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自设陷阱的教育悖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02:01 京华时报

  据深圳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04年11月的一份题为《深圳市外来人口子女教育现状及面临的难题》的报告,深圳市中小学就读的非户籍生2003年秋季为40.7万人,义务教育非户籍学生以年均21.1%的速度增长,非户籍生占在校生总数的比重,2003年已经升至62.6%,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已高达65.7%。

  教育需求的增长与教育投入的有限,的确构成了一个悖论。但解决这一难题,不是
设限,设限不是一种开放的心态,也不是一座开放的城市所应为之,尤其事涉教育公平。

  从以上统计,我们不难看出,深圳市目前在校学生大部分为非户籍学生,深圳所面对的难题,是如何解决日益增长的非户籍学生就学的问题。非户籍学生的增长,并没有影响到户籍学生的就学,“深圳小学、初中、高中缺多少个学位”也只是缺少非户籍学生的学位,在非户籍学生已经被资源瓶颈天然限制的情况下,再人为地对非户籍学生作出就学限制有何意义?难道还要把能够就学的非户籍学生排斥出去一部分吗?这非但不是破解之道,而且是思路粗暴的自设陷阱。

  受教育为公民平等享有的权利,提供义务教育等教育产品,使公民平等合理地享有这些产品,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服务,谈何“盲目地满足市场需要”。对外来人口子女入学作出限制,“深圳教育只能提供给那些为深圳作出贡献者的子女”,这个“贡献”该如何衡量?是否高学历人才、社会精英阶层为深圳作出的贡献就是贡献,那些一手一脚在工地上流汗、在烈日下苦熬的人们作出的贡献就不是贡献?

  如果失去公平,教育将会怎样?想起去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北京玉泉路小学看望就读的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在黑板上写下了“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的话语,我们要问:人为地在学生中划下户籍与非户籍的鸿沟的教育是什么样的教育?

  在一个二元户籍制度即将被时代荡涤的今天,一切开放的难题都必须在包容中解决,对于深圳这样依靠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发展起来的城市,对于深圳这样依靠移民筚路蓝缕所发展起来的城市,尤其如此。

  面对外来人口子女就学的问题,深圳应该更深层次地问一问———你是谁的利益之区?你为谁设限?你向谁开放?全国的其他城市在面对相同的困扰时,都应该有相同一问,因为在教育这条道路上,只能是共同进步,而不能走上排斥分化。

  摘编自《潇湘晨报》11月3日文/晓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