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建筑节能“遇冷”亟待三大突破 我省建筑节能现状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09:15 黑龙江日报

  既有住宅节能改造蹒跚起步公共建筑节能为零

  鹤城齐齐哈尔的10月已经进入了采暖期,气温一天比一天低。而齐齐哈尔建华机械厂家属楼住户家的室温始终保持在18~24℃。室内温暖如春,居民穿着内衣也不觉得冷。而在前两年,同样是这里的住户,每到冬天,居民们就像住在冰窖里,穿着棉袄棉裤盖着棉被也难抵挡阵阵寒气。有些居民冻得受不了,搬走了。留下的居民为取暖,在家中建起了火炉
和火炕。寒夜里,整栋楼烟尘四起,成了都市中一道无奈的“风景”。

  两年里,住户家里冷热两重天,变化为何如此之大?建筑的节能改造就是关键答案。

  据介绍,齐齐哈尔建华机械厂家属楼始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年久失修,到了2003年前后,楼体变得四处漏风,供暖系统也基本失灵。齐齐哈尔市政府为了让这里的居民们有一个温暖而舒适的居住环境,发动黑龙江运建集团对该楼及附近的几栋楼房进行了节能改造。几栋楼的楼体进行了保温处理,效率低下的供热系统也更换一新。

  齐齐哈尔建华机械厂家属楼节能改造是我省非节能住宅节能改造的一个较为成功的例子。改造后比改造前节省了近一半的供暖燃煤。

  而我省既有非节能住宅节能改造的现状是:由于受缺少资金等方面原因的影响,改造步履蹒跚。

  据专家测算,我省城镇现有2亿平方米非节能住宅。目前已完成改造的,包括前面提到的齐齐哈尔的这几栋楼房在内,只有4万多平方米,占需要改造的0.02%。

  省建设厅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我省建筑节能工作起步较早。早在1988年,我省就建成了全国第一个节能小区嵩山小区,嵩山小区的运行效果并不理想。17年来,这项工作推进得极其缓慢且极不平衡。到目前,我省共建成节能30%的住宅400万平方米,节能50%的住宅4600万平方米,节能65%的住宅只有5万平方米。三者加在一起,也只有5000万平方米,而这段时期建成的住宅总面积约25000万平方米。新建节能住宅占新建住宅总面积的五分之一,这些节能住宅集中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和大庆等几个较大的城市,其它城镇则还处于空白状态。而且由于现行供热体制使得供热系统的效率十分低下,使得节能住宅的节能效果大打折扣,出现了节能住宅不节能的现状。特别严重的是,耗能量是普通住宅的数倍、面积以亿平方米计的办公楼、商场等公共建筑的节能基本为零。

  建筑节能到底能省多少能源,百姓们从节能房中获得怎样的实惠呢?有专家为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据他讲,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建筑的耗能标准是每平方米住宅耗能37.6公斤燃烧值为7000大卡/千瓦的标准煤。按照节能50%的标准,则每平方米建筑可节标煤18.8公斤。理想状态下,如果全省城镇2亿平方米的既有非节能住宅按节能50%的标准改造后,每年就可节省3760万吨标准煤。同时可少往大气排放数量巨大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尘等污染物。居民的能源支出也会相应减少,城市环境也将大大改善。

  数量众多的非节能建筑及未起到效果的节能建筑成了一个消耗能源的“巨大黑洞”。据有关部门粗略测算,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和间接消耗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46.7%左右。建筑已经和生产、交通一起,成为能源消耗的三大领域。

  开发商宁愿“脸”上贴金不愿增加节能投入

  ■突破一现行法律依据的支撑

  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推行起来为何如此之难?一位建设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在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没有法律依据是主要原因之一。

  据介绍,目前建设管理部门推行建筑节能的依据是建设部颁发和实施的一些节能设计标准及散见于《节能法》等法规中对建筑节能的一些规定。1986年,建设部颁布实施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标志着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启动。该部标准要求北方地区居住建筑采暖设计能耗在19801981年当地通用设计耗能的基础上节能30%。1995年,建设部又颁布了新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它要求新建居住建筑的采暖能耗以上世纪80年代初典型住宅的采暖能耗为基准,采暖、空调(和照明)能耗节约50%。前不久,建设部又提出在第二阶段节能50%的基础上再节能30%,即总体节能65%的目标。至目前,建设部已发布的专门用于建筑节能的标准有《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

  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标准执行起来并没有强制约束力,而《节能法》等法规中的相关规定对执法主体、违法行为及对违法处罚等方面均没有详细规定,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目前,只有建设主管部门的科技处室在推动建筑节能这项工作,它并没有纳入各级建设主管部门更别说各级政府的重点工作。新的法规极有必要明确建筑节能条例的执法主体,并明确它的权力和责任,那样才会做能使法规落到实处。目前,有关的标准或法规并没有规定违反它的相应处罚,即使有,也缺乏强制力,也使开发商愿意把更多的精力花在“看得见的地方”,如景观设计等方面,而不愿投在建筑节能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领域。

  在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大氛围下,国家认识到建筑节能管理立法的重要性,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节能管理条例》正在酝酿起草当中。10月21日,在建设部有关部门的组织下,该《条例》起草小组的部分成员来到我省,就该条例草案的内容向我省的建设管理部门、供热企业和房地产建筑开发企业的相关人士征求意见。这表明,一部专门针对建筑节能的国家法规可能很快要颁布和实行。也表明,建筑节能的管理,将有法可依了。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我省有关建筑节能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也已经提上了日程,最快明后年就可能出台。届时,在法律法规的保障下,建筑节能工作将会有长足进展。

  百姓没有节能动力运行需要经济鼓励

  ■突破二节能市场化的利益挂钩

  建筑节能工作是“百年大计”,虽然短期内会增加消费者负担,但长期来说,不论对消费者还是对社会,都是“利远大于弊”。据介绍,目前由于节能建筑材料市场开发的时间不长,因此相当部分该类型的材料造价还比传统材料要贵。但经测算,现在即使使用了新墙材,其造价所占的比例也不过仅占整个建筑成本的5%10%。尽管目前其造价较贵,但是只需要用三五年的时间,节约下来的电费就可以收回节能材料方面的造价了。

  除了加强立法外,还有什么办法能使建筑节能这项利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工作推行下去?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哈尔滨工业大学方修睦教授。他告诉记者,购房者住宅节能意识欠缺,是目前市场上节能住宅得不到大力推广的原因之一。目前施行的福利性包烧式缴费制度是建筑节能标准推行最大阻力之一。

  节能市场化运作需要三种利益挂钩。

  首先,缴费多少要和用热多少挂钩。方修睦分析到,我们目前执行的福利性包烧式缴费制度,采暖费用由居住者所在单位负担大头,导致单位面积用热多少与住户关系不大,这使住户没有节约采暖用能的积极性。如果改为将福利包烧费补到居民的工资里,用户自己花钱买热,并按所用热量的多少收费,那么买房时,用户才会考虑选择保温好、可以自主调温的节能住宅,才能使节能建筑的普及和发展有了市场的动力,而不用靠政府的强制措施去推行。

  其次,节能多少要和开发成本与投资回报挂钩。由于节能建筑的建造成本要比非节能建筑高5%%~10%,造成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建造节能建筑的积极性不高。方修睦教授说,如果建筑是按节能标准建设,但是供热系统效率低下,也会使节能效果大打折扣。现实中就有某小区的住宅是按节能30%的标准建设,但是供热系统效率没有变化,使得并未实现节省燃煤的目的。很多供热部门为了节省燃煤,采取锅炉间歇性的运行方式,但此种方式比不间断的运行还要浪费燃煤。专家称,除了改变目前的供热体制外,还可以用财政税收的手段来达到推广节能建筑的目的。据介绍,在西方节能做得比较好的国家,政府都有相应经济鼓励政策。如美国对新建节能建筑施行减税政策;欧盟亦提出了包括开征能源税、税收减免、补贴和建立投资银行贷款等财税政策。而我国就缺乏这样系统的经济政策支持。因此,当下应尽快研究制定建筑节能的经济激励政策。到那时,房地产商受市场的引导,才愿意开发节能住宅。

  第三,节能改造要建立市场运行机制。对于既有非节能住宅,专家建议应建立改造基金来为改造工作进行合理融资。专家提出,可以由政府财政拨款建立基金或颁布相关法规,比如指定开发商在承建新项目时,按比例上缴一定利润进入改造基金,以基金作为既有建筑项目改造的启动资金。另外,政府部门还可以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承接单位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例如减免改造所应缴纳的费用等方式。专家还建议,将节能改造和屋顶的平改坡、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结合起来进行。专家还提醒人们,在改造前,一定要进行评估,以免节能改造得不偿失。对于既有非节能的公共建筑,专家提议可以用能源服务公司的方式进行。服务公司对该非节能公共建筑进行节能诊断,藉此提出节能目标,并与该建筑的所有者签订改造合同,合同中应该规定双方分享节省下来的好处。然后由服务公司提供改造资金、技术和材料等,对建筑进行改造。这种方式是个多赢的方式,在西方国家已普遍实行。

  施工没有标准图纸不被采纳

  ■突破三 全程监管体系亟待建立

  “目前,在建筑能源消费中存在很大的浪费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再完善的法律法规、再好的节能技术、再好的节能设备,运行中如果没有好的管理,也达不到应有的节能效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建筑业内人士向记者谈了他对建筑节能的一些看法。

  据他讲,我国现有建筑在设计过程中有一成以上的工程图纸不能达到节能标准,而施工过程中能完全按照标准施工的比例很低。这说明,监管已经成为将节能工作落实的重中之重。针对这一问题,专家和相关人士都提出,对于建筑节能的监管,要从工程设计开始,在施工许可、施工过程、施工验收环节层层把关,直至房屋的销售,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监管过程,这样才能将节能标准真正落到实处。

  首先要严审施工图纸。据统计,设计图纸符合节能标准要求的仅为八成左右。很多人提出,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也许难以监督,但如果施工图纸设计本身就不符合节能标准,显然是在最初的审查中就缺乏强制措施。针对这一情况,应该让节能建筑施工图纸的审查单独立项,如果建筑不符合节能的相关标准,施工图纸就得不到批准。而后,还要经过各级建委的审查,如果不符合节能标准就不能拿到施工许可证。设计不达标的建筑根本无法开工,可以从源头上杜绝非节能建筑。

  其次要监督施工过程。相对于非节能建筑材料,节能建材在造价上要高一些。因此,有些开发商为减少成本,不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私自用非节能建材代替节能材料。实心粘土砖被禁多年却仍有市场,也说明了建筑中存在着一定比例的违规现象。专家提出,要将施工过程作为一个体系监管。施工单位作为主要负责人,要严格按照图纸要求施工,保证各个分项工程的质量。而监理单位要按照规定,对建筑中使用的材料、设备,包括各个工艺和分项质量都要严格监察。

  另外,要严格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可以说是检验建筑是否节能非常重要的一环。业内人士认为,之所以在节能标准出台后,仍然存在大量的非节能建筑,很大原因就在于竣工验收不严格。建设主管部门应该严把这一关,对开发建造非节能建筑的开发建设者采取相应的罚款,使它们得不偿失,而且可以为以后的节能改造积累资金。

   新闻链接

   建设部:今明两年建筑节能是重点

   修编立法规制“好房”

  本报综合消息根据国家《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提出的十大节能工程的分工,建设部已将今明两年建筑节能工作作为重点。

  建设部有关人士表示,从近期对北方、南方和过渡地区新建建筑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调研看,今年新开工项目不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问题十分突出。今明两年建筑节能工作重点是确保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加强对标准实施的监管。同时,建设部要求各地要推动本地区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以政府机构节能改造为突破口,形成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建立技术体系,探索相关的经济激励政策,鼓励社会资金和外资投资参与既有建筑改造,推动本地区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并结合本地区实际,积极开展绿色建筑、低能耗、超低能耗建筑示范。

  建设部还将大力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与供热制冷方式改革。颇受关注的城市居民住宅的热计量改造试点示范也将在近两年推开。建设部将加快北方地区供热计量收费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提出煤热价格联动的指导意见和热电冷联供的热力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城市低收入家庭冬季采暖保障制度。

  业内人士认为,今后一两年,在一系列法律、法规的规范下,人们对“好房”的认识将从表象豪华转向其内涵,不节能的房子将缺少生命力。

   背景资料

  各国节能建筑一览

  目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资源永续利用的问题,建筑节能在很多国家已经被放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德国提出75%-82%的建筑节能标准,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也颇为重视建筑节能。在一些发达国家,有机建筑、自持续建筑、零能源建筑纷纷涌现。德国的“3升建筑”

  德国路得维希港的“3升建筑”是一座建造于20世纪70年代的民用住宅,该住宅经过外墙保温、外窗外遮阳保温等节能改造后,冬季采暖用油德国冬季多用燃油采暖从过去的每年每平方米20升减少到3升,仅是改造前用能的15%,相当于每年每平方米建筑用标准煤3.7公斤,因此被称为“3升建筑”。这一成功的旧房改造已成为许多国家既有房屋改造的样本。英国的“零能源住宅”

  英国诺丁汉大学有一座“零能源住宅”。这所住宅主要采用屋顶的纸纤维保温、低辐射玻璃、外墙维护保温和太阳房的设计。“零能源住宅”告诉人们,现代的科技手段通过合理的设计完全可以使我们的建筑达到理想的节能标准,资源永续利用是可以实现的。在很多发达国家,良好的外墙保温、外窗遮阳、阻热玻璃、太阳能等节能技术已经被普遍应用于各类建筑中,此外,有利于环保的可回收、再生或循环使用的麦草板、旧新闻纸板、骨料、炉渣作为原材料的混凝土材料也越来越多的被用在建筑中。这为我国的新建筑与既有建筑改造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经验。

  (黑龙江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