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高校贫富分化"情景剧":送水求学VS开丰田上课(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15:10 国际在线

  ■链接一

  开始连地铁都不会坐,他是如何心理脱贫的

  接过记者递过去的一杯水,上海交通大学的陈恩桃咕噜咕噜一口气喝完,说:“太渴了,太渴了。”整个上午,他从市郊赶到位于市中心的上海市第二中学,为20名市区贫困
家庭的孩子义务补课。“我也是贫困生,我喜欢与这样有类似经历的人一起交流,或给他们一些帮助。”他的话里,透着一股豁达。

  最“丢人”的事情发生在地铁站上

  这份豁达来得不容易。2003年9月,他从四川自贡市的边远农村独自来上海交通大学农学院报到。“下了火车,一见高楼林立,人涌如潮,我一下子竟有点不知所措。”陈恩桃回忆说。最“丢人”的事情发生在地铁站上。他说:“买了张地铁卡,排着队轮到我检票了,我竟然不知卡该往那儿插,鼓捣了半天,排我身后的人都快不耐烦了,弄得我脸唰地就红起来。”

  当时的学费是7450元,可陈恩桃携带的银行卡里一共仅存有6000元,这还是家里父母到处借了凑起来的。幸好,学校的“绿色通道”和助学贷款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不过接下来的现实却让他时时身处窘境,随之而来的是挥之不去的一种心理自卑和自闭。

  跟许多贫困生一样,他的内心变得自尊而敏感。在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普通话带有家乡口音,他不爱跟人交流,尤其“不愿跟上海人说话”。

  家教经历给他带来了意外的收获

  很长一段时间,陈恩桃将自己封闭起来。他喜欢离开学校,跑到很远的地方去做家教,把周末的时间都抛掷在校外,“最多的时候做8份家教,既是为了打工赚钱,也是为了远离人群,避免他们的语言和眼光触到我的痛处。”

  不过,家教经历给他带来了意外的收获。“我走进很多城里人的家庭,在给孩子辅导的过程中,亲眼见识了城市里贫穷和富裕家庭的居住、生活状况。许多人都在艰辛而体面地活着,贫困生凭什么要自卑自闭?”

  从“外围”了解了这座城市的“心态”之后,他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融入到学校的生活中去。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他做过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值班员、楼道清洁工、网络管理员、学生事务中心助学部的干事等,同时,还担任了插花协会的会长。“多种勤工俭学和协会的工作,在解决我经济困难的同时,也极大地锻炼了我的能力,促使我尽快融合到学校这个整体当中去,收获一种成就感、认同感与归属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