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胡锦涛出访英德西韩四国专题 > 正文

胡锦涛在韩国会演讲吁加强友好合作创美好未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7日19:47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1月17日电据新华网报道,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天在韩国国会发表了题为《加强友好合作 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他强调,中国愿同包括韩国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崇高使命,积极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造福中韩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

  当地时间上午10时30分左右,胡锦涛在韩国国会议长金元基陪同下,步入国会议事
堂,在场的议员们全体起立,热烈鼓掌,向胡锦涛表示欢迎和敬意。

  胡锦涛在演讲中指出,

中韩两国是隔海相望的近邻,也是关系密切的友邦。在中韩友好的长期历史中,两国人民始终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东方文明。近代以来,两国人民又在抗击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伟大斗争中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友谊篇章。1992年中韩建交揭开了两国关系发展新的一页,两国人民心中长久积蕴的友好愿望化作了推动两国关系发展的强大动力。如今,中韩关系已步入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可以说,中韩友好深入人心,发展前景十分美好。

  胡锦涛指出,中韩关系全面发展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并发扬光大。最主要的经验有三个方面:坚定不移地奉行睦邻友好政策,致力于维护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这为两国关系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注重通过务实合作推进共同发展,致力于和平发展和互利共赢,这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坚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相待的精神,致力于两国关系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这为两国关系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胡锦涛强调,中韩各自的发展为两国深化各领域合作创造了新的机遇、开辟了广阔前景,中韩关系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为了进一步发展两国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应该立足现实、着眼长远,进一步规划好两国关系发展的蓝图。为此,他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在政治上,中韩两国应该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典范。两国关系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只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妥善处理分歧和问题,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完全可以和平共处并长期发展友好合作。

  第二,在经济上,中韩两国应该成为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伙伴。双方应该继续挖掘潜力,不断开拓新的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水平。

  第三,在人文上,中韩两国应该成为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朋友。双方应该积极开拓合作的新领域,使交流合作的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第四,在国际事务上,中韩两国应该成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力量。两国在继续深化双边关系的同时,应该主动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共同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胡锦涛在谈到亚洲问题时指出,亚洲地区正经历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如何共同构建一个政治上和睦相处、经济上平等互利、安全上互信协作、文化上交流互鉴的和谐亚洲,是摆在亚洲各国政府和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亚洲各国应该增进相互信任,营造和睦环境;推动区域合作,加快发展步伐;深化民间友好,夯实合作基础。

  胡锦涛在谈到朝鲜半岛核问题时指出,中国主张半岛无核化、通过对话解决各方的关切,并为此作出了不懈努力。希望有关各方坚持对话和平解决的正确方向,进一步发挥灵活性,冷静务实,积累共识,争取会谈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最终实现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共同目标。

  胡锦涛的精彩演讲多次赢得议员们的热烈鼓掌。

  演讲前,韩国国会议长金元基致欢迎辞,他表示中国改革开放27年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韩中两国人民在历史长河中早有交往,两国建交后,双方的合作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中国已成为韩国名副其实的全面友好伙伴。胡锦涛主席和卢武铉总统就深入发展两国关系达成的重要共识,将成为两国携手开创两国关系和亚洲美好未来的里程碑。韩国国会将全力推动韩中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

  演讲之前,胡锦涛会见了金元基议长、国会各党派和各专门委员会的负责人,向他们介绍了这次访问期间两国元首就加强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达成的各项共识。他强调,立法机构交流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推动两国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韩立法机构交流合作日益活跃,希望两国立法机构积极开展更多的交流,为促进中韩关系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金元基高度赞扬胡锦涛这次访韩取得丰硕成果,表示韩国国会大力支持深化韩中友好合作。(黄泳、张锦芳)

  相关专题:胡锦涛出访英德西韩四国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