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城乡樊篱在互动中消解 新区农民共享小康发展成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6日08:48 无锡日报

  本报讯(记者古月、仇逸艳)通过几年的发展,新区实现了以占全市3%的土地、4%的人口、5%的水电消耗,创造了全市17%的工业产出、13%的财政收入、1/2以上的进出口总额和1/3以上的到位外资。在奔向小康的进程中,此间的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去年全区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8300元,率先突破1000美元大关,位居全市各地农村之首。新区在坚持科学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的统一协调,使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百姓日子越来越红火。

  “奔小康,农村是基础,农民是大头。”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新区切实解决百姓的富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问题,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共享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升农村群众的幸福指数。新区推出非农就业、完善的社保体系、家庭经济和政府的体恤政策等一系列举措,力助农民增收。对农民增收贡献最大的还属非农就业,拉动了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一方面,工业产值及效益的增长,使在职非农就业人员工资性收入“水涨船高”,去年全区乡镇工业的工资总额达到6.87亿元,农村劳均收入达到1.45万元;另一方面,随着征地“农转非”劳动力的就业工作的积极推进,扩大了二、三产业的就业容量,今年上半年促进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超过3000人。

  社保的稳步推进,成为农民收入提高的重要保障。新区制订并操作了历次被征地人员生活保障与市社保并轨的实施方案,全区10万名已被征地的“农转非”人员纳入了统一的社保体系,确保了4.64万名被征地应保障人员全部享受征地保障待遇。去年,新区政府共投入4914万元为正常保养人员提供每人每月229元。据了解,全区老年社员人均享受的养保金及各项补贴一年也超过了3000元。

  新区通过规范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机制,改善农村集体资产收益分配制度,使“租金”、“股金”成为农民新的财富积累源。街镇居民还通过家庭经营和“房东经济”不断增加收入。政府也出台一些减免农民的负担和亲民的优惠政策,包括合作医疗、社会救助、生活补助、助学补助、拆迁安置补贴、物管补助等公益性支出,使农民无形中增加了收入。

  农民增收了,农村发展了。过去一些村落只有小段水泥路,其余都是泥巴路,村口是臭水塘,家门口是污水沟,邻里串一下门,不是一身灰就是两脚泥。现在,村村落落都铺上了水泥路,自来水管和污水管都埋到了地下,村口建起了公园,房前屋后筑有花坛,晚上,一排排路灯把道路照得雪亮雪亮的。春潮园、咏硕苑、振发公寓等一批现代化的农民公寓让人眼睛一亮。“要让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这是激活此间“富民工程”的原动力。一些镇、村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为农民减负增收。除了免交农业税以外,梅村镇政府还给本镇籍的纯农民每人每年补贴80元;由镇政府和工业集中区租用的土地租金,在原有的基础上每亩提高120元;就读本镇小学和初中的本镇籍学生,学费由镇政府代交。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