间的磨砺却是漫长的。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勘察少不了野外生活、风餐露宿,一把小铲挖挖刨刨。魏正一经常一年中有多半的时间在外面度过。魏正一从1961年到省博物馆开始从事古生物化石的研究,一晃也有40多年了。黑龙江省曾经装架的恐龙化石,现在在武汉、长春的博物馆中都有,无数的观众都能看到人类远古的生物化石,悉知7000万年前,脚下的这片土地就有着古老的物种与繁衍的历史。这对于一个研究人员来说足够了。

  今年8月6日,黑龙江边的嘉荫县一座崭新的“嘉荫神州恐龙博物馆”建成剪彩,考古学家魏正一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

  现如今魏正一是我省文史馆馆员,已经参与了14具各种恐龙骨架组装。他说:“希望我省再建一处大型的、收集有恐龙、古生物化石等物品的博物馆,让黑龙江的恐龙博物馆享誉世界!”

  (黑龙江日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