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乐供销社重振旗鼓趟出服务"三农"新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6日09:41 石家庄日报

  从崩溃边缘走向新生

  谁也没有想到,一个濒临破产、倒闭的县级供销社,在新班子带领下奋力开拓、创新、发展,建立村级农资综合服务站便民利农,短短一年发生巨变。新乐市供销社因此而引起当地干部群众和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最近全国供销总社决定,在供销社系统推广他们的经验,以促进基层网络再造和改革创新工作。

  面对危局不再彷徨

  当年的供销社系统,曾经是莺歌燕舞一派红火景象,近些年来,社会变化迅疾,许多基层社陷于低迷、困顿局面。新乐市供销社原有下属单位29个,其中市直企业10个,基层社19个。在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中,由于体制陈旧、机制呆板、观念陈旧、包袱沉重、设施老化,经营逐步萎缩。到2003年底,先后有11个单位破产,630多名职工与企业脱离关系。基层网点不是瘫痪就是卖给个体经营。人心涣散、管理失控、资产流失,走到了崩溃边缘,新乐市供销社一点点地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在石家庄市供销社系统各项工作考评中,连续5年居于末位。

  2004年10月,该市新一届市社领导班子上任了。面对百废待兴的危困局面,他们没有气馁、不再彷徨,深知再这样下去,只能是死路一条。为了供销社的生存,只能背水一战。他们唱响正气歌,以壮士断腕的气概,下决心要重振旗鼓,杀出一条血路,打拼出一片新天地来。

  重返服务三农主战场

  解决农民最需要的事,重构农资经营服务网络是打开发展突破口的关键点。新乐市供销社在新乐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层层分包,多元化投资,全力建站。他们整合供销社原有农资经营网点,对符合布局规划的优先发展为村级农资综合服务站;供销社下岗职工回村租房建站;开放办社,吸纳社会网点加盟建站,把守法经营、诚信度高的社会经营户和农业“三站”的网点吸纳进来。从2004年10月份至今,已在该市160个行政村建起了323个农资综合服务站,构筑起了便民利民的经营服务网络。

  为了发挥好村级农资综合服务站的作用,新乐市供销社投资50万元,建成了库容3000吨的农资配送中心,在市区和较大乡镇建设了28个农资批发站,农资配送中心和农资批发站直接与厂商联系,以连锁配送的方式,把商品直接送到各村农资综合服务站,确保农资质量。各农资综合服务站普遍开展了测土施肥、小型农机具维修服务,还定期聘请农技专家讲解田间管理和施肥用药技术。他们还把村站建设与商务部“万村千乡”工程相结合,吸收一部分有条件的农资综合服务站增建日用消费品经营门店,加盟供销社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建成全市统一标识的“新乐市供销社利民农家店”,使村站不仅经营化肥、农药、农膜、种子等农资商品,还经营百货、五金、土产等商品,农民在这里购物可以享受到一站式服务。

  民、社受益得双赢

  新乐市村级农资综合服务站虽然起步刚一年,却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供销社事业迅速发展壮大。

  农民得实惠。如今该市160个行政村,村村都有农资综合服务站,由于村站统一着装、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发票、统一承诺服务,农民再也不担心买到假冒伪劣农资了。村站靠配送中心规模进货,平均每吨化肥节约成本120元,价格优势明显,农民不出村就能买到质优价廉的农资商品。今年以来,在其他地方农资涨价声不断的情况下,新乐市村站经营的化肥、农药、农膜、柴油、种子、饲料等农资产品,7个月共向农民让利400多万元。

  助农快增收。记者了解到,目前新乐市供销社把为三农服务的范围扩得更大,最近他们与南开大学蓖麻研究中心成功洽谈了优质蓖麻合作开发项目。利用当地沙滩闲散地广阔的优势,组织农民种植蓖麻,据测算一亩蓖麻一年就可为农民增收500多元。

  企业效益增。建站前,新乐市供销社系统农资市场占有率仅有40%。村级农资综合服务站建立以来,共安排113名下岗职工重新就业,原来经营不景气的供销社门店也恢复了生机,供销社农资市场占有率上升到95%,今年1—7月份通过农资综合服务站销售的农资商品达到5亿元,同比增长50%,直接为供销社带来经济效益80多万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