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世界新闻报专题 > 正文

英语在中国沉浮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9日14:53 世界新闻报

  孔寒冰

  学英语是好,但不可让它伤害了母语,否则就是把好好的汉语和英语都给糟蹋了。

  为什么要学英语?这与实用主义有关,于是我们看到,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英语时而遭排斥,时而受追捧,沉浮背 后反映的是形势变化和国人的实用选择。

  近日,一篇题为《彷徨的一代:被英语强奸了的中国人》的文章在网上流行甚广。该文作者认为全民学英语违背了大 部分人的意愿,断送了中国科学的前程,夺走了好多人的饭碗等。

  对于如此激烈的言辞,笔者当然难以认同,但却由此想到了很多,最先想起的是一则虚构的童话:

  一天,母老鼠带领一群小老鼠外出觅食,碰见一只猫。母老鼠学了两声狗叫,猫立即夹着尾巴逃走了。这时,母老鼠 对孩子们说:“看见了吧,学习一门外语有多么重要!”这生动地说明了学外语的实用主义态度。

  回顾过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向苏联“一边倒”,于是,全中国人民一齐学俄语。英美是帝国主义,所以对它们的 语言自然是不屑一顾。

  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反帝反修成为对外关系的主旋律,于是英语俄语都是无用的了。当时,一位小学生写的打油 诗风行全国:“我是中国人,为啥学外文,不会ABC,照样当好革命接班人!”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与外界的交往多了起来,外语(尤其是英语)又成了不可缺少的工具。笔者上大学时的专业是 政治,但同学们都称自己是政治系外语专业体育班,因为每天干的事主要是早上跑操,白天背外语。

  再往后发展,学英语与出国紧紧联系在一起,于是,中国出现了“寄托”(GRE和TOFEL的戏称)一代。19 99年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后,许多学子气不过,发誓“不考‘托’,不考‘寄’,一心一意打美帝。”可是没过几个月 ,中美、中英关系由阴转晴,他们的誓言立马变成了“又考‘托’,又考‘寄’,打到美国后方去。”

  到了今天,随着中国融入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英语不仅成了各种层次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成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 一部分。但是,有人开始对英语发难了,本文开头提到的那篇文章即为其中代表。

  其实,笔者对学习英语的消极后果也有担忧。作为中国人,学好英语无论如何不能以不会说中国话为代价。如今,在 许多青年学生的笔下,无主句、被动语态、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多了,可中国话却让中国人看不懂;有些人则时常将汉语与英 语混着用,说的是不伦不类的“洋径浜”。

  相关专题:世界新闻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