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辉煌的足迹——我与“十五” 筑就雪域幸福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6日01:46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作为土生土长的果洛人,付洛一直在家乡工作。1997年调到州交通局工作,2001年任交通局局长。

  提起“十五”期间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公路建设,付洛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他说:“我出生在久治县哇赛乡的一个牧民家里。从记事起到后来参加工作,感触最深的就是路的问题。由于果洛地处青南高原腹地,地域辽阔、山大沟深,修路难、行路难的问题在
10年前还困扰着果洛13万各族群众。”“‘九五’期间,国家投巨资改造了省会西宁至州府大武镇的公路,基本上缓解了主干道路陈旧、难行的困难,从西宁到果洛已不像过去那样遥远。但连接各县的依然是低等级的砂石路,路况差、行车难,从大武到达日200多公里的路,汽车要行走整整一天时间,到久治、班玛、玛多更是一段漫长而令人生畏的路程;县乡之间基本上是无路可行,群众出行、干部下乡只能骑着马在茫茫草原上奔波数日。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状况严重影响了果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进步和提高,盼路、想路成为这一时期所有果洛人共同的梦。”

  谈起近几年的工作,付洛感慨道:“进入2001年,也就是我担任州交通局局长的那年,‘十五’建设计划出台,此时也正值西部大开发拉开帷幕,青南牧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全省的重点项目,贯穿全州各县的‘黑色’等级公路建设成为重中之重。和许多前任局长相比,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赶上了果洛公路建设的黄金时期,并参与了生我养我的雪域高原数千公里幸福之路的建设。”

  “‘十五’是果洛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史上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的时期。国家为果洛公路建设投资达23亿元,占同期全州固定资产计划投资的33%,为果洛50年来公路建设计划总投资的87%,是‘九五’时期公路建设总投资的10倍。其中西久公路大武至久治段改建项目投资8.85亿元,全程路面基本实现黑色化;花石峡至达日县城的公路改建投资近4亿元,使州府大武至其他五个县的道路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通畅和快捷。目前,州与县、县与县之间行车,最远的一天达到,近的只需几个小时,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付洛很是自豪。

  “抓住机遇,扩大和延伸国家投资项目的带动功能。在我们的建议下,由州委、州政府制定详实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向省交通厅衔接、协调和争取、落实资金近1亿元,使大武镇和沿线5个县城、10余个乡镇的21处过境线、环城线、连接线,以及通往久治旅游胜地年宝玉则的支线、大武至赛马场、大武镇区街道等也铺成了油路;投资216万元、全长18公里的阿尼玛卿雪山旅游公路得到建设;同时为方便牧民群众,在全州范围内修建了112座独立桥梁。”付洛如数家珍。

  据介绍,“十五”后期,果洛的县乡公路、乡村道路的建设全面铺开。投资8000多万元的班玛县至友谊桥公路的改建;分别投资1000多万元的久治县门堂乡至玛沁县红土山垭口公路的改建、达日县吉迈镇至德昂乡、多贡麻乡至达卡乡通乡公路的建设;新建改建乡村公路3129公里,全州66个牧委会通了简易公路。全州县乡公路网络基本形成,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出行,促进了各地群众之间物资、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同时也推动了牧区小城镇建设的飞速发展。目前全州通车里程达到6282公里,比2000年底新增3690公里。(作者 湘 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