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前途茫然的针灸师 专业考核已不存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18:07 时代信报

  ●今天,想考针灸师的人连个主管部门都找不到——因为在中国,这种专业的考核已经不存在了!加上针灸专业具有很大的技术风险,所以,传统的针砭绝技正濒临失传的境地。

  ●在国内所有的大小医院,针灸都被归纳在理疗科。理疗是什么?理疗是西医的概念,而理疗本身,就可以用电来替代。

  ●中医诊所的外面,是高节奏的现代时尚都市;而诊所里面是什么?是满屋痛苦不堪的病人,他们大部分都在贫困线上挣扎。中医师在这里看不到利益,只看到残酷。

  前途茫然的针灸师

  在汉渝路四方井,针砭师李富勇是个传奇人物,街边“没人不认识他”。但诊所很简陋,与传说中他的神技相距甚远:一间两居室的公寓房,没有任何的指示牌,只有门口剪贴了一些发黄的媒体报道,告诉你这是一间针灸诊所。还有一张纸糊的告示,上面写着“孤寡老人及特困家庭免费应诊”。

  走进房间,俨然进入另一个世界,刚刚经历的繁华和喧嚣一下子全抖落在外面——仿佛被一种不知名的感觉阻隔起来。

  大人呻吟,小孩哭闹,逼仄的

客厅其实就是熟悉的医院病房,那些气息也是熟悉的,一种扑面而来的痛感。里面大多是残疾人,妇女和老人。站着的,坐着的,躺着的,刚出去几个,又进来几个。

  即将失传的国粹

  李富勇与针砭结缘,还得追溯到小学三年级时一次意外的受伤。当时医生诊断说他左手四指粉碎性骨折,必须截肢。然而,贫困的家庭根本就拿不出手术费用,最终,命运将他推向重庆著名针砭大师赵洁健老人身边。

  “他每天在我身上看似随意地捏弄几下,就感觉疼痛马上奇迹般消失了。”一段时间后,李富勇的手指居然在老人的针灸下完好如初。他“马上对老人的针砭绝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2岁的李富勇索性跟随老人学习针砭,“针砭师要了解自己身上的每个穴道,”要有勇气在自己身上试验,“如果自己没有体会到被针刺的感受,又怎么知道别人的感受?”在师傅的引导下,他以身试针,“好几回都差点死在自己手里。”

  在市井坊间,关于李富勇的段子不少,比如他扎针把自己扎到“惊厥”(西医的说法就是瘫痪);他还像武侠剧里的大师一样,“闭关”两年,按他的说法是“思考”,结果“出关”时他带出一个医学专利;为进到针砭术中上乘的境界,他还将针扎进自己的眼睛“两寸之深”,听而骇闻。

  他告诉记者,所谓“针灸”只是广义的概念。“实际上,针和灸是不同的。针的作用是刺激穴道;灸则又分为许多种,有明火和暗火之分。”李医师说,“灸的弱点是有烟有气味,有灰尘,容易烫伤皮肤。这也是讲究科学化的世界卫生组织排斥中医的原因。他们认为针灸不环保,而且有污染。”

  但是,他认为灸是中国的医学之最,“尤其是熏灸术,这是世界医学上独一无二的,也是我们的医学国粹,但目前在国内几乎快失传了。”

  行医,就是“行名”

  李富勇的诊所从来只应诊上午半天,中午就结束。李医师的解释是“太累了”。“在大医院看病花费二三万元,但在这里只要二三百元。”有因为钱财殆尽无力治疗转到这里的;也有在医院治疗后留下了后遗症前来求医的。当然,还有免费应诊的孤寡老人。

  在诊所里,没有所谓的收费室,医生和出纳都是李富勇。简单的针灸、推拿或复诊价格都在10元到20元左右。“大家都晓得的价”。即便是治疗重病、怪病,他的收费也有很大的弹性,“有时候,不仅分文不收还要倒贴车票钱”。

  李医师说:“其实我也很累。但是没办法,寻上门要求免费或是低价求诊的病人太多。对于这样的病人,我‘摆脱’他们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赶紧治好他!将他送走。”

  “中医一般都有这样的传统,受道教的思想很深,比如悬壶济世的观念——行医就是行名。民间的中医靠口口相传,也就是老百姓的口碑来确立自己在行业里的位置。所以除了一流的医术,还要尽可能多行善事。”

  李医师说:“到我这里的大多数都是穷人和绝望的人。除了技术的治疗,我们中医还要以自身的行为感染病人,就像道教里的‘隔山看病’,许多人把它误判为巫术,其实是一种片面的观念,实际上,这也是一种中医惯常的手段——也就是如今流行的心理疗法。”

  针砭绝技面临失传

  诊所里,李医师的小徒弟杨阳一直都在机灵地跑前跑后,自觉地做些打杂的事务。他随师的经历与李富勇倒是颇为相似。

  3年前杨阳突发胸髓出水在西南医院救治,“花了7万多块钱”,命是保住了,但留下了下肢瘫痪的后遗症。李富勇将其治愈后,他干脆就留在诊所不走了,学习针灸。

  李富勇告诉记者,他的徒弟“大多数都是患者或患者家属,要不就是下岗职工。”

  前些年,李医师曾希望儿子李智能继承自己的衣钵。不过,儿子对学针灸兴趣不大,对父亲也无法理解,好赖学了3年,“还是觉得读书好,有前途”。

  “外面是高节奏、时尚都市;而诊所里面是什么?满屋痛苦不堪的病人,大部分都在贫困线和生死线上挣扎,看不到利益,只有残酷。孩子还小,从内心上接受不了。”李医师说。

  李医师前后收了20多个徒弟,但“成器的很少”。目前开设针灸专科的只有长寿的徒弟张永平,因为“他本身是从部队医院退役”,所以也是唯一拥有行医资格的徒弟,但是其他徒弟就不会这么幸运了,“主要是不能拿到国家承认的医师资格”,所以往往半途而废,最多在满师后开个推拿所。例如徒弟唐萍,15岁起跟随李富勇学习针灸将近20年,现在开了间推拿馆为生。

  从17岁起就放弃了学业,跟随李医师学习针灸的杨阳,对于自己的“前途”还一脸茫然。他眼前的问题只是拜师,但实际上,更大的障碍是满师之后他在中医行业的去留。

  说到前景,李富勇有点黯然。他说:“假如你想考针灸师,连个地都找不到——连专业的考核都不存在了。”加上强调实践性,而针灸专业具有很大的技术风险,所以他对传统的针砭绝技正濒临失传的境地“很担忧”。

  “我用针打眼睛多少钱?才10多块钱,但是有哪个敢冒这个风险呢?如果掌握不好,把病人的眼睛打瞎了,谁赔,责任谁来承担?”而且,“在中医学校,只是广义地传授,从书本上翻一些理性的知识,缺乏实践性,当然就缺乏感性的认识。针灸专业有风险,收费又低,所以很多时候,对医院来说,使用针灸疗法倒不如用一些‘安全’的药品,或干脆以其他医疗方式替代——没有风险,又增加了收入。”

  说到这里他很“生气”:“现在连针灸都被归纳在理疗科,理疗是什么?理疗是西医的概念,理疗本来就可用电针来替代,如此下去,针灸怎么会不失传?”

  中医何时传出华夏,如今已难考证,无可争辩的是,中医已经是一个被地球人熟悉的名词。

  因为认识、文化差异的不同,以及各国医药管理等诸多因素,中医在国外人心目中的价值地位也不尽相同。比如在位于亚欧洲交界处外高加索东部的阿塞拜疆,人们对于中医仍然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