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本报刊发的“王伟章连续报道”引起强烈反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6日07:16 扬子晚报

  涟水县灰墩乡王嘴村党总支书记王伟章的感人事迹经本报两次报道后,引起强烈反响。昨天记者在涟水和淮安跟踪采访,发现他的精神和作风正深深感动着当地的父老乡亲。

  ①昨天下午,淮阴工学院,一场学生党员座

  谈会正在进行,该院宣传部部长吴自华说:“王伟章把带领村民致富放在第一位,
个人致富放在第二位,他的精神崇高,他的事迹感人。我们在心灵受到震撼的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是的,王伟章所在的灰墩乡,有许多人在淮安布匹市场做生意,大都发了财。王伟章本来也可以继续做他的布匹生意,直到成为全村的“首富”,但为了父老乡亲共同致富,他放弃经商发财机会,回乡当起日子并不好过的“村官”;他先后两次患癌、两次手术,都没能动摇他改变家乡面貌的决心,这种个人事小、集体事大、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的“不要命”精神,深深激励着人们。该校建筑工程系大四学生祝涵告诉记者:“如果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像王伟章那样心里装着老百姓,那么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将会更快。”

  ②“一碗水端得平”的公正无私,是村民们信服王伟章的重要因素。王嘴村村

  民孙美效说:“王书记做事正派,当时搞中心村,有的人想走后门,找到他协商弄份好宅基,结果没用,他说不能让老实人吃亏。他家偏偏抓了差的,宅基上一个大水塘,但他不悔,很快就填塘盖房。我家呢,运气好,拿了好的,现在我的门面都出租,自己还做别的生意,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现在想想,多亏了王书记啊!”

  涟水县直机关干部钟涛对记者说:“王伟章之所以能得到群众称赞和拥护,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小事、实事的长期积累。俗话说百姓心中有杆秤,公道自在人心。王伟章搞制种,搞中心村建设,得到实惠的都是老百姓,这样处处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干部,每次支部换届总是全票当选也就不难理解了。这也为各级领导进一步转变作风做出了表率。”

  ③敢于“吃螃蟹”,带领群众建设“中心村”,王伟章不仅使村里的面貌发生了

  根本变化,也为正在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的当地县市乃至整个苏北树立了一块样板。灰墩办事处文化站长王胜标是王嘴村定村干部,由于工作关系,他和王伟章接触较多,他认为王伟章是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全心全意为百姓谋福利的典范,在他的身上体现出共产党员的一身正气。

  “中心村”建设最初并不被所有人理解。王嘴村前任支书王传章介绍说:“我当时态度就不是很积极,认为搞不起来损失会很大。但现在看来,中心村的确给村民带来了实惠,人员集中,人气聚起来,外地来做生意的人也多了,村民口袋里有了钱。老宅子腾出来的1000多亩土地也是一笔财富,做好了,收入还要增加。”

  然而为了建设“中心村”,王伟章吃尽了苦。儿子盖房,从头到尾王伟章呆了不到15分钟,别人家盖房,他却成天累日地做这做那。“老百姓信任他,就因为他关心人,能吃苦。他已经动了两次手术,现在维持他生命的就是精神……”吴晟马会东黄亚和朱鼎兆薛松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