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小窑洞与大事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05:26 浙江日报

  橹明

  时下,“红色旅游”方兴未艾。笔者近日也赶了回“热闹”:到延安参观“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大型展览,得睹了各种珍贵历史文物。通过参观发现,每件文物其实都沉淀着一段难忘的历史,铭记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传承着一种伟大的精神。细心的人会注意到,展出的文物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一个“小”字:毛泽东用过的小凳子,刘少奇用过的小闹
钟,周恩来用过的小瓷碗,还有小纺车、小手枪、小火盆等等。文物虽小,天地却大,展现的是一种大气魄。

  小板凳探讨大理论。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板凳。1946年8月,毛泽东坐在这个小板凳上,与来访的美国女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长谈,第一次提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宏论伟谈。

  小礼堂召开大会议。延安的礼堂很小,条件也很简陋。然而,山不在高,水不在深,这里首演了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召开了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更为重要的是,在这里还成功举行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

  小窑洞蕴藉大事业。延安的窑洞也很小,光线不好,通风不良,可革命先驱们就在这样的小窑洞里指挥着一个个著名战役,作出一个个重大决策,书写着一篇篇宏文巨献,推动着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不断前进。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毛泽东选集》(1-4卷)收录的158篇文章中,有112篇是在延安的小窑洞里写成的。

  反观当时的国民党政权,住的是大都市,吃的是大鱼大肉,有的是800万人的庞大军队,用的是飞机大炮。可是因为政府与人民为敌,官员腐败成风,将帅勾心斗角,军队士气低落,结果很快就陷入政治、经济、军事危机中,人心违迕,四面楚歌。历史就是这样,不停地进行着大与小、强与弱的变换。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记得一首陕北民歌这样唱道:“瓜连的蔓子,蔓子连的根。老百姓连的共产党,共产党连的人民。”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小窑洞所浸染的延安精神始终是百姓心中的一盏明灯。而延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

  今天,我们各方面的条件与延安时期相比都有了天壤之别。毛泽东当年能在小炕桌上写出惊天动地的大手笔,我们也应写出现代化建设的更加壮丽的历史篇章。革命先辈们能在小窑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动着抗日救国、夺取江山的大事业;我们也一定能让延安精神发扬光大,再创辉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