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方人物周刊川渝高层论坛专题 > 正文

“四川人是天下的盐”专辑发布会(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23:48 南方人物周刊

  主题:“四川人是天下的盐”专辑发布会暨成渝两地高层文化论坛

  时间:2005年11月23日下午

  地点:成都西藏饭店

  主持人:各位朋友下午好!“四川人是天下的盐”专辑上市发布会现在开始,首先我们热烈欢迎四川和重庆两地的朋友们,欢迎你们。接下来,两地文化的高层论坛中,我们可以欣赏他们的风采,我们在此就不介绍嘉宾了。

  我们介绍一下今天到场的协办单位的代表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刘海东先生,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代表顾立先生,成都西藏饭店副总经理冉哲女士。

  我们媒体代表是新浪网副总编侯小强先生,四川电视台副台长曹刚先生,重庆商报总编彭建洪先生。

  下面有请《南方人物周刊》主编文建明先生致词。

  文建明:各位来宾,各位新闻界、广告界、发行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你们来到这里,与我们许多同仁一道,共同见证本刊“四川人是天下的盐”上市的发布,谢谢你们。

  从今天早上开始本期四川专辑在四川和重庆同步发售,从明天开始,全国各大城市将全面上市,明天下午成都购书中心将举办本期四川专辑的签名和售书仪式。在过去的半年中,四川和重庆的各界朋友,对四川人专辑的策划、制作、发行以及广告提供了全方位巨大的支持和帮助。

  今天在场的许多朋友,还参加了我们专辑的策划会,可以说,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们就没有充分的信心来解读和表达四川这一历史悠久的文化大省所独有的人文精神及其他。我代表《南方人物周刊》全体同仁对曾经帮助我们的今天到场的和没有到场的朋友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本专辑,是我们前一段工作的结晶,我们深知,关于四川和四川人的探行刚刚开始,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四川文化的广度、丰富和独特,越来越认识到要穿越这样的时空,是一项多么艰难的事情,这不仅是因为四川的迷人,不仅仅因为大家的帮助,更重要的是我们相信挖掘四川人的基本的特质,有助于保护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正是民族创造力文化的源泉。四川文化的基本特征能够对转型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建设提供重要的营养补充。

  但是我们还是有很多的遗憾,有很多该做的工作还没有做,有很多优秀的任何他们的故事我们没有挖掘和采访到,有许多已经完成的采访由于篇幅和其他的原因,没有在这期登上。如果这些专辑能够被广大的朋友和读者的认可,我们会继续进行我们的工作。

  我们联合新浪网推出了“最有味道的四川人”评选活动,得到了广大网友的支持。其中部分的内容在本期专题中得到了体现,今天晚上我们将在成都西藏饭店的红宫举行一场味道特别的晚宴,将网上评论的内容得以展现。网上的热烈探讨,不仅让我们深感鼓舞,应该说这是几千年巴文化和蜀文化的相互交流,共同印证了四川文化。但两者保持了很好的独特性。

  我们在此举行成渝两地高层论坛,相信我们能够更好的秉承历史,面向未来,提出更好的借鉴。我们向我们的协办单位表示感谢,他们是成都西藏饭店、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并感谢水井坊为我们的活动提供了礼品,媒体朋友有新浪网、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重庆晨报、重庆商报、四川航空杂志,我向他们表示感谢。

  最后预祝今天的活动圆满完成,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文建明先生的发言。下面应记者朋友的邀请,我想请《南方人物周刊》副主编徐列先生、杨子先生等几位《南方人物周刊》杂志的主创人员上台。

  我们有五分钟的时间,我之前和新闻朋友进行过沟通,与各位主创人员交流。大家可以就本期专题的制作过程提出自己的看法。

  中国青年报记者:我们的编辑部也比较关注你们的策划,今天我刚刚拿到这本书,还没有细看完。“四川人是天下的盐”这个提法,我觉得非常的有新意。其实从历史看,湖南人、广东人、陕西人,都可以数出非常优秀的历史人物来,怎么想出这句话“四川人是天下的盐”,会不会服众,他们说“我们也是天下的盐”。

  徐列:我想说作为专辑的初衷,我们上午在四川大学和新闻学院做了一个交流,潼川老师说了一句话非常的准确,他说“相互的感恩”,中国国家地理做了一个关于四川是最美丽的地方,潼老师第一个反映就是四川,我觉得和这个地域是有关系的,当我们来到这个地域之后,不仅感到是四川的美食、美女、休闲,大家公认的四川的标签,我们更多的感觉到这里的人物对我们有更大的诱惑,我们是做人物杂志的,我们首选是人。在与四川这么多年的交往中,我们在座的绝大部分都是中国的记者,因为我们是中国的杂志,在这十几年的交往中,我们觉得在一个人物周刊要以地域的文化来梳理人物的时候,我们第一个想法就是在四川,不知道为什么?可能对四川有独特的情感。所以作为新闻记者来发觉这个题材。刚才这位记者问,“四川人是天下的盐”,是不是别的地方的人就不是盐。我们做第一个选题的时候,我们觉得四川人特别的有魅力吸引我们,作为新闻界来说。我们在做四川的时候,如果还用美食、美女的时候,我觉得缺乏新闻的眼光。在川一条虫、出川一条龙,我们表现得就是颠覆这句话,因为我们在采访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优秀的四川人,这样的话我们在首张专辑做四川,我们觉得非常的合理,是必然的一个结果。

  中国青年报记者:我再问一下,为什么不说在川也是一条龙呢?

  徐列:选题的时候,我们邀请了成都各界的文化朋友,我们考虑到这个题目怎么定,当时潼老师就说了这句话,如果在川也是一条龙不足以颠覆在川一条虫,我觉得新闻就是这样,我觉得这是我们对潼川老师的贡献深表敬意。

  重庆晨报:刚刚听说了你们意料之外的事情,川渝之争,说“四川人是天下的盐”的时候,肯定是有三分之一是重庆人,我想问最后是基于什么样的想法把重庆人放进来的?

  杨子:其实川渝之分是最近这两年的事情,我们做“四川人是天下的盐”这个专题的时候,很多的方面是把大四川的方方面面是纳入的,而且重庆的很多的人员,实际他们是有流动的,比如出生在成都的人后来到重庆,比如诗人柏桦,他生在炎热的城市重庆,后来他来到了节奏非常缓慢的城市成都,我们没有用地理上的分界线来把它划分。

  徐列:我补充一句,当我们请成都文化界的朋友做这个专题策划的时候,我们也提到了这个问题,后来他们都说川渝是不分家的。

  成都电台:选这个题是不是和《南方人物周刊》的状况有关,是不是要打开这个局面,这期是四川人,下一期会不会选全国其他的城市做这个系列?

  主持人: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是《南方人物周刊》总经理,我坦率的回答,不会的。因为从去年6月份创刊以来,《南方人物周刊》取得的进展是超乎我们的想象的,在我们原来的预期中,四川的发行不会那么好,但实际是非常的好。这就促使我们往四川跑,要弄明白我们的杂志会不会在四川这么受人喜欢,越来越搞不清楚的东西,这就是我们最初的出发点。

  如果我们仅仅是为了做四川市场,打开四川市场的发行和广告而做这个专题的话,可能我们自己就把自己看低了。四川文化的基本的特质能够给中华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我想这是我们贯彻的理念。

  记者:你们对于用盐来定义四川人是否准确呢?我们现在听到这么一种说法,盐放在菜上可以增加味道,但是它始终不是一盘正菜,你们怎么得出“四川人是天下的盐”这个结论的?

  万静波:因为我不是四川人,我不是回答最好的对象。其实潼川先生对这个问题,流沙河先生也对这个问题有更精辟的论述和论点。

  刚才这位先生说的盐不是正菜,什么叫点石成金,我想一个地域是这样的,一个人是这样的,一个国家也是这样的,从我们自己这些非四川人,对四川的认识来说,四川人有很多令人敬佩的地方,当然“四川人是天下的盐”是不是最准确的说法,是见仁见智的说法,但表示了我们对四川人的敬佩。

  记者:这样的话放在其他的地方,别人听到了,会不会产生误会呢?

  江华:我做一些补充。1980年开始,四川人率先走出盆地,因为改革开放开始了,1980年初期,四川人出去了30万,在过去的25年中,给中国提供的资源是将近两亿人次的四川人,他们在脚手架上,他们在城市的任何角落,他们的韧性、宽容、容忍、快乐,这么多年来,他们给中国人带来了多少的快乐。截止到今年2月份,四川民工带来的5740亿,他们只有一个名字叫四川人,盐就是溶化在水和菜当中很小的一个元素,但是没有它,这25年来,四川人,包括重庆人,给中国贡献了这么多的智慧、力量,我们中国这25年是什么样子呢?所以说,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如果把四川人定义为“盐”,我认为还是非常合适的。

  四川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所有的人物入选都是从网上得出来的,但是都有候选人的,这个候选人根据什么标准来评定的呢?

  万宁波:在刊物的创办中,我们作过一些专题,在名单确立之前,我们会跟当地的朋友,比如做知识分子,我们会约广州、上海知识界的朋友,让他们给我们一些名单,在编辑和讨论的过程中,会初步拟定一个名单。比如我们和在新浪的合作过程中,在第一个版本中可能会把一些东西忽略掉了,可能把重庆人就忽略掉了,这有专家的意见、网友的意见和我们的意见。

  四川电视台记者:刚才有一边主编提到了四川民工的概念,我看到这本杂志,我有这样一个认识,“四川人是天下的盐”这个主题是比较好的,是四川人对天下人的影响,刚才我听到四川民工的概念,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主题,我觉得这样的主题应该在书里面有很大的体现,我不知道怎样体现盐份的东西?

  江华:事实上,编辑部对四川民工这个庞大的群体,在整个的四川盐当中,我作为参与者,在我们整个编委会的处理当中,我们曾经想把它放在普通的位置,因为它是最普通的,我们的宗旨是打造一个地方文化这个品牌的时候,民工这个庞大的群体,四川人的基础变成岩石的这群人怎么办?后来几位老总商量的时候说,我们会在合适的时间对中国民工对中国改革开放25年的专题,能和它PK的只有河南人,所以我们会在另外的专题里面对他们表示敬意,所以这位同行说的,看起来是我们人物周刊的某一个缺失,事实上不是,因为文化的四川,惊怪的四川,在这个专辑里体现是另外一个层面。

  杨子:当我们说到责任担当的时候,因为四川人的忍辱负重到达中国的各个角落,这是公认的。1991年我到西藏路走阿里的时候,完全是没有人烟的,只见到两个人,一个是在山上做小生意的,他带了一群母鸡去了。还有一个人开的小饭馆,这两个人都是四川人。

  四川在所谓全球化的中国,它有另一方面的意义,全球化就是文化生态的单一,包括文化的全面的娱乐化,大家知道现在体育,什么都变成娱乐了,但是在成都这个城市,在四川这个省份,从改革开放以来,它的文化一直是一个很正常的生态,我们这几年一直强调诸神归位。现在很多画家的名画,他的画有很多的代笔,但是有一位画家何多伶说,我的画是不可能让别人代替的。他是顽固的坚持自己的手艺,大家知道现在的社会已经完全进入到了流水线、可以复制,但是对这样的画家我也充满了敬意,像他这样的人,在成都是多的,相对于其他的省份,其他的城市。

  比如钟明,他离开文坛已经有很多年了。他是成功的游说

证券业的老板,本来不知道投向何处的钱,里面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博物馆,里面是佛像雕像系列的东西,和他过去的作品来说,我觉得是一件更重要的作品。而且他跟我说,他现在正在着手盖第五个博物馆。在美国的经济发展中,和经济增值最大的关系是创新,从钟明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是创新的东西。

  在成都还有李伯清非常广为人知的优秀的艺人,在成都他是很自足的,本地人创造优秀的精神文化的财富。而且他有能力传播到全国去,甚至传播到世界上去。

  主持人:关于四川专辑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我们非常感谢各位上台解答大家的问题。谢谢。

  相关专题:南方人物周刊川渝高层论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