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免职张保庆 留下教育的良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6日02:24 都市快报

  10月28日张保庆被免去教育部副部长职务。这个因其个性和勇气赢得掌声的人物再次引起众人的关注。

  8月29日下午,在教育部召开的2005年第11次新闻发布会上,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张保庆严厉批评了执行国家助学贷款不力的八个省市。这不仅让他自己成了新闻人物,也让一直以来议论纷纷的大学教育高收费问题,再度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

  这是一位寒门学子。读高中时,为了省下一元钱的路费,他每周徒步在学校和家之间往返80多公里。大学四年,他全靠国家助学金度日。

  他说,“人穷志不短”。

  这是一位部级高官。从翻译到驻外使馆官员,从处长到局长,从局长到副部长,宦海沉浮几十年,秉性不改。新闻发布会上,他大反官场常态,点名批评各地政府、高校和银行。

  这也是一位正直而又有爱心的人。看到贫困大学生无钱上学的种种窘迫,他潸然泪下。他说,实在有困难解决不了,你们可以来找我。为此,他办公室收到了两麻袋各地学子寄来的求助信。

  但看到一群“公仆”宴客时,他愤然为诗:“座上宾客皆岸然,一派潇洒逼窗轩……醉眼哪识膏脂血,冷眼观之心生寒。”

  这个人,就是张保庆。

  一次愤怒的发言使他成为焦点人物

  8月29日下午两点,高校新学期开学的日子,教育部召开了2005年的第11次新闻发布会,由副部长张保庆介绍以国家助学贷款为重点的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

  两点二十分左右,张保庆开始发言。让现场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是,他滔滔不绝地讲了四十五分钟,矛头直指某些地方政府。

  “资助困难高校学生的问题是一个老问题,但也是一个大问题,是一个到现在还没有得到满意解决的问题……我去年在网上听到一句话,这句话我听了很伤心,就是我们在喊空话、作秀、落实不下去。”

  三点零五分,张保庆开始答记者问。敏感的记者立即追问他刚才提到的八个省是哪八个?“八个省我可以说说,分别是海南、天津、黑龙江、内蒙古、青海、宁夏、甘肃、新疆。这里要说一说天津,他们的特点是基本上几年没有动。海南一个都没有贷出去,天津一个没贷出去。”张保庆说。

  这次远远超过常规发布会长度的谈话,后来被媒体解读为“张保庆发怒”,“教育部门被迫捍卫中央权威”,张本人也被称为“很有个性的部长”,“不带官腔,没有官话”。

  挺身为大学生诚信问题辩护

  张保庆认为,部分银行在承办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时,存在严重的嫌贫爱富现象,致使部分地方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难以解决国家助学贷款承办银行招标问题。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银行之所以对国家助学贷款积极性不高,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助学贷款成本高、风险大,而且收益总体不高。

  对此,张保庆有自己的一套逻辑:“大学生的诚信有没有问题?有。但我始终是这么看的,从宏观上判断,现在还不能得出答案说大学生不诚信。因为最早的助学贷款是2000年开始,八年的贷款,十年的还款期。到2008年才开始还款。还没有到2008年,你怎么说大学生不诚信。要做出准确的判断,一定要等到八年下来。第二,现在大学生尽管有问题,但从整体来判断,我不相信大学生是最不讲诚信的一个群体。第三,有点呆坏账又如何?将来国家助学贷款形成四五十亿的呆坏账,又如何呢?”

  “做事情要凭良心”

  自从点名批评八省市后,张保庆迅速成为媒介焦点,频频露脸。其实,教育系统内的人都知道,张早就以敢说、敢做著称,个性如此。

  “我平均每天接到的信至少是20封。”张保庆说:“每天下班前,我必须把当天的信看完。

  张保庆说他对这些信很留恋,因为这是一段艰难历史的见证:自1999年创建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以来,他几乎每天都会收到贫困大学生直接寄给他的信。有时间的话,他会选择晚上坐在灯下阅读、批复。信中那些悲伤的故事和无奈的求助,常常让他落泪、叹惜,甚至愤怒,以至于夜不能寐。“要带感情地做这个事情”,他说,“我们高校一天到晚在做思想工作、德育工作,如果这个学生家里有困难,就没人管,学都上不下去,那还有什么思想工作可做呢?”“我在教育部呆了二十六七年了,做事情我们都得凭良心。”

  或许只有了解张保庆的人才知道,他说的这是真心话。来自河南镇平的他是苦孩子出身,全靠着国家一个月18元钱的助学金,才完成了四年学业。

  如今,张保庆还时常回忆起几十年前的苦难,因为在他看来,有时候贫困也是一笔财富——激发起他学习的动力,让他的成绩在高中时代始终名列前茅。

  或许,从那时起,年轻的张保庆就已开始领略这个世界的艰辛。贫寒赋予了他动力的同时,也给予了他对贫困学生与众不同的感情。“在我脑子里,助学贷款这件事情比天还要大。”他说。据《南方人物周刊》

  张保庆经典语录

  ★我再次重申,家庭贫困学生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可先找自己所上的高中学校;高中解决不了,可找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解决不了,可借路费到高校报到;高校再解决不了,可以给我写信!

  ★我还是坚持去年说过的话,我们国家有能力、也有办法,确保高考新生能够顺利入学,确保在校的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辍学。

  ★教育部历来是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的,因为教育是一个要体现社会公平的最重要的部门,教育是一种崇高的公益事业,对凡是能够接受教育的人都要提供教育,所以将教育产业化违背了我们的办学宗旨,也违背了我们的办学方针,也直接违背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产业化的问题,我们教育部是坚决反对的,是绝对不能把教育产业化的,教育产业化了,就毁掉了教育事业了。

  ★大学学费已经超过了老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短期内绝对不能再往上提了。我和我夫人两个人的工资加在一起,也只供得起一个孩子上大学。

  ★我就不相信,我们培养的、接受教育层次最高的大学生反倒是一个最不讲信用的团体。

  ★国家助学贷款这件事非做到底不可,绝不能半途而废。

  大众评说张保庆被免职

  正常免职为何舆论大哗?

  国务院最近任免国家工作人员,免去张保庆的教育部副部长职务。

  这则不足200字的消息一出现,就引起舆论大哗。大家纷纷猜测这位“性格部长”是否是因为在职期间的一系列“真话”而被“免职”,并为此而愤愤不平——由此而引出的一个问题却值得我们深思,那就是,一个公众眼中的好领导是否就不应该被“免职”?如果张真的是因为打击报复的原因而被“免职”的,我们当然不能接受,但鉴于他曾经在公开场合多次袒露他即将“退休”的消息,我们有理由相信,他此次被“免职”可能正是因为年龄问题。

  我们应该理性的接受和面对这个事实,毕竟好领导也不能终身任职。在既定的政治规则面前,公众的热爱只能排在第二位。我们不能因为热爱这位“性格部长”就破坏了我们历经波折才建立起来的政治规则。如果这样,我们失去的将会更多。

  张若渔公众应有知情权

  官场上××被免××上任,太寻常了。然而,张保庆却不同,他的被免,异乎寻常地吸引了公众的目光。

  张保庆素以“敢说、敢做”著称政坛,尤其是他直言教育乱收费,公开点名批评执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不力的省份,毫不隐讳地说教育产业化违背社会制度等,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也成为饱受“乱收费、高收费”之痛的公众寄予厚望的人物。

  张保庆今年已年届60,这个年龄时段是不是他应退的规定年龄,公众不得而知。然而遗憾的是,报道消息尚不足200字,根本不能让公众从中得到某种信息,而更多的就是对“直言部长”被免职的同情和感叹。

  官员职位的上下,在组织部门正式确定之后就不是秘密,属公共信息。了解和掌握公共信息,也是公众的一项基本权益,应该得到保障。陆志坚

  张保庆简介

  1944年6月生,河南镇平人,中共党员。

  1964年至1968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法语专业学习;

  1968年至1970年,在部队农场锻炼;

  1970年至1979年,在中国国际旅行社天津分社任翻译等。其间,1973年至1976年,在中国驻乍得使馆工作;

  1979年至1983年,在中国驻法国使馆文化处、教育处任三等秘书、二等秘书;

  1983年至2005年10月28日,在国家教委、教育部历任处长、副局长、办公厅副主任、主任、国家教委副主任、党组成员;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都市快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