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百姓故事:《走进故宫》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19:42 央视《东方时空》
百姓故事:《走进故宫》

故宫导演王冲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百姓故事:《走进故宫》

拍摄文物小心翼翼


百姓故事:《走进故宫》

摄制组在故宫拍摄


百姓故事:《走进故宫》

摄制组在故宫拍摄


    百姓故事:《走进故宫》

  【喇叭

  同期:预备,开始!

  【故宫开门,开机仪式,推开大门,故宫太和殿,开谈论会。

  故宫,这座见证了五百多年明、清历史的神秘宫殿,终于敞开了她尘封已久的太和殿大门。

  她第一次被获准大规模、全方位的实地拍摄。中央电视台《故宫》摄制组和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们,在经过长时间的磋商,于2003年10月27日,大型纪录片《故宫》在故宫举行了开机仪式,拍摄工作正式启动。

  能够拍摄故宫,这几乎是所有从事纪录片工作人员的梦想,《故宫》摄制组大都是年轻人,大家更是十分珍惜这次机会。

  【王冲霄冲访谈画面

  (字幕) 纪录片<故宫>分集编导 王冲霄

  (王冲霄同期)不知道什么时候有这种意识,就是你想世界上哪有这样一个国家这样一个民族五千年就浸泡在苦难当中,跌跌撞撞始终也不死,每当她要死的时候,最后一口气突然脱胎换骨变成小伙子一样生猛,支撑我们这个民族,我们中国人走到今天是有一口气的,所以我一直想拍这样一个纪录片,能把中国人这口气表达出来的,故宫就是特别好的一个契机。

  【陈丽访谈画面

  (字幕)纪录片<故宫>分集编导 陈丽

  (陈丽同期)就觉得自己还是很幸运的,就是加入到这个创作队伍当中,完了跟故宫发生了关系。

  【故宫景色

  拍摄故宫不同于拍摄一般现实题材,摄制组在进驻故宫后,在博物院专家们的大力帮助下,就开机时间、通道使用、文物安全和人员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充分的研讨和积极的准备。终于就要迎来揭开故宫神秘面纱的这一天。

  【讨论会

  【王冲霄访谈画面

  (字幕) 纪录片<故宫>分集编导 王冲霄

  (王冲霄同期)像我们以前拍纪录片,一个导演、一个摄影、一个三脚架,一个机器,顶多再加一个录音就已经很奢侈了。现在一下子动辄三、五十人,百八十人这样一个场面,我们控制方面有很多问题,所以随着日期的临近,这种恐惧是一天天强烈。

  【搬机器,前期架设备

  外景组经过了一年多的拍摄,主要的空镜头已经完成了。2004年年末,各位分集的编导开始拍摄自己负责的内容。12月4日,王冲霄带领着他的摄制组开始了第一天的拍摄。

  【王冲霄访谈画面

  (字幕) 纪录片<故宫>分集编导 王冲霄

  (王冲霄同期)第一天,想得特别好,我第一天为了拍好,我第一天选了一个最好拍的点,里面涉及到再现、涉及到情景的东西最少的一个殿——交泰殿。

  【搬机器

  可是,拍摄工作却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容易。

  【王冲霄访谈画面

  (字幕)纪录片<故宫>分集编导 王冲霄

  (王冲霄同期)我们原来以为十点半开始往里运设备,就绰绰有余了。结果到下午五点半开机的时候,这个高台刚搭起来,灯光还完全没有调试好,当时就傻眼了。

  【架设备

  【王冲霄访谈画面,《故宫》第五集《家国之间》第一天拍摄的景(双画面)

  (字幕)纪录片<故宫>分集编导 王冲霄

  (字幕)《故宫》第五集《家国之间》

  (王冲霄同期)我们剩下的时间,可能实拍时间可能不到半小时,就拍了七个镜头。就是犯罪的那种感觉。

  【王冲霄访谈画面

  (字幕)纪录片<故宫>分集编导 王冲霄

  (王冲霄同期)当天晚上我就感觉当天晚上确实北京第一场寒流要来了,那时候真是浑身是一种,就是那种冻透了的感觉,那种感觉,特别冰冷那种感觉。就是不知道第二天怎么办。

  【搬设备

  遇到困难的不只王冲霄一个人、一个组,之前所有周密的计划好像都不起作用了。女编导陈丽同样遭遇了意外。

  【陈丽工作中

  【陈丽访谈画面

  (字幕)纪录片<故宫>分集编导 陈丽

  (陈丽同期)有没有当年故宫开放那一天进故宫来参观的人,那他一说该多好啊,然后助编就开始,先去哪儿去找呢?我说你先去那个故宫周围、皇城根脚下,生活在老四合院儿里的老人,到派出所问一问有没有年龄90岁以上的,他当时还得记事儿,否则那4岁、5岁也不行,问一问他们有没有来过(故宫)?这是我首先想到的,他们就去查了,找了一个星期没找着。

  原本想等完成故宫亲历者的采访之后,再有的放矢地拍摄故宫的计划也不能如期实现了,等待中的陈丽只好先进入实地拍摄实景了。

  由于故宫里很多文物是无法移动的,在拍摄上受到很大局限,拍摄能够移动的文物就成了编导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为了把这些文物最美的一面呈现在观众的面前,编导们费劲心思的想着各种的办法。

  第二年春节后的一天,王冲霄要拍摄龙袍了。

  【王冲霄访谈画面

  (字幕) 纪录片<故宫>分集编导 王冲霄

  (王冲霄同期)龙袍是很厉害的,康熙啊、乾隆啊这些,嘉庆啊,他们亲自穿过的龙袍,而且是在最高礼仪活动当中穿的,对皇帝来讲一年可能只穿一次,所以簇新簇新的保存得特别好,然后我想观众得看看龙袍什么样。

  王冲霄希望把龙袍呈现在故宫红墙绿瓦的背景下,使观众在欣赏龙袍的同时,感受到历史的痕迹。

  【王冲霄访谈画面

  (字幕) 纪录片<故宫>分集编导 王冲霄

  (王冲霄同期)我们所有的灯光摄影机、轨道、摇臂、全部都在院子里摆好了,包括支撑龙袍衣服架子,都摆好了。专家说你们在外面拍啊,我说是啊,你看怎么怎么,开始跟人家讲艺术,然后专家说我这个龙袍一百多年没有见阳光了,就是春天的时候,空气当中的灰尘,飘浮物沾到龙袍上怎么处置,没有任何任何经验。就是你这么拍的话,干脆你连龙袍见都不要见,因为我连盖子都给你们打开,转身就要走。然后龙袍呢,差一点就跟观众见不到了.

  也跟我们一开始的想法有关系,就是满脑子的镜头,可能对文物方面想得就不多了这是一个教训。

  就在王冲霄左右为难的时候,灯光师马立志凭借自己多年从事电影拍摄的经验,提出用密纹黑纱构建一个一百平方米的防光防尘大棚,这才等到了专家的认可,拍下了珍贵的龙袍。

  【王冲霄访谈画面

  (字幕) 纪录片<故宫>分集编导 王冲霄

  (王冲霄同期)再以后拍摄又重新战战兢兢地对待文物开始。

  其实一直以来,在摄制组所有人的眼中,文物不受损坏是第一位的。一天夜里,摄制组在一间狭小的房间拍摄,屋内只能容纳三四个人。

  【王冲霄访谈画面

  (字幕)纪录片<故宫>分集编导 王冲霄

  (王冲霄同期)实际上那天是北京第一场寒流来的那天,气温骤降了大约是十几度,最低的时候应该到零下十几度,左右,而故宫里边没有电,没有采暖设施,我们很兴奋就拍到后半夜,大约拍到凌晨四点左右。我就从屋里出来了,看到当时那个场景当时就愣住了。

  王冲霄看到,为了保护室内的文物不受到破坏,等候在外边的很多工作人员在露天睡着了。

  【王冲霄访谈画面

  (字幕) 纪录片<故宫>分集编导 王冲霄

  (王冲霄同期)有的裹着有的没有裹着军大衣。我那时候就觉得什么感觉呢,就是心一下子就沉下来了,就是,我也好,摄影也好,灯光师也好,就拍这个东西好是我们一个作品,就是…,其实一开始《故宫》拍不好,对不起故宫,对不起很多人,《故宫》拍不好,别的都不说,我觉得特别对不住他们。对不住这些人。当时特别特别难受。就是然后我就把离我最近的我忘记是谁了,我当时就把他推醒了,我说你在这儿这么睡哪行啊,肯定要坐病的,怎么办啊,他一笑,想想在宫里除了皇上以外谁在这儿睡过啊。

  在历时两年的拍摄中,拍摄的文物总数近百万件,无一损坏。而故宫博物院也为文物的拍摄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陈丽访谈画面,第十集《皇宫到博物院》(双画面)

  (字幕)《故宫》第十集《皇宫到博物院》

  (字幕)纪录片<故宫>分集编导 陈丽

  (陈丽同期)那个养心殿有一场戏就是溥仪,再现溥仪打电话那场戏。但是这个电话就没地方找了,故宫里有一个原件,但依据这个文物保护员原则来说,我们第一次申请的时候还是最好不要用,因为很珍贵了,也有点破了,那个东西都不是很完整了,尽量不要借,我们也理解这一点,我们就是用道具,全北京去找啊,到各个电影制片厂去看了,去找了,没有。我说这怎么办呀,没有原件就很会影响,当时一个是真实性,一个是效果,我们又回头跟故宫博物院的人说,说了我们对镜头的想法,说了这场戏在片子里的重要性,

  他们就同意了。说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剧组借走过,原来也有剧组去排戏啊,也想用啊,从来没有给过,这次就拿出来了,所以非常非常感谢。

  为了能够把故宫更真切地介绍给观众,摄制组经历了无数的不眠之夜。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拍摄工作渐渐顺利了。

  陈丽也找到了她要采访的故宫亲历者。

  【陈丽访谈画面

  (字幕)纪录片<故宫>分集编导 陈丽

  (陈丽同期)我找到了溥仪的弟弟、婉容的弟弟,最难能可贵的是我寻访到了启功先生,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因为启功先生他是解放以后第一批成为故宫,就是国家请他们来做书画鉴定的专家,就是他跟故宫有很大渊源,再一个他是清室善事委员会的顾问陈垣先生的学生,就2004年的12月18号,就我那天翻日记我还看见了呢,其实那天是我正式采访开机的,采访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启功先生。

  【成片中的画面

  【陈丽访谈画面

  (字幕)纪录片<故宫>分集编导陈丽

  (陈丽同期)亲历者的讲述,是我一直在追求的.我觉得增加片子的份量,可信度,这种客观地叙述,就这些老人,他们上了年岁的老人,90岁以上了,他们会随着时间地推移,

  会渐渐离我们而去,就他们会把那段历史就带走了,但是我把它们记录下来了其实那天剪片子的时候还有些伤感,因为可能那个别的大家、大师过世啊,因为跟我很远,我没有见过他们,知道这样一个新闻而已,有这样一个消息了,但是就是因为我接触他了,走近他了,跟他聊了天,然后他没有等到故宫播出,他肯定是对故宫很有感情啊,就没有等到故宫播出,我想这人就不在了。

  [《故宫》总片头

  2005年金秋,这也是《故宫》摄制组收获的季节。10月26日,12集大型文献纪录片《故宫》终于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中播出了。

  【陈丽访谈画面

  (字幕)纪录片<故宫>分集编导 陈丽

  (陈丽同期)我觉得这两年可能让我变得平静了。

  【王冲霄访谈画面

  (字幕)纪录片<故宫>分集编导王冲霄

  (王冲霄同期)两年下来,这种变化确实是在我身体里一点一点点发生了,

  【陈丽访谈画面

  (字幕)纪录片<故宫>分集编导陈丽

  (陈丽同期)因为她在闹市繁华里面当中,忽然你有一个一墙之隔,里面就变得安静了.

  【王冲霄访谈画面

  (字幕)纪录片<故宫>分集编导王冲霄

  (王冲霄同期)就我刚才说的,我一直在寻找,寻找这样一口气,这口气刚才我说的树立中国五千年,我感觉中国人有这样一口气不断再生的一口气,我自己也是这样,在我国三十几年的生命中,可能有很颓废的时候,陷入很低的低谷里,那时候需要一个气顶住的,你至少精神上会死亡,可能肉体还活着精神会斯文,我特别特别感恩《故宫》,让我至少现在觉得我找到这口气。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