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违规生产源于无“法”能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6日03:36 山西晚报

  据新华社电 近日有媒体报道,据最新抽查结果,我国一次性餐具半数不合格,含有致癌填充物。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刘兆彬表示,质检总局正在对此事进行研究和调查。实情究竟如何?记者5日看到了这份“最新抽查”的报告原件:国家质检总局下属的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05年9月9日所发的2005年第12号文《一次性餐饮具、食品包装袋/膜产品情况汇报》。

  报告透露的国家监督抽查显示一次性餐饮具存在非常严重的安全质量问题。主要是,第一,卫生性能存在较大问题;第二,使用性能差,负重不合格,容积偏差大,有渗漏现象;第三,降解性能不合格。据环境化学专家、多年从事一次性餐具“打假”工作的董金狮介绍,一次性餐具是“微利产品”,一只正规生产的聚丙烯(PP)餐盒,成本约2角。

  为节省成本,许多产品偷工减料,在生产中大量使用碳酸钙、滑石粉、工业石蜡以及废塑料等违禁材料,将导致饭盒中所填加的矿物质和添加剂等与食品中所含的水、醋、油等相互溶解,随食品进入人体后,可能引发消化不良、局部疼痛以及肝系统病变等多种疾病,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严重者会导致胆结石、重金属中毒甚至细胞癌变。而这些不合格的产品,成本往往只有几分钱,渐渐把一些合格产品挤出了市场。董金狮说:“废塑料作为用来加工餐具的生产原料,危害是潜在的、复杂的。”他介绍了这种“加工”过程。先将废塑料粉碎,然后清洗两遍,洗过的水很脏。然后烘干、熔化,再挤成条状、切成颗粒。如此,废塑料摇身成为一次性餐具的“原料”。

  “废塑料从收集、加工、出售、利用,整个过程管理空白,在市场上也没有相应的标准、技术来检验,更没法处罚,所以不法企业越做越胆大。”董金狮说。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网络编辑:金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