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崛起引发美对华政策辩论 中美峰会应重大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16:17 光明网

  

中国崛起引发美对华政策辩论中美峰会应重大局

  1989年2月25日,美国总统乔治·布什乘专机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布什总统在天安门广场向周围的人群招手致意。

  美国总统布什将于11月中旬APEC会议后访问中国。继9月在美会晤后,两国元首再次
聚首,专家认为,本次会晤不应纠缠于细枝末节,而是应该从大局出发,以减少战略上的互不信任为目的。

  11月3日,前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在外交学院主办的“东亚地区合作与中美关系”国际研讨会上说:“中美之间已经有了良好的合作,即将到来的中美峰会非常重要,此次会晤可能不就具体问题进行讨论,而是就大局探讨,减少双方之间战略上的互不信任。”芮效俭认为,如果中美峰会可以减少互不信任,布什总统回国后就可以说服更多的美国人接受中国。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问题专家沈大伟认为,这次两国元首不是讨论具体问题,而是讨论整体局势以及国际、地区合作。他说:“是在战略层面会谈,而不是为了达成具体协议。”

  近来,中美在政治、经济、外交等诸领域出现不和谐音符。在台海问题、朝核问题上双方既有共同利益又存在不同看法;人民币升值更成了双方角力的重点所在;中国公司对美国企业的收购也抹上了浓重的政治色彩;纺织品谈判在进行数次磋商后也未能达成协议。在这个背景下,7月底中美在京进行战略对话;9月胡锦涛主席在美会晤布什总统;此后,美国财政部长斯诺、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以及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先后访问中国。

  芮效俭认为,中美高层互访不断,在政治、经济、安全以及联合国改革等议题都展开合作。这表明中美外交已经“机制化”,这是积极的一面。沈大伟也认为,中美有长期合作的潜力,目前两国关系是积极的。“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它不仅是双边的,而且是地区性的,甚至是全球性的关系。”

  对中美关系的重要性,美国国务院官员也不讳言。美国政府近来具有代表性的言论是副国务卿佐立克的演讲。这篇演讲提到,美国的未来对华政策,已不仅仅是将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问题,而是要促使中国成为国际体系中负责任的利益相关的参与者,并共同维护和加强现存的国际体系。中美专家均意识到佐立克演讲中发出的积极信号,认为这将有利于中美关系的发展。

  近一年来,中国的崛起引发美国内对华政策的大辩论,美国社会出现了各种不同甚至矛盾的声音,国际社会对中国也有所怀疑,对此,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著名理论家郑必坚认为,中美关系要改善,必须有大局意识,有务实意识。王冲

  美国五大势力左右对华政策:包括宗教界国防界等

  “佐立克的演讲为未来的中美关系描述了框架,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非常严肃的、非常深入思考的一份演说。它既是说给中国人听的,也是说给美国人听的。从目前来看,中美双方对佐立克演讲的评价都还比较正面,这是一次对中国非常有用的演讲。”美国国防部前副部长、美国著名思想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总裁约翰·哈姆雷在北京说,他还建议中国人去认真学习这份讲话。

  美国新一代年轻中国问题专家“世界安全研究所中国项目主任”孔哲文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佐立克的演讲对布什政府勾画未来的中美关系非常重要,佐立克向中国传达的信息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还有政治方面的,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其传达的政治信息比经济信息还要重要。

  美国当地时间9月21日,美国副国务卿佐立克曾在纽约发表了一篇题为《从会员到责任:中国向何处去?》的演讲,其带来的影响至今还在太平洋两岸发酵,并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和不同解读。

  哈姆雷在外交学院发表演讲时解读了佐立克演讲的背景、意义和重要性,但对于演讲内容,哈姆雷在演讲前有“约法三章”:不许录音、不许录像、不许发表。不过,在演讲结束后,哈姆雷先生回答了本报记者的诸多提问,而且,本报记者还获悉,哈姆雷在接受驻京外国记者采访时谈到了很多跟本次演讲相类似的内容。

  CSIS是一家非赢利、非党派、非官方的政策研究思想库,1962年由美国前海军作战部长及保守派学者共同创建,是美国极具影响力的思想库,也有人称之为美国保守主义的阵地,也有人认为该思想库在走中间路线。在2000年担任该思想库总裁之前,哈姆雷曾经出任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现在仍然是美国资深的国防事务专家。

  哈姆雷11月1日在北京接受外国驻京记者采访时说,在美国官方,决定美国对华政策的主要有5大势力:工会、高科技企业、宗教界、国防界和商界。这其中,有两大势力来自民主党,三大势力来自共和党。来自民主党包括工会势力和高科技企业势力。来自共和党势力包括宗教势力、国防集团势力和商界势力。在这些势力中,有的不喜欢中国,认为中国夺走美国的就业,认为中国有严重的人权问题,认为中国是美国的巨大威胁;还有的人很喜欢中国,认为中国是挣钱的乐园,是巨大的市场,是巨大的商机,而且,机不可失。

  对于中国部分学者大力倡导的“和平崛起”(记者注:“和平崛起”一词在中国学界争论也比较大。本报记者获取的高层消息来源说,中国官方正式的说法,“和平崛起”已被“和平发展”代替。)的说法,哈姆雷说,美国上述5大势力都是从各自自己的利益来看待中国崛起的,而且,并不是每个势力都同意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哈姆雷说:“中国‘和平崛起’是一个很好的说法,但是在华盛顿,人们观察的都是很具体的事件。因此,对于中国的崛起,至少有上述5种不同的想法。”

  在外交学院,哈姆雷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还说,中美之间的双边关系非常复杂,因此,在即将到来的中美领导人峰会上,双方要谈的内容很多,比如,双边的贸易不平衡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朝鲜核武器问题、禽流感等大规模流行性疾病等问题。不过,哈姆雷又说,美国外交向来有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但是,他相信布什对中国的访问将是很务实的,要解决的也是中美之间的实际问题。对于美国是否会在中美峰会上讨论金融反恐中的洗钱问题,日前,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并没有正面回应,只是说,他无法对总统即将会谈的内容作出评论。

  对于即将展开的朝鲜核武器六方会谈,哈姆雷说,他希望取得成果,但是,形势并不乐观。不过,他认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朝鲜的访问意义非常积极。他说,通过六方会谈达成协议,并执行共同的协议,朝鲜就有非常光明的前途,否则,就是非常不光明的前途。 袁铁成

  相关报道

  美国正在适应中国发展 中国不必急于对美说不

  目前,中国学界对中美关系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今天的美中力量对比已发生变化。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泥潭,美欧关系也出现裂痕,美国软实力受到削弱;中国实力却在飞速增长,“崛起”已成事实。所以,美国不再像以前那么可怕,中国应该挺起腰板,敢于同美国平起平坐。有学者甚至称中美关系重要性在下降。

  但针对美国新一轮对华政策辩论,又有学者开始担心,美国是否又要遏制中国了。今年五角大楼公布的《中国军事力量年度评估》、逐级升温的“中国威胁论”以及今年两次“2+2”会议体现出的美日军事同盟的强化,使一些人多次感受到美国的压力。有学者甚至担心,布什政府是否会在伊拉克局势稳定之后,“掉转枪口,对准中国”。

  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不全面。前者对局势的分析过于乐观,而后者则又像上世纪末那样,对美方的任何风吹草动,都表现得过分敏感。

  我们必须认识到,中美之间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由于美国在世界上的绝对优势地位没有改变,它试图将其当前优势转变成永久优势的行为方式也不会改变。美国仍是能够影响中国发展最重要的国家。我们切不可低估美国可能对中国现代化事业造成的损害。中美关系仍应在中国外交中占据突出位置。稳定中美关系,可以稳定中国外交大局,缓解甚至改善一些重要的双边关系,确保国内经济发展。如果某一天美国突然对中国施加巨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压力,我们会感到今天“轻压”状态的可贵。

  美国不习惯“崛起的中国”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美关系正在由晴转向多云。近年来,虽然双边关系有所改善,但中美之间在“9·11”前存在的核心问题今天依然存在,其中最主要的是美国决策层习惯了冷战思维,担心中国未来走向的“不确定性”。最近一波“中国威胁论”的产生是在中国实力上升而美国陷入伊拉克困境的特殊背景下的产物。美国同一个实力较弱、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中国打交道,已经习惯,不仅感觉良好,而且颇有经验。但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25年前的中国,经过1/4个世纪的高速增长,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升。一些人在看待现在的中国时想起苏联或19世纪的德国,甚而进行错误的比较,并不足为奇。

  这使中美关系步入一个十分复杂而微妙的历史时期。现在不是中国学习如何与美国相处,而是美国学习如何适应中国发展。长期以来,美国居高临下俯视中国,而现在多少要开始平视了。这使相当一些美国人不舒服,也不习惯,更不知未来将会如何。美国历史上曾经面对的对手,很多和其文化相近。但中国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文明,对许多美国人来说,中国仍是一个充满困惑的谜。美国已经承认“中国崛起”是一个它无法改变的事实,因而学习怎样与“崛起的中国”相处成为美国精英层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而美国学习怎样与这样的中国打交道的时期,将注定是两国关系摩擦频繁、复杂多变的时期。

  在学习适应中国发展的过程中,美国希望其中国政策有双重保险

  部分上因为美国同一个逐渐强大的中国如何相处没有经验,它总是缺乏一个明确的对华政策。出于冷战思维的定式,美国精英层最担心中国可能成为美国最难对付的挑战和威胁。虽然我们一再向美国表明,我们既不会在全球范围内反美,也不反对民主,更无意颠覆由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但进攻性现实主义者看到的是一个国家的能力而不是它的意愿,新保守主义团队也更愿意做最坏的准备。

  美国人也试图透过我国外交政策中的一些提法,寻找中国发展意图的蛛丝马迹,一些猜测加剧了他们对中国的担忧。他们往往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我们由于特定历史环境而提出的“韬光养晦”等表述,提出“中国强大以后会怎么样”的问题。

  美国精英层普遍承认,对“崛起的中国”既要接触又要防范。近年来,美国对华政策一直旨在建立和发展一个灵活的交往机制,既能包容一个崛起的、友好的中国,又能应对一个可能破坏现状、与美国发生利益冲突甚至对抗的中国。“9·11”前后布什的对华政策虽受“鹰派”和亲台势力的影响,但总体上并没有脱离这一基本框架。

  布什班子确信,对华既接触又防范的政策最能服务美国当前的国家利益。保持接触可以扩大和加深中国对美国的依赖范围和程度,同时又能加紧防范中国可能危害美国利益的行为。换言之,美国认为接触不仅可以维护其在华巨大的经济利益,还可以“影响、规范中国的行为”,将中国纳入由美国主导的现有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但这种接触不是简单的接触,而是“限制性接触”。美国同时又要建立对中国可能的“扩张”进行有效限制和约束的机制,做好军事上和战略上的防范措施。在学习适应中国发展的过程中,美国希望其中国政策有双重保险。

  最近一段时间,中美关系的确出现一些波折,但美国对华政策的钟摆并没有摆向对抗。当前中美之间的争执尚属两个大国正常交往中的摩擦。美国有“鹰派”也有“鸽派”,各种观点的交锋实属正常,况且美国亲华势力已经开始反击,佐利克的讲话和布鲁金斯学会最近启动的中国项目就是例子。影响当前美国对华政策的国内变数仍然很多,虽然美国对中国的警戒感并没有缓解,但笔者认为,布什政府没有想,也不会在剩余任期内“掉转枪口,对准中国”。

  随着中国国力的逐渐强大,我们的外交资源会越来越多,但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并未因此而减少。我们仍要高度重视、全面发展对美关系,不必急于对美国说“不”。这样会使美国人感觉到中国人重视中美关系。我们不仅要让他们知道中国不想让美国把中国看成敌人,更要说明,中国根本不想做也不会做美国的敌人。

  不可以说中美关系已经不重要。在相当程度上, 2001年至2005年初,中美关系的相对平稳,是因为中国通过支持美国反恐等举措体现出改善中美关系的决心和诚意,让美国感到中国起码不是敌人。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政界和学界一度对中国的动机高度警觉,后来中国表现出对美国的重视,多少减少了美国决策层的猜疑。现在美国决策层对中国依然忧心忡忡,中国目前对美国的态度会持续多久?

  在未来一段时期里,美国不仅无暇东顾,而且也相信中国不会挑战和威胁美国的核心利益。我们应看到美国现在维系的国际体系对中国现代化发展也是利大于弊。中国毕竟是冷战结束后从全球化进程中受益最多的国家之一。今后20年,中国仍然要主要依靠外部资金、技术和资源来完成民族振兴的艰巨任务。这是中美关系应该考虑的大局。

  当然,中国发展对美关系不能是无原则的,不能因为美国有“中国威胁论”,我们就不加强国防建设了。在发展中美关系的同时,在原则问题上,我们仍要敢于坚持,不能一味迁就。中国的安全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仍是自身问题。如果中国能够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美国精英层对中国的态度会发生更为实质性的改变。美国对华战略也可能在中国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现实。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