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代人物周报专题 > 正文

荣毅仁夹缝中的智慧生存:时代油彩难掩旧式优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14:40 时代人物周报

  在荣毅仁身上,时代的油彩总是难以掩饰传统的优雅与商业大家的智慧

  本报记者 张雁丽

  全世界的资本家当中,或许只有中国的资本家身上的颜色最为丰富:在台湾分蓝、绿,在大陆则多半与“红”有点牵连。

  自从近40年前把全部产业交出来与政府公私合营以后,荣毅仁就成了大陆最红的“红色资本家”之一——甚至在十年文革被打倒期间,他也享受了很多当时共产党的高级干部也未必享受到的保护。

  从1979年至1993年,从63岁到77岁,荣毅仁达到了一生事业的巅峰。他创办了国内第一家对外开放的窗口企业——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CITIC)。在他领导的14年间,中信由最初的十几个人发展到3万多人,共创办了中信实业银行等13个直属公司、7个直属地区子公司、6个下属公司、7个直属海外子公司,公司总资产到本世纪初已超过800多亿元人民币,发展成为国际上著名的跨国集团。

  对于中信的辉煌,荣毅仁说:“其实我们也说不上创新,不过是把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拿过来加以消化改造,便成了中国式的东西罢了”。

  传奇是无法复制的。因为它浓缩了那个时代与人生的精华。

  对于他的过世,很多人出言谨慎,以至媒体上的报道有相当一部分是“炒冷饭”——原因很简单,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商人,他是前任的国家领导人,是中国现代职位最高、最成功的红色资本家之一。

  对于一个开创时代、改写历史的人,人们对他有各种各样的敬称。但中信人对他的一个尊称是始终不变的:老董事长(荣董)。

  夹缝中的智慧生存

  历经三朝五代,荣氏家族早已非一般工商业富豪可比。他们是“看不见的顶层”,是网上的伪贵族们做梦也达不到的豪门。不管是红还是黑,各种时代的色彩只是丰富了他们的财富家史,让他们更为神秘更为传奇。不管有钱还是没钱,在朝还是在野,为官还是为商,荣毅仁始终表现出一种应对自如的大智慧。厚厚的时代油彩总是难以掩饰他身上中西合璧的旧式优雅。

  在上个世纪的发家史中,荣家与政府的关系也并非总是默契。北伐时期,蒋介石要求荣毅仁的伯父荣宗敬承销债券——“二五库券”,被时任上海纱联会会长的荣宗敬以纱业艰难为由拒绝。蒋介石一怒之下通缉荣宗敬,查封荣宗敬家财。最后经国民党元老吴稚晖等人斡旋,花费十万银元,才得解脱。直到临近解放,荣毅仁还被敲诈了一万美元。在一个变乱无常的时代,破财免灾是商人最基本的生存之道。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荣毅仁这样的“红色资本家”对新生的红色政权怀抱的憧憬,对清明政治的期待。

  商人——红色资本家——新中国的副市长、副部长——红色资本家——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的一生在两种制度、两种身份间不断转换。他自己是如何看待这种变化呢?

  1956年荣毅仁当选上海市副市长一职, 记者问他今后的工作打算,荣毅仁说:“人民要我做什么,我就应该努力去做什么……我相信我能够做到守职尽责。”

  上世纪70年代末荣老板衔命创办中信,用借债、租赁等方式为国家建设筹集资金,这些在某些人看来过于超前的做法引来了非议。荣老板在一次“上书”中申诉:请理解我在夹缝中走路的艰难!

  在生意上,荣毅仁素以眼光远大、善交朋友著称。1987年荣毅仁在美国接受“良知奖”时说:“生意是靠人来做的,如果双方真能以诚相见,即使一时做不成生意,仍可做朋友,要把眼光放远些。在经济活动中,双方要有‘生意不成人情在’的气概。”

  在旁人的眼中,荣毅仁是个谨言慎行之人,很少就自己的经历发什么感慨。在他复出之后,一次与海外圣约翰大学校友的对话中,他讲过一段比较动感情的话:“祖国,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人民、土地、物华、人情以至她的前途,她的一切,是一种永恒照耀我们去追求真理的光。只有在这种光的照耀下,才能逐步接近真理,认识真理。而掌握了真理,就能为祖国增光”。

  这就是一个中国商人的智慧:他可以献出全部家产;也可以平地打造一个价值800亿的金融帝国;最重要的是,他要教出一个同样能够赤手空拳打天下的儿子并帮助他成功。尽管着洋装、读洋书、说洋文,浑身“洋派”,精通西方的企业制度和商业规则,但骨子里他仍然是一个传统中国人——他信奉的信条、他赖以安身立命的仍是中国商人传统的信念与智慧。

  离政府越远,离市场越近

  1987年前后,香港回归成为定论,一股资金外流潮骤然袭来。荣毅仁趁势直入,1987年1月16日,香港中信决定收购国泰航空12.5%的股权。其后,又收购港龙航空38.3%的股权,取得香港电信公司20%的股权。这一系列大手笔的收购使香港媒体一片惊呼:荣毅仁“收购香港”。 在中信、光大等中资公司发起收购战之后,投资于香港的内地资本系统企业已超过1千家,其投资总额超过250亿美元,中资企业的地位变得举足轻重,这也维护了当时香港的经济稳定。

  政府与企业、政府官员与企业家之间这种特殊的亲密关系,造就了八十年代官办公司的辉煌,也为其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光大集团的巨额不良资产中,接受中国投资银行的不良资产占到相当比例。中信集团对国有企业的投资、贷款也形成了一部分不良资产;更有不少国有信托机构陷入地方政府的债务泥潭之中被迫关闭。另外,企业的官办色彩使得个人决策权力不受约束,市场风险无法得到有效的监控,腐败和渎职行为时有发生。

  本世纪初以来,随着内地和海外经济交流日益密切,“红筹”已经逐渐蜕去早年的政治色彩,而逐渐成为在香港设立的中资公司或中资控股公司的统称。

  而荣老板倾注最大心血的中信集团则在2002年宣布改制为国内第一家金融控股公司。同时改制的还有另一位红色资本家王光英创办的光大集团。像绝大部分国有企业一样,这两家国内最大的金融企业集团已经逐步转向股权多元化。

  荣毅仁本人在1993年离开中信就任国家副主席一职,成为“红色资本家”中官职最高者。王光英则在当年就任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而早在1978年,他的爱子荣智健已经凭一张单程签证入境香港,在家族的资助下开了一家电子厂。九十年代之后,已经是香港人的荣智健凭借乃父的人脉、背景和个人才干纵横香江,掌控香港“中信系”的旗舰公司中信泰富,并成为胡润财富榜上的第一富人。

  “离政府越远,离市场越近”,光大集团的现任董事长王明权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似乎可以看作“红色资本家时代”谢幕之后,企业家对政府与企业关系的一种反思。

  “仔细观察这些年,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合作,正静悄悄被两地的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互来互往所代替。”新加坡联合早报谭蕾这样评论。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