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走过56载温州人民广场:一个时代的背影(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6日09:02 温州新闻网

  题记:走过56载的市区人民广场尽管日渐沉寂,但却不乏历史底蕴,许多温州人对它怀有一份特别的眷念。11月2日上午9时整,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广场门庭和检阅台被推倒,宣告这一见证温州发展历程的载体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未来是历史的延续。如果抹掉过去,我们将愧对祖先留下来的文脉。为表达对人民广场文脉的尊重,今天,我们将历史典故用心加以整理收藏,就是想在创造未来的同时,珍藏历史传承历史——

  

走过56载温州人民广场:一个时代的背影(组图)

  前天,施工人员正在紧张地拆除建筑。郑晓群 张欢艳摄

  

走过56载温州人民广场:一个时代的背影(组图)

  ▲1950年10月1日,温州市各界在人民广场庆祝首届国庆。翁卿仑翻拍

  

走过56载温州人民广场:一个时代的背影(组图)

  ▲曾巍然屹立于人民广场正门外的钟楼。翁卿仑翻拍

  

走过56载温州人民广场:一个时代的背影(组图)

  ▲1992年冬天,师生们在广场放风筝。春雨摄

  

走过56载温州人民广场:一个时代的背影(组图)

  ▲1995年3月8日市妇女界在人民广场举行迎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的场景。许日尤摄

  

走过56载温州人民广场:一个时代的背影(组图)

  ▲2003年拦街福,人民广场内人山人海。赵用摄

   心灵深处的城市记忆

  67岁的市民古成晚,昨天中午转了好几趟公车,从市区南浦来到人民广场。火热的秋阳下,曾经见证过历史的广场显得空旷而寂寞。建筑垃圾堆积如山,几名工人在清理钢筋。老人站在废墟边,静静回味,心情恬淡。

  风雨中高亢的喇叭声,略带尘土味的空气,如林的红旗蔽盖天日;熙熙攘攘买年货,热热闹闹拦街福,风风火火看球赛……就像闪烁陆离的碎片,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从历史走来的人民广场,曾经在无数温州人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11月2日上午9时终于成为历史。

  “人民广场一带历来是温州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也是中心城区的心脏所在。”市政协委员沈克成,与人民广场有着许多难以割舍的情怀。不仅因其曾长年生活在广场附近,在这片空阔地上踢过球、洒过汗,看着它寒来暑往、日复一日地承担着体育场、展销会、锻炼休闲和群众集会等作用;也因其曾目睹或耳闻过关于广场的种种过往。这片负载着老城历史文脉的空间更像是温州的灵魂所在。

  从公元323年永嘉建郡以来,人民广场一带便是地方政权驻扎的核心区域。热心市民施正克为整理收集人民广场的历史变迁,曾经走访过许多老街坊,他记录下了85岁陈信宝老先生的回忆:明代温州府治所在地坐北朝南,规模很大。在中轴线南大门前方大约150米处的位置,建有一座大型的砖石照屏(照壁)。通常官府衙门或寺庙的大门外立照屏,主要是以此显示其威严和回避大门“直冲”,使之“归内”。陈老先生9岁时,此照屏不知何故被拆除。2年后,原址上又建成一座钟楼,楼高5层,青石垒砌,风格独特,如鹤立鸡群,为当时全市最高建筑。钟楼5层挂了一口铜钟,4层的四方窗口各镶嵌了一组圆形时钟,据说系“亨得利”钟表店捐献。抗战时楼顶又加装警报器。

  据市民苏虹回忆,“七七”事变爆发后,温州抗日歌咏运动蓬勃发展。1940年5月“青年歌队”队员鲁剑光建议:纪念抗战3周年之际,在“抗日战争阵亡将士纪念碑”(今人民广场前面)前,塑造汪逆精卫夫妇跪像,以告慰英灵。这一建议得到歌队指导邹伯宗和队友的支持,由茶山谢姓工匠根据照片泥塑,两座反剪双臂为铁链所缚、宛如真人大小的泥像,跪在阵亡将士纪念碑前。过往行人无不怒目唾骂。该塑像在温州沦陷期间三次被日军所毁。

  政治文化经济的载体

  1949年至上世纪50年代,市政府发动群众义务劳动,平整土地,围起了篱笆墙,并在场地北面建造简易的检阅台,将知府大院废墟改建成人民广场,并在广场北侧(炮台遗址)建造大型体育房和检阅台,人称司令台。1953年和1969年人民广场曾经历过两次大修整,随后广场内才有了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等体育场所,可举办大型赛事。站在人民广场的当中,周围的围墙是高高的,封闭的,只有一面朝南的大门,门板上的油漆总是那么斑斑驳驳。

  人民广场是连接温州各主要街道的心脏区域。父辈在这里迎来温州的解放和共和国的曙光;人们在这里挥泪送走去北大荒插队的同学;更多的温州人在这里高举旗帜标语参与过数万人的政治集会、大游行等。人民广场像磁铁吸引了全市的注意力,留存在多少人的记忆里。

  在作家戈悟觉的记忆中,他上初中时温州第一次来了大歌舞团(军区文工团)演出,就是在人民广场。他们看后都兴奋不已:“动作太整齐了,跟一个人一样!

  作家陈爱民回忆起当年离开温州赴北大荒的情景时,至今仍心有余悸。1970年5月16日清早人民广场的欢送会,给他们留下了哀伤的记忆。为欢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市民在广场上举行仪式,广场内外停了数十辆卡车,场面隆重而热烈,聚集的支边知青及前来送行的家长亲人有数万名。简短的会议结束后就要上车走人,为了再看子女一眼,许多家长争先恐后地往门外停车的地方拥挤,先是年老体弱的摔倒,接着发生相互踩踏,顿时一片哭喊声。因为事发突然,又无应急措施,伤亡相当严重。事后统计的数字是死16人伤60余人。

  “文革”中期,司令台被拆除,迁往广场东侧重建。上世纪七十年代,消防队员由于缺乏训练场地,便在人民广场的东南角建起了一座六层高的训练塔。从此之后,人民广场也成为消防官兵练习的战场。

  人民广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市区唯一的公众集会活动处。年逾不惑的陈先生原来家住县前头一带,求学时代每天都去人民广场早锻炼,年少时仰望司令台鼓励自己在跑道上坚持再坚持的景象仿佛还历历在目。住在广场路鼓楼街一带的市民成丰记忆中有在人民广场打水枪仗且哭鼻子的经历。在快30岁的金小姐记忆里,人民广场办展销会那几年,她的每件新年新衣服几乎都是妈妈在那里选购的,拥有着人山人海盛况、琳琅满目商品的广场展销会曾是她童年生活中最为渴望的一件事。

  改革开放以后,温州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唯独人民广场容颜依旧。它成了温州商品经济的一个展台。举办单位在广场中央搭帐设摊,各种各样的展览会、展销会、博览会,作为商家、顾客的大汇集而备受关注。在作家王手的记忆中,他的妻子当年曾经在人民广场搞过展销,每年都有几次,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生意一般,印象最深的是嘴巴和鼻孔每天塞满灰尘,水洗可以当墨;最不理解的是展销期间总有一二天下雨,这叫气象专家也解释不出。每年的广场展销会都恰巧逢潇潇细雨,市民们还是成群结队地来到市区人民广场参观元旦展销会。直到2002年10月,温州国际会展中心的落成,相关展会才移到别处。

  1994年的冬季,在人民广场,初次进入温州的100多辆桑塔纳却旺旺地烧起了一把火。这是温州人第一次在温州直购桑塔纳。受浙江省机电公司委派来温协办此次展销会的胡向东不过22岁,从未见过这样疯狂的购车场面:“展销会设在广场,没有保险箱,可每个来买车的人都带着一箱一箱的现金,工作人员数钱数到手软。”不到一周,100多辆车就一销而空。第二年,上汽大众温州维修站就在温州申浙的牌子下开张了。胡向东忆及当日盛况,连措辞都飞扬起来。

  在上世纪80年代,城区人口比现在少得多,城区唯有人民广场和体育俱乐部(旧称八一运动场、灯光球场)。几十年岁月沧桑,这里不知留下多少市民的足迹,培育出多少体育健儿。曾荣获亚洲冠军和全国冠军佳绩的“亚洲女飞人”张彩华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温州体育场馆建设的变迁:一个年代温州都有一座标志性体育建筑。人民广场就是当时温州的标志性体育建筑。

   蓝图中焕发新生机

  今年4月底,包括解放北路后巷、广场路等在内的府前街向北延伸道路(扩拆)地块开始动迁。随着大规模动迁的进行,一度沉寂的“人民广场何去何从”问题又出现在人们的话题里,人民广场会不会被保留?如果拆迁,该区域将如何改建?

  老一辈温州人一提起人民广场,感触总是特别深,人民广场的起起伏伏见证了他们人生的成长历程,因而部分市民希望,能够在府前街道路延伸工程中保留人民广场;也有人认为,从城市整体布局和发展的角度出发,需要把人民广场直接打通,使府前街和百里东路连接成一体,此举能将市中心商业圈的范围扩大至江滨路一带;又有人建议,延续人民广场作为市民休闲活动场所的功能,将其改建成街心公园和大面积的城市绿地。一时间,众多意见和建议被提出,并逐步汇总到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城建专家的手中。

  在人民广场浓厚的温州情结背后,改建方案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有关部门表示,对人民广场的改建从始至终,都贯穿着温州人民的深厚情结,要使改建后的人民广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为此,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广泛征求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后,根据我市实际需要,经过专家多方面的调研,初步规划出一套延续广场休闲功能、与旧城老街区相适应、蕴含温州情怀的方案。

  在初步规划中我们看到,人民广场中间的锻炼场所予以尽可能地保留,市民们仍可以在此打门球、练羽毛球,消遣和锻炼身体;并辅以文化雕塑和绿地,将温州历史截片通过雕塑、广场建筑的形式重现,老一辈温州人仍可以在此寻觅到记忆长河中的几许回眸。同时,该区域将被规划成为连接市中心商业区与江滨休闲区的重要通道。广场的东、西两侧打通、拓宽,使府前街和百里东路连接在一起,既能缓解该片区的交通问题,又可以将市中心商业圈向北拓宽。在广场下面,规划建设一个大型停车场,以解决目前老城区的停车难问题。有关部门表示,目前仍处于初步规划阶段,改造方案还在进一步论证、完善之中。

  市旧城改建指挥部表示,广场东侧的道路正在加紧建设中,争取在年底前修出一条便道,以连接府前街和百里东路。

  当前我市进行的旧城改造,势必涉及一些文物古迹,一些古迹的存亡面临抉择。如何做好城改中的文保工作,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熟悉的人民广场不复存在,但坐上“时光巴士”寻找老温州的文脉风情成为新的时尚……(记者 金志敏 潘秀慧 张佳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