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郑必坚称中国和平崛起是维护世界和平坚定力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11:05 桂龙新闻网

  “和平崛起的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在11月3日举行的“东亚地区合作与中美关系”国际研讨会上联系中美关系问题作上述表示。他从三个方面对这一观点进行了阐述并指出中国和平崛起的三大必然趋势。

  大局意识务实精神是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推动力

  郑必坚说,第一个方面是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大局意识和务实精神才能不断促进中美双边关系健康稳定地发展。中美关系对双方来说都是最重要最复杂的双边关系,在中美两国从生产、消费两端推动当前全球战略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强中美互动,对中美双边关系健康发展,实现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世界都至关重要。

  他着重指出,美国国内在今年上半年关于中美关系的大辩论中,布什、赖斯等一些美国政要,坚持以中美双边关系的大局为重,务实地回应中方的诚意和善意。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关于中美关系的重要演讲,是今年来美国高层对中美关系所做的一次明确的政治表态,是美国对华政策的提纲挈领的且有分量的表达。

  郑必坚认为中美关系发展进程的重要趋势是要有大局意识和务实精神。双方能清醒地把握大局,以务实态度对待种种实际问题,就可以抓住机遇,把中美关系推向积极方面。反之,就会发生战略误判,人为地误事。

  第二个方面,要持久地促进中美双方的沟通和理解。郑必坚认为最根本的认识是美国怎样看待中国共产党,怎么看待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的根本走向。他进一步指出,一是从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从1979年的不同作为说起。苏联共产党在这一年决定出兵阿富汗,做出谋求世界霸权的选择。而中国共产党则在这一年召开了著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定,走上了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的发展道路。中国沿着这条道路已经走了26年,还将继续走下去。 二是经济全球化成全了中国和平崛起建设。经济全球化下,任何一国都不必通过对外扩张获得更多殖民地去掠夺更多别国资源,而是可以通过全球化条件下影响要素的市场化流动去获得现代化建设中所必须的国际资源。三是中国共产党奉行的外交政策的核心理念:对外谋求和平,对内谋求和谐,对台海局势谋求和解。自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中国走向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以来,中国始终坚持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民主政治、法制国家、先进文化与和谐社会结合起来。经验表明,民主和法制密不可分,不要法制的所谓的大民主,只会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而健全民主制度,完善民主形式,扩大人民对政治的参与,将会给人民带来福祉。

  第三个方面,郑必坚强调,中共与苏共之所以走了不同的道路,深刻的根源在于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认识不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关键在于对本国历史文化传统的认识,在于对自己人民愿望的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所认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以和为贵,和而不同;讲信修睦,善待邻邦;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中国和平崛起的三大趋势

  郑必坚联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阐述了中国在21世纪上半叶的和平崛起,有三个必然大趋势。

  趋势一、中国将积聚一切力量谋求自己的发展。2030-2040年代,中国人口将要达到15亿的最高峰,从一定意义上,解决好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生存权、发展权,就意味着中国对人类作出了较大贡献,同时办好这件事需要几代中国人的努力,因此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威胁任何国家。

  趋势二、中国人将坚定不移地立足本国基础,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更加自觉地走一条依靠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并同一切相关国家深化依存和共赢的道路。

  郑必坚分析说,由于中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因此中国将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道路,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2010年中国国内人均生产总值要比2000年翻一番,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则要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并且使中国环境恶化、耕地减少状况得到有效控制,使国际收支得到基本平衡,使开放型经济达到新的水平。因此中国将致力于扩大内需,但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不给别国增加负担和麻烦。

  趋势三、中国的和平崛起将是从消费过程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的和平崛起已经不仅仅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还有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意味着在中国的又一次伟大变革,意味着中华民族又一次伟大改造。

  来源:新华网选稿:黄珊作者:张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