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小城镇建设让大同收获了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6日04:20 山西日报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战略。大同市围绕“三农”问题寻突破,本着“以城固农、以城促农、以城助农、以城带农”的思路大打城镇攻坚战。通过3年的努力,小城镇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那么,在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同时,大同市收获了什么?

  金秋时节,记者走访了大同市的部分县区、城镇,感受了这里城镇建设的日新月异
和经济建设的生机盎然。漫步在各个县城的大街小巷,路宽街净、高楼林立、怡红快绿的景致比比皆是。记者发现,通过小城镇建设的带动作用,大同市不但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繁荣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推进了城镇化建设,同时也为大同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

  收获之一:

  小城镇的快速发展,使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转移,减轻了城市压力,缓解了农村深层次矛盾

  浑源县是一个人口大县,仅2004年一年,该县就投资7000多万元用于城镇的道路、公共设施、污水处理及绿

化工程的建设。本着四方引财、本地用工的原则,浑源县一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了就近务工的梦想。新建成的圆梦园商厦、恒吉利大酒店等餐饮服务型建设项目还增加了4000多个就业岗位。该县城镇建设还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如今,农民进城经商办企业的多了,向城镇集聚的也多了,在县城能容纳3000多户居民入住的各类住宅小区里,有近1/3住房被农民购买,出现了农村“人走地增”,城镇“人增地贵”的势头。

  长期以来,“县城像农村,土地没人问,办事要进大同城”的顺口溜在县城人口只有2万多人的大同县广为流传。别说是吸引农民进县城,就连县城的居民也在想办法往大同市区聚集。可经过两年来的旧城改造,大同县城镇面貌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镇土地价格接连攀升,人口也近翻番。在发展城镇建设的同时,全县的建筑、建材、装潢、餐饮等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由此实现了年均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1200余人的可喜成绩。目前,大同市共转移出农村劳动力16.8万人,其中在2004年新增转移6.67万人中,本市城镇吸纳的就占据了一多半。

  大同市小城镇的快速发展,让一部分农民在家门口找到了生产、生活的“乐土”。如今,出去打工的农民多了,依靠城镇建设发展个体经商的多了,服务城镇居民搞种养殖的多了,这些都极大地缓解了农村的深层次矛盾,并出现了“人赚钱,地赚粮,邻里和睦奔小康”的和谐农村景象。

  收获之二:

  小城镇的繁荣,加快了农村产业化和工业化进程,拓宽了民营经济发展空间

  2003年,大同市经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形成了“三个空间片”的城镇体系空间布局。一是以大同市区为中心的中西部片区,主要发展煤炭开采、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产业。二是以阳高县龙泉镇为中心城镇的东北部片区,主要发展食品加工、化工、机械加工、交通运输、蔬菜等产业。三是以浑源县永安镇为中心城镇的东南部片区,主要发展旅游业、轻纺、矿产资源开发等产业。

  围绕这一布局,矿产资源丰富的灵丘县,把小城镇建设同发展经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从2002年至今共投资6.5亿元,用于城镇建设,使城镇化率提高了9个百分点,极大地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3年来城镇建设的带动作用,使灵丘县地方生产总值增长了3倍,财政收入翻了两番,民营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也达到了90%以上。同样,阳高、天镇、广灵等县区将农村产业化和工业化进程溶入到城镇建设中,结合各地实际,通过园区建设和发展特色经济,涌现出了规模较大的阳高金光公司、天镇蔬菜综合批发市场、广灵精华集团等一批服务城乡发展的民营企业。并初步实现了工业拓展城镇产业、城镇服务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带动农业的良性循环模式。

  通过这一体系的建设,大同市城镇经济拉动了县域经济全面发展。2004年,大同市11个县区的GDP总和达到了124.07亿元,占到全市GDP的41%,比2001年上升了7个百分点,先后有7个县区的财政总收入突破了亿元大关。

  收获之三:

  小城镇功能的不断完善,成为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和农民素质、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石

  在左云县移民搬迁工程的兴隆小区内,记者不由得羡慕起这里的村民来:一座座

别墅错落有致,小区内满目翠绿,健身器材应有尽有,一座占地近2000平方米的公园里,雕塑、凉亭、草坪、喷泉等各具特色。往日“吃水花钱买,住房石头垒”的水窑乡兴隆沟村农民怎么也想不到,能生活在这样的家园里。而在大同市小城镇建设中,这样的农村就有数十家。

  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不仅使生活在城镇里的农民享受到了城镇化的好处,也给附近的农村带来了较大的变化,使农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如今,大同市各县区建成的集贸市场、农贸市场和灵丘、南郊、新荣等县区建成的各类公园、广场已成为当地农民购物、休闲的最好去处。天镇县一位县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今,城镇建设的环境好了,农民的举止言行也文明多了。原先认为最“土”的“乡下人”,现在就连穿衣打扮也向城里人学了。“农忙一时地里转,农闲一时没事干”的旧有生活模式,在城镇化的带动下正在悄然改变。

  据了解,2002年至2005年3年间,大同市各县区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17.08亿元,建设项目360余项,完成公共建筑面积54.24万平方米,完成生产性建筑面积26.46万平方米,完成住宅面积264.5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到了23.66平方米。

  本报记者赵志成本报通讯员宋建峰(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网络编辑:张星秀)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