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美国总统布什访华专题 > 正文

瞭望东方周刊:布什总统的第三次中国观(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2日14:12 新华网
  对于美国来说,中国力量的崛起是近年来发生的最显著的地缘政治变化

  11月19日,美国总统布什的专机降落北京,这是布什担任美国总统五年以来第三次访华,访华的频度之高超过了他的所有前任。

  1975年,29岁的布什随担任驻华大使的父亲第一次来到中国,他看到的中国所有人都在骑自行车、人们穿同一样式的衣服。

  26年之后的2001年底,布什作为美国总统再一次来到中国,当他看到在上海机场和老城区之间修建的高楼大厦,感到无比惊讶。

  在那一次访问之后,中国不再是布什竞选及上任初期所称
的战略竞争对手,而成了建设性的伙伴。

  2002年初,故地重游的布什总统亲眼看到了这个伟大的国家取得的进步。在北京布什对中外记者表示,美国与中国有共同的利益,也有分歧,但是双方能够以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的态度来讨论彼此间的分歧。这被美国媒体认为标志着美国对华强硬路线的结束。

  清华大学楚树龙教授认为,前两次访华对布什中国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今,又过了三年多,一个是正在崛起的大国,另一个则是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中美之间经历了很多起伏,世界的背景也有了很大改变。中国在布什眼里是否又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个变化将指向中美关系一个怎样的未来?
瞭望东方周刊:布什总统的第三次中国观(组图)
  11月2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布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这是两国元首在会见记者后握手。新华社记者高洁 摄
瞭望东方周刊:布什总统的第三次中国观(组图)


  ◎

  ◎

  ◎

  ◎

  ◎

  ◎

  布什中国观之变

  11月8日下午,布什在接受凤凰卫视专访时表示,他与胡锦涛主席的会晤中将谈到很多问题,包括贸易、货币、知识产权、台湾问题、反恐、反毒品走私、朝鲜半岛无核化。

  除此之外,出席第二届中美关系研讨会的美国密执根大学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李侃如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禽流感问题、WTO多哈回合的合作问题以及伊朗问题都会是两国元首峰会的重要会谈内容。

  楚树龙在这些议题的排列次序中读出了不平常的信息,他说,无论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还是前两次布什来访,每次美国总统来访的首要重点都是安全问题,人权、宗教自由也是会谈的重点,而此次会晤美方第一次把经贸关系作为第一重点,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他认为这折射出一个重要变化,即中美关系开始走向稳定和成熟,过去总是集中在比较分歧的地方,现在在反恐、防扩散等安全问题上两国共识越来越多,所以开始越来越多地谈生意上的事情。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傅梦孜研究员也表示,与布什前两次访问相比,这次访问的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中美关系最敏感的部分,2002年台海局势紧张,而此次访华前由于两岸政党的互动,台海局势相对缓和。

  为布什的此次访问营造了良好气氛的突破性事件还包括,11月8日,中美双方经过七轮磋商最终就纺织品问题达成协议。10月18日,被视为对华鹰派代表的美国国防部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终于第一次造访中国。

  11月16日,在第二届北京论坛的开幕式上,在谈到中美关系时,布什总统的父亲老布什笑称,我忍不住地想告诉大家,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

  老布什表示,他和现任总统布什都认为中美关系目前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不过,中美关系离真正的平稳仍然很远,其中的不和谐音符仍然时有跳动。就在布什访华前夕,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向国会提交报告说,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将对美长期经济与社会安全产生消极作用。

  研究界一个比较认同的说法是,中美关系开始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敏感期,在这个敏感期,积极与消极的因素共存。最终如何定位中美关系仍然有待布什此次访问的表态,而这种表态则是基于布什及其政府中国观的变化。

  ······
瞭望东方周刊:布什总统的第三次中国观(组图)


  ◎

  ◎

  ◎

  ◎

  ◎

  ◎

  佐利克现象

  2005年9月21日之后,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成为讨论中美新关系中无法逾越的一个人物。在11月初《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参与的几场中美关系研讨会中,几乎每一位学者言必称佐利克。

  佐利克现象

  的产生源于他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上做的一篇题为中国往何处去:从会员到责任的演讲。其中,佐利克说,之前美国一直是仅仅鼓励北京融入国际社会,现在到了突破已实施30年之久的美国对华政策的时候了。

  他说,中国已经不是美中建交时的中国,因此美国的对华政策应该超越引导中国加入国际社会的融入政策,变为鼓励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股东。

  佐利克的这篇演讲实际上是对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所提出的和平崛起理论的一次回应。11月3日,在由外交学院和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在北京举办的东亚地区合作与中美关系国际研讨会上,郑必坚又对佐利克的演讲做了回应。

  在开幕式致辞中,郑必坚说,虽然他并不赞同佐利克的所有观点,但他认为佐利克的演讲倾向于认同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内在逻辑,并表明美国愿意同和平崛起的中国一道共同维护和完善现存国际秩序。

  其他学者也大多认为佐利克的讲话是对中美关系的一个积极表态。李侃如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就表示,他非常认同佐利克演讲中表达的观点。

  佐利克是美国国务院第二号人物,也是制定对华政策的核心人物。因此佐利克这番言论被普遍认为得到了美国国务卿赖斯乃至美国总统布什的首肯。

  但是这也仅仅是猜测,包括李侃如在内的学者们不能够确定的是,佐利克的演讲到底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了白宫及布什本人的看法。

  楚树龙说,如果佐利克的讲话确实代表了布什的想法,那么可以说这是美国对华战略时代性的变化。布什此次访华是验证佐利克讲话是否得到布什首肯的重要机会。
瞭望东方周刊:布什总统的第三次中国观(组图)


  ◎

  ◎

  ◎

  ◎

  ◎

  ◎

  中美的未来三年

  11月14日,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的第二届中美关系研讨会上,中美两国精英人士就中国与美国的未来进行了相当激烈的交锋。

  中国驻美国前大使李道豫说:我们在亚太地区从来没有挑战美国的影响和利益……我们没有到夏威夷去支持一个反叛的组织,没有给夏威夷反叛组织输送武器。

  我非常不理解为什么口口声声希望台湾海峡和平稳定的美国,却在那里做点火的事。亚太地区本来没有鬼,美国一些人想制造一个鬼,然后摆出一副陆海空军大肆调动来对付这个鬼的架势,实际上这个鬼是不存在的。

  以评论员身份发言的李道豫赢得了观众的两次热烈掌声。

  在他之前,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将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也就亚太地区安全的主题做了发言。斯考克罗夫特在发言中简要地阐述了美方对亚太安全的关切。

  很快就有听众向考克罗夫特提出问题:中国经历了长时间的贫穷和落后,现在正在集中精力进行建设,美国为什么要渲染中国威胁论?

  观点交锋的背后是中美之间的核心矛盾。

  当《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问中美间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的时候,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兰普顿用加重并拉长的语调回答:战略互不信任。

  7月美国国防部正式公布《2005年中国军力报告》,称中国目前正处在一个战略十字路口,眼前面临三条道路:第一条道路是中国和平融入世界并在全球开始良性竞争;第二条道路是中国将会在更大国际范围内施加支配性影响力;第三条道路是中国将会集中精力应对国家团结面临的挑战。报告认为中国仍没有一劳永逸地决定走哪条道路。这是美方对中国未来走向不信任的集中体现。

  楚树龙认为,中国与美国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是美国对华战略不信任的一个原因,但这不是决定性因素,决定性的因素是地缘政治的变化。

  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认为,后起大国必然要挑战既有大国的地位。中国力量的迅速增长是近年来持续发生的最显著的地缘政治变化,这被美国的一些战略家认为将威胁美国的既有霸主地位。美国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的《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详尽论述了这一理论,并认为中美之间的冲突很难避免。

  如何化解这种危险的战略互不信任?兰普顿说,增加高层交往,增加军事交流,在能源等问题上进行合作应该会有帮助。

  中国社会科学院资深美国问题专家陶文钊在中美关系研讨会上做评论时说,中美在行动上需要照顾各自的安全关切,避免互相挑衅。

  专家认为,既照顾对方的关切,同时多解释、多沟通才是避免冲突的惟一可行之道。布什访华梅开三度及上述一系列研讨会上的交锋说明,这将是中美关系未来三年的主要走向。(《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舒泰峰/北京报道)
瞭望东方周刊:布什总统的第三次中国观(组图)
瞭望东方周刊:布什总统的第三次中国观(组图)

  相关专题:美国总统布什访华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