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走过半世纪见证人间事 人民广场"拆"出"温州记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16:10 温州新闻网

  对市民来说,市区人民广场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广场,它承载着太多温州人割舍不断的感情,也记录了温州的一段难以磨灭的历史。

  但随着城市发展,为了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市区广场路、府前街一带都在进行改建。为市民服务了56年的人民广场又一次肩负新的使命,从前天起被拆建。改建后的人民广场,将以崭新的风姿呈现在市民面前。

  走过半个世纪风雨路,见证沧海桑田人间事。人民广场的变迁,牵动着许许多多的温州市民。

  拆出一片新天地

  

  记者昨天来到人民广场时,拆迁工人开着挖掘机,已经将广场的大门拆除了,几名工人正在进行现场清理。检阅台(俗称“司令台”)已被拆除,整个广场内的主要建筑物也已全部拆除完毕。只有东南角一座六层高的消防训练塔,还矗立在那里。在广场的正中央,有一个篮球架孤独地站在那里,仿佛一位波澜不惊的老人,默默地看着周围发生的一切。

  在人民广场入口处的广场路边,部分围墙和周边的房子已经拆除。以前在这里开店的商家为了不影响生意,还特意在废墟上挂了横幅,标明自己新搬迁的店址和联系电话。

  一位住在旁边的居民买菜回家,经过废墟时感慨地说:“已经看了几十年,早就已经习惯了,可现在就这样说拆就拆了,感觉心里空落落的。”他同时表示,既然是城市发展的需要,拆与建都是一个过程,慢慢就会适应过来。

  陈年旧事多沧桑

  

  人民广场有着深厚的人文历史,其原址就是明代温州府治所在地,坐北朝南,规模很大。在中轴线南大门前方大约150米处的位置,建有一座大型的砖石照屏(照壁)。通常官府衙门或寺庙的大门外立照屏,主要是以此显示其威严和回避大门“直冲”,使之“归内”。

  解放前此照屏被拆除,后来在原址上建起一座钟楼,楼高五层,青石垒砌,风格独特,如鹤立鸡群,为当时全市最高建筑,钟楼五层挂了一口铜钟,四层的四方窗口各镶嵌了一组圆形时钟。抗战时楼顶又加装警报器。对应北面知府牌门上写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尔俸尔禄,民脂民膏”等柱联,在钟楼南北门楣分别刻有“东瓯名镇”和“民具尔瞻”两个青石匾额,以相呼应。

  府衙大院的南大门,原有一座大型的木构牌门,后改建为砖砌牌门。进入牌门,便是三进大屋,仿佛祠堂模样。大屋两厢,均有走廊。连接大院的西首和北首,各有一组花园,园内亭榭楼阁,回廊相接,假山奇石耸立,园林秀美而又雅致。西首称“且园”,又名“其园”,即官府花园(现为老市府大院)。北首称“二此园”,又名“养素园”,即官邸后花园(现东公廨大樟树位置)。

  大樟树位置的后花园,除了园景之外,其四邻又各有景观:东邻是“柏兰士”医院(现温六中校门北边,其“巴洛克”式门台至今尚在);南邻官府内,建有一座高约2米,占地30余平方米的独立炮台,上置铁炮筒十余门;西邻不远处建有一座“狐仙殿”,北邻则是“土地庙”,过去百姓前往祭拜,以求风调雨顺,社稷平安。

  1941年4月19日,温州第一次沦陷。是年,知府大院被日机投炸弹击毁,遂成为一片废墟。

  见证风云变幻事

  

  1949年开始,市政府将此处废墟改建成市人民广场,并在广场北侧(炮台遗址)建造大型体育房和检阅台(俗称“司令台”),“文革”中期,“司令台”被拆除,迁往广场东侧重建。1953年和1969年人民广场曾经历过两次大修整,随后广场内才有了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等体育设施,并用来举办大型赛事之用。

  上世纪70年代,由于消防队员缺乏训练场地,便在人民广场的东南角建起了一座六层高的训练塔,供消防官兵练习之用。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民广场在供人锻炼之外,又有了新的功能。它成了温州商品经济的一个展台:各种各样的展览会、展销会、博览会都在这里举行。直到2002年10月,温州国际会展中心的落成,人民广场才结束这一使命。

  2003年上半年,为解决市府大院停车难问题,经有关方面协调,广场一部分作为临时停车场地,后来又为附近的鹿城公安分局继续作停车之用,一直到如今。

  如今肩负新使命

  

  有关部门表示,该地段的改建牵涉到许许多多温州人的感情。为此,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广泛征求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后,根据我市实际需要,经过专家多方面的论证,规划设计出一套与市中心老街区保护相适应的、能够为广大市民提供休闲活动场所的方案。

  该方案初步设想是,将人民广场中间的锻炼场所予以尽可能地保留,以继续供市民消遣和锻炼身体。将广场的东、西两侧打通、拓宽,使府前路和百里西路连接在一起,这样既缓解了该片区的交通问题,又可以将市中心商业区与江滨休闲区连接起来。同时在广场下面建设一个大型停车场,以解决目前老城区的停车难问题。

  目前正在加紧建设的是广场东侧的道路,争取在年底前先修成一条便道出来,以连接府前路和百里西路。有关部门表示,改造方案还在进一步论证、完善之中。(记者 杨金刚)

  ■相关链接

  且园和二此园

  ■且园,又名其园,原址在道署(道前)东隅,即今市府院子内,也是一座官办花园。

  清·康熙四十五年,温州分巡道高其佩,号且园,辽宁铁岭人,是括墨画家,爱好花木,植树造园,以其号命名“且园”。全园占地约1公顷,结构紧凑,假山、水池、亭台、廊榭,布局恰当,比例合适,且能运用借景,对景造园,做到虚中有实,虚实并举,有迂回曲折,移步换景之妙。在且园里面,书屋旁的梅花,水池里的莲花,花墙上的紫藤,石斋畔的松竹,绿茵环抱,青翠欲滴,令人心醉。

  因此,历任巡道对且园都有称颂。李銮宣诗:“万树绿扫天,一泻绿泄地。”方鼎锐诗:“且园名胜冠东瓯,铁岭高徐各创修,添种梅花三百树,任教仙史恣夷犹。”郭钟岳诗:“且园花草总精神,何处重寻且道人,后李前秦名望重,又听退叟颂新歌。”

  ■二此园,原名养素园。故址在东公廨附近,是明、清旧府署所属的一所花园。

  清道光十三年(1883年),刘煜任温州知府时,增屋堆石,补竹栽花,饶有园林之胜。内有阅音堂、碧净玻璃舫、味无味斋、九折廊、墨池、品雪龛、笔峰堂、转玉洞八景。光绪年间,知府王琛,重加修葺,更名二此园,“二此”语见《孟子》:“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园内有印月池,仿西湖三潭印月。池上竖一石碑,镌刻“池照月,月印心,光明地,不染尘”12个大字,其旁有数百年历史的古樟树,树下有一方石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