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艾滋病人的最后十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04:48 荆楚网-楚天金报 | |||||||||
10月12日,重庆首例艾滋病患者贾林死亡,他是目前我国存活时间最长的艾滋病人。 1995年12月,贾林被确诊为艾滋病。当时,人们对艾滋病还了解很少,对此病感到十分恐惧。但是,重庆市政府对他提供了全部食宿和医疗费用,前后投入80多万元。 在贾林生命中的最后十年里,他有过爱情和友谊,有过感激和煎熬,更多的则是后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 邝富国第一次看见贾林,是在重庆西南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8个床位的病房里,只剩下贾林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病床上。 1995年12月6日上午,时任重庆性病防治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的邝富国接到市政府命令:请立即负责将此病人转移至重庆传染病医院看护,严格控制传染源。 两天前,贾林经确诊为艾滋病。消息传出,同病房的几个人立即转了出去。 此时,贾林已经全身溃烂,几米外都闻得到恶臭,医生护士都不敢靠近。 “我不住地提醒自己,艾滋病只有三种传播渠道,但给他穿衣时还是忍不住手直发抖。”这是邝富国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触一名艾滋病患者。 没人愿做帮手,邝富国只好自己一个人帮贾林穿上病号服。为了避免他溃烂的皮肤渗出黄水,邝富国给他穿了两层衣服。 穿好衣服的贾林依然没有人敢靠近,救护车司机听说是要拉一个艾滋病人,表示“宁可被开除也不拉他”。 “没有办法,我只好扶着贾林走到医院门口打出租车。”邝富国回忆。 出租车来了,邝富国跟司机撒了谎:“我的兄弟得了肝炎,你拉我们去传染病医院,我给你双倍的价钱。”司机很爽快地答应了。 一出医院,两辆警车呼啸着在前开道。 “我跟司机说,前面的警车是我朋友的,你跟着走就行,司机很高兴,说你好有面子啊。”邝富国苦笑。 两个医院相距5公里,20分钟的路程,邝富国却感觉走了一个世纪。 “狼真的来了” 1996年3月,拥有几百万听众的重庆人民广播电台,在一个晚间节目中报道了贾林的病情。 此前,重庆只在1993年发现一名经商的台湾籍人士患有艾滋病,而贾林则是第一例确认的本地艾滋病患者。 这段名为《狼来了》的节目被保存了下来。一个低沉的男声在节目中说:“艾滋病这个好像离我们生活很遥远的病魔突然间就这样敲开了重庆的大门,狼真的来了。” “那时大家对艾滋病不了解,第一个感觉就是恐惧。”邝富国说,我国1985年发现了首例艾滋病毒感染者,但直到1995年,全国发现艾滋病患者的省市还很少。 重庆市政府作出了对贾林治疗费用全包的决定。由于当时还没有专门的艾滋病防治机构,邝富国所在的重庆性病防治委员会成为具体负责单位。 后来在病中,贾林曾断断续续地提到了在云南的那段生活。 1986年他到云南之后,在中缅边境的一家私营玉石矿场找到一份背矿石的工作。没过多久,他被老板看中,做了小工头。贾林赚了点钱,手里起码有20来万。 也就是在贾林当小工头的期间,受别人的影响,他开始吸食鸡翅金。 鸡翅金是生长在当地的一种草本植物,如果长期吸食掺有鸡翅金的烟丝,人会产生极大的依赖性。上瘾之后的贾林又学着吸食海洛因。1993年,当手头的钱越来越少时,贾林开始静脉注射,并和当地六七名卖淫女发生过关系。 “贾林的感染,应该是双重的,共用针管注射毒品和高危性行为。”邝富国说。 曾经奇迹般好转 在贾林被送进重庆传染病医院3个月后,他的家人接到医院的电话:“你们来见见他,送他一程,以后能不能见到都不好说了。” 贾林要去北京第二传染病医院(即后来的佑安医院)接受治疗。当时,那里正在进行一个防治艾滋病的临床科研项目,卫生部来电询问重庆有没有艾滋病患者愿来配合治疗。邝富国推荐了贾林。 “我当时看见他时,觉得救治的希望很渺茫,他一米七三的个头,只有70多斤。”作为佑安医院联合课题小组的代表,初新东赶赴重庆接贾林去北京接受治疗。 临上飞机前,贾林说,感谢政府对他的救治,但是这病也不是一般的病,这一去能不能治好那是另一回事了。父母亲已经年迈,只能拜托兄弟姐妹好好照顾了。 1996年3月27日,贾林顺利飞抵北京。那天,他的口袋里除了一张女儿一周岁时的照片,什么也没带。 在北京佑安医院,贾林和其他5名艾滋病患者,成为我国第一个艾滋病防治科研小组的临床试验者。在为期3个月的治疗中,全部采用中药制剂,贾林奇迹般地好转了。 3个月后,当红光满面的贾林再次返回重庆,开门的母亲吓了一跳,“以为看见了鬼”。1996年6月下旬,重庆市卫生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贾林的救治情况,当时的一份文件中说,贾林在京治疗期间,思想情绪稳定,全身皮肤损害消失,体重增加6.5公斤,体内艾滋病检测指标消失,HIV抗体转阴。 贾林后来有些不好意思地跟初新东说:“我离开重庆时,还以为你们就跟以前对待麻风病人一样,找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让我自生自灭了。没想到国家是真的在救我。” 他不出门,也不跟家人说话 在这次新闻发布会上,贾林跟记者们说,要坚强地活下去,同时找份好工作,照顾好家人,回报社会。 回家后,他在客厅里支了张小床,开始了第二次人生。 已经退休的父母住着一套40平方米的两室一厅,母亲和贾林6岁的女儿住大房间,小房间父亲住,客厅里摆了张小床后,就窄得只能过去一个人了。 贾林首先去找了办理过停薪留职的原单位,想重新上岗,被婉言拒绝了。接着,他又试着找了很多工作。“我什么工种都找过,本想挣点钱给家里,可是没有地方愿意要我。”贾林后来跟电视台的一名记者说。 母亲回忆,后来,贾林每天睡醒了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一直看到屏幕上全成了雪花。 那段时间,他从不出门,也不跟家人说话。 半年后,贾林提出,想凑点钱去云南做生意,家人觉得他一个大活人整天守在家里也不是办法,就姐弟几个凑了1.5万元交给贾林。 两个月后,他再次回到重庆,身上已经分文不剩。更严重的是,贾林承认自己又开始吸毒。 1998年,贾林再次出现一些综合症状,被家人送往重庆传染病医院。 今年8月底,邝富国最后一次见到贾林,贾林全身上下的血管,密密麻麻都是针眼,已经找不到完好的血管了。 传染病医院的黄主任说,神志清醒时,贾林还是个讨人喜欢的病人,他会穿件宽大的西服,叼着一根烟,晃晃悠悠地走过来和医护人员开开玩笑。但一旦毒瘾犯了,他就会四处耍赖要钱,医院的院长、书记都被他“借”过钱,不给他就坐在办公室里不走。 贾林曾两次把病房中的电视偷拿出去换钱,也多次因毒资等问题与“毒友”发生矛盾。 碰到这种情况,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给邝富国打电话。“他最听老邝的话。”医护人员常常看到的情景是,邝富国站在病床前教训贾林,而贾林像个孩子似地低着头,一言不发。 但邝富国走后没几天,贾林又会故态复萌。 他也曾几次努力想彻底戒毒,可都没有成功。 最后一次爱情 10月28日,传染病医院2科一层尽头静悄悄的,一片绿叶透过窗棂伸进一间七八平方米的病房里。 自1998年再次入院,贾林在这里住了7年,直到死亡。 他的床前正对着一个书架。医护人员都知道,贾林清醒时,常会对着书架上的一个相框发呆,那是一个女孩的照片,身穿红毛衣,灿烂地笑着。 她是贾林的高中同学,但这一次的爱情发生在贾林感染艾滋病之后。 在没有被感染艾滋病之前,贾林曾在云南认识了一名傣族姑娘,他们按当地习俗结婚后,生下了女儿。但在女儿未满周岁时,妻子就离开了。后来,贾林再没有提起过妻子,甚至对女儿也从不提及。 再次入院后,贾林常因吸食毒品而四处找人借钱,就在这期间,他遇见了这个高中同学。女孩很漂亮,而她上学时就喜欢贾林。 女孩自己开了一个卖化妆品的小店面,经常来医院看望贾林,给他钱,给他买衣服,照顾他吃喝。有时,女孩晚上也不走,就直接在贾林的单人病房中休息了。 医院的晏院长有点担心,找女孩谈话。女孩只是低头,不语。 邝富国得知后,去找贾林,说:“如果你真的喜欢这个女孩,就不能害人家。”贾林咕哝着说,我们有过几次性关系。邝富国的头“嗡”的一下就大了,赶紧找来女孩做检查,“幸好女孩没有被感染。”“这种事我们也没办法。她也不是不知道他有艾滋病。“邝富国说,他只能劝说贾林做好安全措施。 贾林不吸毒时,也会静静地想他和女孩的关系,他也劝女孩离开他,女孩不肯。 后来有一次,医院的人看见贾林拿着一把刀,追在女孩后面喊:“你走不走,你不走我就杀了你,再杀你全家。”此后,女孩还断断续续来过一段时间,最后就彻底消失了。 “她卖了小店,离开了重庆,从此杳无音信。只有她的照片每天守在贾林身边,直至贾林去世。”初新东说。 “毕竟是他生了我” 今年10月14日,贾林被火化,没有遗体告别仪式。 在殡仪馆,贾林的女儿贾霏霏痛哭流涕,一遍遍地喊“爸爸,你别走,你走了我就成孤儿了”。16岁的女儿跟贾林长得很像,平时总会自觉不自觉地低着头。 “从小到大,我一直是一个人上学,一个人回家,没有朋友,同学都不跟我玩。”贾霏霏说。 上学前班时,有一个活动室,每次只要贾霏霏一走进去,其他的孩子就立即躲开。老师就跟她说,看你把小朋友都吓跑了,你一个人去别的地方玩吧。 “小时候,我几乎是不跟爸爸说话的,大家说他吸粉,是坏人,我也觉得他坏,觉得我所有的不幸都是他害的。”贾霏霏说,可是上初三之后,她忽然就不恨了。 那段时间,姑妈常常带她去医院看爸爸,医院的医生也常跟小姑娘讲,爸爸其实很在乎她,很爱她。贾霏霏说,慢慢地,自己也就接受了,“毕竟是他生了我。” 贾林好几次跟初新东谈起女儿,说:“如果是个小子,我就不担心了,可她是个女娃娃,我这一生,除了伤害,没给过她什么,她以后的生活还长着呢,真是令人操心啊。” 来生好好爱家人 10月29日,周六,重庆难得的艳阳天,沙坪坝区某工厂的生活区南门口,五六个老人坐在一起闲聊。 据熟悉贾林的人介绍,贾林就是在这里长大的。 贾林住院后,每次回家都是要钱买毒品,要不到就站在院子里不停地念叨,父母和姐弟三人只好轮流给钱。 姐弟三人都在同一家国有企业里,贾林的哥哥已下岗,弟弟年过四十,还没有结婚。 20多年前,贾林也是这个企业下属的一名汽车修理工。据姐姐贾薇说,贾林很聪明,技术过硬,工作积极上进,有一年还获得了优秀员工奖。当时,贾林一表人才,厂里有很多姑娘喜欢他。 在贾薇的印象中,二弟一直很有主见,朋友很多,很讲义气,但是很寡言,有什么事都窝在心里。1985年,贾林向单位请了长假,去了云南,后来又办了停薪留职。 2005年3月,初新东最后一次看望贾林,那时贾林的身体已经相当虚弱。他对初新东说,如果有来生,他想好好工作,好好爱家里的人。 10月12日晚上,贾薇正准备出门看烟花,电话响了,是重庆传染病医院打来的,“你弟弟刚刚去世了,为他准备后事吧。”贾薇怔住了。此时,屋外,几朵烟花跃上窗棂,亮得刺目。(文中患者和家属均为化名)(据《新京报》报道) 相关专题:2005年世界艾滋病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