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为期三天的05年零售集团跨采会收获10亿大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06:12 扬子晚报

  本报讯为期三天的2005年跨国零售集团国际采购会昨天在南京圆满落下帷幕。记者昨天了解到,这次跨采会上的总订单和意向成交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主办方有关人士表示,这是“意外收获”——因为跨国零售集团寻找到了一大批新的供应商;中小企业了解到了国际采购规则;国内零售商学到了国际先进的采购理念和流程。因此,10亿元的总订单和意向成交额也就成为“意外收获”。跨采会这一意外收获的确令人欣喜,但记者注意到,参会企业的“冷热”遭遇颇耐人寻味。

  现场一家玻璃制品企业具有欧式风格和价格优势的制品引起了不少国内外零售商的关注。这家来自盐城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原来只是生产化学玻璃仪器的,近几年转为生产仿水晶制品,如烛台、香水座,已经出口到欧洲、美国等地,销售额比前几年翻了10倍。而新科推出的全球首款46英寸EVD液晶电视,以突破30000元的价格批量上市,也引来现场众多零售商侧目。此外,汽车导航器企业出示的展会新品也格外亮眼。而一些食品、服装企业展位前则问津者寥寥。

  参会的沃尔玛全球采办中国区主管黄育才在分析市场需求量时告诉记者这样一个通则——市场需要的25%%是时尚商品,50%%是以时尚为基本要素的商品,25%%是基本要素商品。成熟的供应商要了解这一点,提供不同的商品。业内人士认为,被冷落的商品大多存在与上述规则不符之处。比如商品的基本要素——价格没有优势,时尚商品的设计过于滞后等。这就造成很多商品在跨国零售企业首轮信息收集中就被无情淘汰。

  其实,展会商品遭遇的“冷与热”并非是一种偶然。记者注意到一些细节: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的总裁们在展会高层论坛上就全球零售业发展进行相关演讲时,很多参会老外始终认真地听到最后,而国内不少企业却早早撤场;TESCO等外资卖场在展柜上放的说明材料一般不多放,以避免浪费,而国内不少企业却把材料到处发放,最后甚至搞起了促销;还有的国内企业抱定自己的商品总会有人要的心理,坐等机会送上门,结果反而少有问津者。

  有关专家指出,在家门口举办的这场国际跨采会,除了给国内企业带来机遇和“馅饼”外,还是一堂生动的营销实例课,值得国内企业细细品味个中滋味。(薛蓓沈春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