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降低虚高药价需对体制“动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05:28 浙江日报

  据《人民日报》

  每次降价后,降价药品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疗效相同的“新药”,于是,价格又恢复了原有的水分。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药品的定价依据是模糊的。

  先看成本。由于缺少公众的参与,价格主管部门的几个工作人员要面对全国数千厂
家生产的上千个品种数万种规格的药品,根本管不过来,只能根据企业报来的数据核定成本。然而药厂给出的成本常常是虚高的,因为药品的主要成本是研发费用,而我国自主研发的药品不多,大多是仿制药,这就使“新药”改头换面高价出售有了可钻的漏洞。

  再看市场供求。价格主管部门通常更关注市场需求量较大的药品,但这些药品目前的市场需求状况并不真实。降价目录中的药品大多是抗生素,是要凭医生处方才能销售的,其销售量的80%在医院。而医生往往是大笔一挥,开出长长的处方,一个小小的感冒,也要开三四种抗生素让患者服用。再加上医生回扣、以药养医等因素,市场需求难免畸形放大。

  在这种状况下,那些与降价药品疗效相同的新药自然会“横空出世”,甚至出现过同一种化学药有50多个商品名称,连医生都被搞晕的怪事。因此,要让药品质价相符,降价只是权宜之计,关键是要不断推进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从根本上消除药价虚高的土壤。(据《人民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