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子打父”成家暴新倾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5日13:37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朱洁报道

  当教育专家们还在指责中国父母对子女“棍棒教育”的种种弊端时,殊不知在不少家庭中,孩子开始打骂父母,“子打父”成为家暴新倾向。

  上海市妇联玫琳凯反家暴热线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两年来,确实有不少家长投诉
过子女对他们的暴力,但更多的家长还是选择“家丑不外扬”的做法,遮掩了事。这种状况,让一向以孝道教育为传统的中国父母们思考,究竟是孩子们出了问题,还是现在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女性专家周美珍分析,缺失了人格教育和情感教育,孩子往往是不“健全”的,一旦遇到挫折,就很可能出现心理问题。

  【两代人关系的现状】

   60%不对母亲说“生日快乐”

  就是这几天,家住本市彭浦新村的老周夫妇心情沉重:夫妇俩没日没夜打了一个月工,挣了两千来块钱,却被儿子拿去办了一个同学聚会。“为了供他读书,我们两个吃苦受累。难道供吃、供喝、供穿、供读书还不够,还要供他虚荣吗?”老周妻子十分伤心。

  上海某大学对刚入学的大一新生所作的“亲情调查”,同样显示青少年与父母关系冷漠。

  在这份调查中,对“在家吃饭时,你是否会给父母盛饭”的问题,有44.93%的学生回答“否”;至于“当父母劳累了一天回家后,你是否会主动给他们揉揉肩或捶背”,60%以上学生的回答也是“否”。有10%以上的学生连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都不知道;超过60%的学生在自己生日时也不会想到向母亲道声谢谢,感谢她生育了自己;至于和父母的最后一次亲密接触如拥抱等,有近60%的学生不记得了,男生的这一比例更是超过了70%。

  周美珍指出,这种情况并非罕见。不少青少年对父母日益冷漠,更不知道体恤和感恩,这是青少年暴力的“先兆”:他们将家庭和父母当成了提款机,而不是感情的温床。

  及时求助,“家丑”可外扬

  现在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孩子的心理压力也随之加大,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只能到家里找亲人发泄。周美珍提醒,母亲不要过分溺爱孩子,发现暴力倾向要及时看心理医生,如果孩子上网,父母要注意引导;同时,父母应培养孩子的亲情观、友情观,培养孩子的爱心。

  周美珍说:“让人忧虑的是,现在还有一些遭遇家庭暴力的家长,碍于面子不敢向别人求助。我希望这些家长赶紧放下面子,不要让已经出现暴力倾向的孩子再向更可怕的方向发展。”

  【青少年家暴案例】

  ●“儿子对我拳脚相加”

  张女士(化名)10年前与丈夫离了婚,独自一个人抚养6岁的儿子。张女士说,刚离婚那阵生活很艰辛,为了孩子,她什么苦都能吃。白天,张女士骑着黄鱼车大街小巷地去卖盒饭,晚上在家帮人做点小针线活。“那个时候生活很苦,可孩子很懂事,每天我回家,他已经将饭烧好了,还会替我敲背揉肩。后来我的盒饭生意越来越好,可孩子却越来越不象话了。”去年,15岁的孩子喜欢上了网络游戏,每天回家后就泡在电脑前玩游戏。母子俩为了这事一直吵架,前不久,儿子问张女士要钱购买虚拟装备,张女士一直没有答应。没想到,儿子大发脾气,对张女士拳脚相加,甚至抡着拖把追着打妈妈。这两天,张女士只能睡在亲戚家,生怕回去后又与儿子起冲突。

  ●“拳头可以让妈妈闭嘴”

  小强今年18岁,两年前从某重点中学初中部升到一个普通的高中,父母盼望小强可以考上重点大学。家庭的重点工作就是要保证小强学习好。

  为此,母亲特地辞了职,替别人做钟点工,为的就是可以监督小强好好学习。小强说,他受不了这巨大的心理压力,母亲天天盯着他做大量习题,可自己的成绩依然徘徊在班级的二十几名。

  “我很沮丧,甚至对父母产生了怨恨情绪。有一次,我考试考砸了,母亲一回来就开始唠叨,说着说着就拿起扫把打我。我顺手挡了一下,她的表情挺吃惊,还后退了。”小强说,从那以后,他发现自己有能力反抗了,“母亲再唠叨的时候,我就对她恶语相向或打她,这样她就可以闭嘴了。”

  【青少年家暴原因探究】

  ●模仿父辈,以暴制暴

  周美珍说,她在做心理咨询时,接到不少家长的电话,他们谈起被孩子打骂的过程时总是痛哭流涕。“他们的内心有多难受我可以理解,但我还是得说,他们自身行为方式的不当,也是引发这种新型家庭暴力的根源之一。有的家庭出现了婚姻危机,父母之间大打出手,这时孩子动手打了父亲,从此父亲不敢再动手打母亲,于是孩子认为他的行为可以保护母亲。”周美珍认为,有的家长经常打骂孩子,殊不知孩子是成人的一面镜子,长大后的孩子就很可能模仿家长。

  ●过度溺爱孩子

  不少孩子在外是一个彬彬有礼的好少年,可到家中却成了脾气暴躁的小暴君。周美珍说,这种“屋里横”的小孩,与家长的溺爱密不可分,正是由于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无条件满足,造成了孩子人格上的缺陷。周美珍认为:“有的家长过于溺爱孩子,为了让孩子成才不惜一切代价,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除了学习外,与人交往、自立能力等其它各方面均不如别的孩子,一旦遇到挫折,他们就很可能出现心理问题。”

  ●情感教育缺失

  现有的学校教育,虽然提倡孩子的素质教育,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校还是将教育的重心集中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考分上,而忽略了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结果培养出“品”、“学”不兼优的跛脚学生。这种教育方式使得道德教育、伦理教育在中小学处于边缘化的地位,让许多孩子成为头脑发达、道德平庸的人。周美珍指出,正是由于情感教育的缺失,使得许多孩子日益冷漠,不懂得如何体恤和感恩;这一课,需要家长在平时的日常教育中,多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让孩子懂得如何爱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