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12:24 海南新闻网-海南日报

  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05年11月18日中国共产党海南省第四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

  中共海南省委四届七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讨论了制定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至2010年)的有关重大问题,并提出如
下建议。

  一、形势和任务

  (1)“十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进步。“十五”时期,我们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在创新中加快海南发展这一主题,着力打造环境、产业、体制三大特色,战胜了干旱、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阻击了非典、禽流感等重大疫情的发生,胜利完成了第十个五年计划,全省经济实现了从恢复性增长向加速性增长的转变。预计全省2000年至2005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人均生产总值突破万元大关;优化经济结构取得重要进展,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开始受到高度关注,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改革开放取得了新突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有了新的改善。这些可喜变化标志着海南进入了一个健康稳定较快发展的新时期。

  (2)“十一五”是我省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

  今后5年,以和平、发展、合作为主流的国际趋势,全国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国民经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9+2”等区域经济合作的进一步推进,为我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宏观环境;经过建省办经济特区17年来的不懈努力,我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已经具备可以支撑经济更大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我国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加快和普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阶段,我省在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全省上下对影响海南发展重大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思想更加统一,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展望未来,海南面临着难得的加快发展机遇。

  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海南仍然属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水平低、城镇化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经济总量小,以及经济内生动力不足、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体制特色不明显、对外开放水平不高、科技推广应用和创新能力弱、劳动力素质不高等因素,还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我省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人才、资金缺乏,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使我们面临着人才、资本等资源日益向优势地区集中的挑战;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环境保护的任务艰巨;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我们在前进道路上,面临着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

  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遇,实现“十一五”期间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按照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总要求,在趋利避害中开拓前进,在改革创新中加快发展,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达到全国中等发达地区的水平。

  二、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3)制定“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

  制定“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的办法和改革的思路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和制度上形成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力保障。因此,要坚持以下原则:

  ———必须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养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既要努力保持经济快速增长,更要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努力创建效益型经济体系。在推动经济增长中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依靠科技进步,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更加注重有针对性地解决土地、资金、人才、投资环境等突出问题。

  ———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努力打造环境特色。把保持生态环境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战略,扩充生态省建设内涵,创新生态省建设方法和机制,提升生态省建设总体水平。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必须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努力打造产业特色。坚持和完善“一省两地”的产业发展方针,调整优化第一产业,加速发展第二产业,全面提升第三产业。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努力发展海洋经济。紧紧围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的目标,大力培育和发展支柱产业,增强海南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打造体制特色。坚持在创新中加快发展,在开放中谋求优势,把改革开放作为立身之本,以体制特别之为,立经济特区之位。紧紧围绕“六个充分”的目标要求,加快推进各项改革,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寻求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新突破,增创体制新优势。增强在全面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必须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努力构建和谐海南。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努力培育“四有公民”;切实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4)“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综合考虑我省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和条件,“十一五”时期,我们的主要目标是:

  ———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资源消耗的基础上,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到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5000元。

  ———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严格控制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土地、淡水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地方生产总值增速,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全省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的水平,5年中以社会投资为主体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突破2000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新的提高,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企业不断壮大。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社会发展状况显著改善,在巩固“两基”成果的基础上,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明显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明显加快,文化、卫生等事业加速发展,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稳步增长,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稳定低生育水平,出生人口性别比趋向正常。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幅不低于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增幅不低于8%,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构建和谐海南取得新的进步。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文明程度有新的提高,覆盖全省的安全网络日益健全,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最优,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建立“城乡互动、三次产业联动”的长效机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文明生态村建设为基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切实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以推进城乡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壮大县域经济为切入点,进一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统筹城乡居民就业、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形成以城带乡、城乡协调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有效机制,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繁荣。

  (6)努力实现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新突破。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按照比较效益最大化和生态平衡的原则,放手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快发展热带高效经济作物,努力增加畜牧业、水产业、制种业、大林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加工率,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重点建设热作农产品、水产品批发市场,带动农村集贸市场发展。把培训农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快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大幅度降低农业从业人口比重。

  (7)进一步深化农村体制改革。规范农村土地承包、流转,建立既有利于发展又充分照顾农民利益的土地征收、征用制度,建立失地农民就业、

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农民造林、护林和以林为业的积极性。用好各项支农政策,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各类金融组织,拓展开发性金融合作平台,探索和建立农业保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服务广泛的社会公益服务体系以及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尽快实行按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的户籍管理制度,进一步破除妨碍城乡互动、三次产业联动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8)发展农村各项公共事业。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事业的投入,健全农村社会服务体系,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加快电网、沼气、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初步建成农村生活供水体系,解决农民饮用水安全问题。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进城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

  四、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

  (9)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主攻“三低一小”的突出问题。重点加快三次产业结构、农业内部结构和经济组织中的所有制结构调整,提高二、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提高畜牧业、水产业和非农产业在农村产业中的比重,提高混合所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全面提升经济总量和整体素质。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推动工业化,努力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

  (10)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努力提高工业化水平。坚持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原则,继续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适应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发展的趋势,加快产业集聚,重点发展洋浦经济开发区、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澄迈老城开发区、临高金牌开发区、昌江工业区、东方化工城和三亚梅山产业园等园区,加快建设西部工业走廊。重点培育天然气发电与天然气化工、炼油与石油化工、林浆纸一体化工程、汽车制造、制药等一批竞争力强的支柱产业,围绕支柱产业发展和延伸产业链,形成若干产业集群。

  (11)以旅游业为重点,努力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围绕建设旅游强省目标,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神州半岛、

海棠湾、西沙等新的旅游精品区。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形成融休闲、度假、观光、会展于一体的旅游新格局。抓住航权开放的机遇,结合运用已有的落地签证和21个国家与地区旅游团队免签证等政策,努力开拓客源市场,增加境外游客比重。规范旅游行业管理,逐步理顺和优化旅游行业利益分配机制,进一步强化行业自律机制。规范发展
房地产
、金融保险、批发零售、餐饮等产业,加快发展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和文化体育、医疗保健、信息咨询、教育培训等产业,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提高服务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不断引进和扩大消费需求。

  (12)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加快发展海洋产业。增强海洋经济意识,加快发展海洋产业,培育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积极支持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把海南建成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基地。加强渔业生产安全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壮大外海、远洋渔业生产。支持科技含量高的海水养殖基地发展。整合滨海旅游资源,加快滨海度假休闲旅游胜地建设。结合石油等大宗物资商业储备,大力发展海上航运业,把海南建成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发展海洋生物制药,改造海洋盐业,加快推进石英砂与其他海洋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加强海洋开发研究,积极引进和培养海洋科技人才,强化海洋经济的科技支撑。

  (13)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水利、交通、通信、能源、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重点工业园区、重点旅游景区、主要城镇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积极推进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完成大隆水库等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续建松涛灌区配套工程,开工建设大广坝二期、“红岭———大边河”水利枢纽和一批中小型水库,加快修复病险水库,抓紧解决海南工程性缺水问题。积极推进环岛轨道交通、公路、港口等重点交通工程建设,明显改善全岛客货运输条件。实现与大陆电网并网,加快新增电源点建设,确保电力供应和供电安全。加快全省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争实现全省所有县城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积极扩大社会资本参与我省基础设施建设。

  (14)以科技自主创新为动力,努力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围绕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切实加强科技成果引进和转化。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政府支持、企业主导、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鼓励企业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南儋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三亚农业科学城的发展,扶持海南南药科技产业化基地建设,重点培育若干技术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大型科技骨干企业。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