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人民日报》报道:青岛,创新催生品牌集群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6日11:42 青岛新闻网

  从品牌产品到品牌企业,从品牌企业到品牌产业,以品牌为载体推进产业升级、结构优化——

  青岛:创新催生品牌集群(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本报记者宋学春

  自主创新篇

  编者的话:紧紧依托自主创新,培育品牌,壮大品牌,进而实施名牌带动战略,青岛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是“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作为制造业大国,目前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还不很多,不少企业在全球分工的价值链中仍处于低端。青岛一些企业在引进国外生产线和制造技术的同时,瞄准先进技术,坚持走自主品牌的道路,逐步由单纯依靠低价优势、数量优势向争创技术优势、品牌优势转变。他们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

  今年6月,海信集团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处理芯片———“信芯”诞生,结束了我国彩电生产全部依赖外国芯片的历史。9月,国家质检总局评选公布的中国世界名牌产品中,海尔集团占了两个,分别是海尔冰箱和海尔洗衣机。

  品牌荟萃的青岛再度让人瞩目。目前,青岛已拥有11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世界名牌产品、44个中国名牌产品。一大批骨干品牌产品、品牌企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引擎,去年,海尔、海信、青啤、澳柯玛、双星等10家中国名牌企业贡献了青岛工业增加值的50%左右。

  从引进到创造,打造企业创新主体

  “这小小的芯片,内部集成着近200万个逻辑门、700多万个晶体管,要用肉眼分辨它们,至少得放大1亿倍以上。”在海信集团总部,总裁于淑珉手拿饮料瓶盖大小的芯片向记者介绍,这个“民族芯”有包含10项发明专利在内的30多项技术专利,其价格目前每片比国外同类产品低5美元左右。从7月2日开始,“信芯”已开始批量化生产,计划今年达到100万片产量。

  21年前,海信还靠引进日本技术生产电视机。一度没有核心技术的海信凭借完美制造和市场营销等经营管理优势,其电视、空调、电脑、手机等产品全部被评为中国名牌。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海信一直坚持“技术立企”,创自有品牌。截至2004年底,海信投入技术研发的资金达13.6亿元,每年的研发投入约占销售收入的5%。2004年,海信集团申请专利340项,其中发明专利53项。随着核心技术“瓜熟蒂落”,如虎添翼的海信将尝试由生产制造商向技术专利商过渡。

  观察青岛企业走过的品牌创建之路,人们可以发现,一些企业在品牌建设初期不拥有核心技术,却凭借经营管理优势,拥有了核心竞争力,但它们一直没有停止过创新技术的步伐。

  同样在21年前,海尔引进德国公司技术生产琴岛—利勃海尔牌电冰箱。早期的海尔就确定了“海尔冰箱第一台引进、第二台消化国产、第三台出口、第四台在国外当地生产”的战略目标。但这谈何容易!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你凭什么竞争呢?就是要靠创新。如果你的产品和别人的一样,就没办法竞争。关键要有自主知识产权。”

  海尔中央研究院集成全球先进科技资源,进行超前技术、新领域技术的跟踪、分析和研发。海尔已申请5460多项专利,参与了86项国家标准的制订修订,其中海尔防电墙热水器和“双动力洗衣机”还被国际电工委员会纳入国际标准提案。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海尔集团目前生产96大类、1.5万多个规格的海尔牌系列家电产品。

  近两三年间,青岛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十几家大企业与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信息产业部41所等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成果转让、技术服务、兴办项目联合体、成立股份制公司等多种形式,自办或联办新兴科技企业47家,投资总额7.6亿元。目前,青岛专利申请总量累计已达20412件,授权专利累计达到13093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实施率达60%以上。

  从产品到产业,谋求品牌集群发展

  “给人做鞋”的双星集团如今也给汽车做“鞋”。双星轮胎目前每天大约生产各种轮胎1.5万多条,产品远销广东、四川和东北等地,短短几年已发展成为中国轮胎十大民族品牌之一。双星延伸品牌价值链,已扩张至鞋业、轮胎、服装、机械等八大行业。

  从品牌产品到品牌企业,再到品牌产业,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青岛走出一条以品牌为载体推进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发展之路。

  早在1984年,青岛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品牌经济”战略。随着海尔、海信、青啤、双星、澳柯玛等骨干品牌产品和企业的涌现,10多年前人们就将青岛品牌集聚状况称为“青岛现象”。

  青岛的产业发展曾经也是条块分散,形不成大中小企业配套的产业链。这既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不利于品牌企业发展壮大。青岛市委、市政府决定对症下药,利用品牌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张旗鼓地引导品牌企业集群化发展,形成分工细化、配合紧密的产业链。市里制定《鼓励大企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出台22条扶持政策和措施,在投资决策、资产处置、资本运作等方面,为大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走进海尔工业园区,一条家电产业链呈现在眼前:14个海尔整机厂共吸引部件组装厂12个、零件厂55个、原材料及加工厂7个。目前,像家电产业一样,青岛的电子、石化、汽车、造船、港口等产业集群以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为主导构成,已发展成为“名牌产业集群”。今年上半年,这六大产业集群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41.44%,全市工业经济实现三成以上的快速增长。

  近几年,青岛在实施新一轮名牌战略中,又培育发展了红星、黄海、颐中等第二梯队企业,并形成各自的品牌产业。青岛正进一步加速培育品牌,开始多层面、全方位地构筑城市品牌集群,实现品牌经济向品牌城市的跨越。

  《人民日报》 (2005年11月06日 第一版)

  责任编辑 原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